<p class="ql-block"> 清代短篇小说之王 蒲松龄写过赞扬韩信的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p><p class="ql-block">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吐吴</p><p class="ql-block"> 韩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胯下之辱。</p><p class="ql-block">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先投靠项梁、项羽,后投靠刘邦,均不被重用。刘邦入汉中时,韩信逃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并推荐给刘邦。刘邦于是登坛拜韩信为大将,与项羽争夺天下。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汉元年(前206年),韩信献“汉中对”,平定三秦。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韩信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并数次以兵支援刘邦:</p><p class="ql-block"> 蒲坂之战,他以声东击西之计拿下魏都安邑;</p><p class="ql-block"> 。井陉之战,背水一战,大破赵军;</p><p class="ql-block"> 潍水之战,水淹齐楚联军,斩杀楚将龙且;</p><p class="ql-block"> 垓下之战,布五军阵诱敌,击破项羽军,最终迫使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自刎于乌江。战后,韩信因功徙封楚王。汉六年(前201年),刘邦开始剪除异姓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汉十一年(前196年),因被人告发参与陈豨谋反,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杀死于长乐宫,并被诛三族 韩信被后人称之为"兵仙"。这就是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韩信之死因功高震主和谋反指控,吕后与萧何合谋诱骗其入长乐宫杀害,历史记载疑点重重,涉及政治斗争。</p><p class="ql-block"> 韩信被后世誉为“兵仙”,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思想对后来的军事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著名的军事理论,如“围点打援”、“声东击西”等,均源于韩信的战术运用。 他强调灵活运用兵力、因敌制胜的原则,善于根据战场形势调整战略。这种灵活性和创造性使他在多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p><p class="ql-block">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p> <p class="ql-block"> 他成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兄弟姐妹。韩信的童年充满了艰辛,家庭的困境使他不得不辍学,早早地进入社会谋生。尽管生活困苦,韩信却从未放弃对知识和力量的渴望。</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了韩信曾被两个小贩的胯下爬过的屈辱经历。这一事件演化成成语胯下之辱。</p> <p class="ql-block"> 鸿门之战是韩信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场战役中,韩信的策略让刘邦在危机中脱身,展现了他出色的谋略。韩信巧妙地利用了敌军的骄傲自满,设置了埋伏,成功击溃了敌军。这场战役不仅让他赢得了声誉,也奠定了他在刘邦心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背水一战</p><p class="ql-block"> 在齐国战役中,韩信采用了著名的“背水一战”策略。他面对敌军的强大压力,果断选择以少胜多,激励士兵们拼尽全力,最终大败敌军。这一战役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他的指挥才能,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寻找机会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垓下之战</p><p class="ql-block">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战术安排让刘邦的军队成功围困了项羽,最终彻底击败了这位强敌,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韩信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为西汉初期最为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p> <p class="ql-block"> 韩信的一生是从屈辱到辉煌的转变,是对个人意志和战略智慧的极致展示。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军事史的一部分,更是关于人性、权力和命运的深刻反思。在今天,韩信的生平依然启发着我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用智慧和勇气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