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深度游

周文娜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8日,我们从深圳的蛇口码头,坐游轮抵达香港机场,经迪拜转机到达纽约肯尼迪机场,19日上午11点与前来接机的女儿会面,到达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开启我们三口之家为期半年的温馨陪伴。</p><p class="ql-block"> 女儿于2016年9月留学美国,先在美国的纽约大学攻读二年的硕土研究生,然后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于2024年的5月底,顺利的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博士毕业了,接下来留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一年。孩子整整八年异国他乡的努力,孩子的成功都是她所有努力的付出。祝我的宝贝今后的人生平安,健康,快乐,前程似锦。</p><p class="ql-block"> 陪伴女儿的这段时间,我也顺便来次普林斯顿大学深度游。</p> <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大学,地处美国东岸“花园之州”的新泽西州,号称人杰地灵之地。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普林斯顿大学更是举世闻名,从发现“相对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到被赋予“美丽心灵”的数学家那什,再到众多的各类诺贝尔奖得主,可谓巨匠辈出。近十年来,更是多次位列 “美国大学排行榜”的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的校园美景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有世界最美大学校园之一的美誉。 我们到来时,正值金秋十月,校园的树叶全都变成金黄色和红色,校园内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各异,许多都采用了哥特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红,黄树叶与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脚踩地上掉落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感觉自己与这校园秋色融为一体,觉得自己入画了。 校园内许多雕塑和艺术作品,让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校园内有许多优美的公园和花园,如费舍尔公园、拿骚厅花园等,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学习和休息环境。</p> <p class="ql-block"> &lt;一>老铁门</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老铁门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也号称是普林斯顿的校门,铁门的马路对面就是拿骚街。这么有名的大学,这么不起眼的老铁门。</p><p class="ql-block"> 别小看这道老铁门哟,这道名叫费兹兰道夫门“老铁门”在1970年前后才永久敞开。1970年前后,普林斯顿大学发生一些根本性转变,女性首次被允许接纳入学,少数族裔的招生亦逐渐开放,校门永久敞开,校园与其北边黑人社区之间不成文的隔阂逐渐淡化。</p><p class="ql-block"> 很多平常的举措,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拿骚街以北的区域成为普林斯顿精英文化的辐射区,地价房租日益飙升,壁垒的瓦解也意味着黑人社区消亡。在校园西北处,与威瑟斯彭街平行的帕默尔广场,如今是普林斯顿镇的商业文化中心,这里有大牌服装店和人均消费动辄上百美元的餐厅。每到周末,一些住在普林斯顿周边的美国人会牵着大狗前来度过一个休闲的午后,到周六傍晚,这里还会举行小型露天音乐会。这个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广场,在过去是几百位黑人的家,现在黑人社区日益缩小亦被迫北移,如今要过了拿骚街,再沿着威瑟斯彭街走20分钟才可以发现他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么看来如果没有这个老铁门的打开,女儿也不可能进入这里学习,更没有今天的我来这里卡开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lt;二>拿骚楼</p><p class="ql-block"> 进入老铁门,进入眼帘的就是普林斯顿大学最重要的历史建筑——拿骚楼。 </p><p class="ql-block"> 这座1756年建成的三层棕灰色砖石建筑,在无数的日子里,见证着这座校园里的精英文化。</p><p class="ql-block"> 拿骚楼是普林斯顿大学前身新泽西学院的唯一建筑。拿骚楼建成时不仅是新泽西州最大的建筑,也是整个北美殖民地学校中最大的建筑。普林斯顿的全体师生都曾在这栋楼内吃住、学习和研究。独立战争期间‌:作为当时的制高点,拿骚楼成为美英双方争夺的焦点,并遭到严重毁坏。战后得到了重修,并在短时间内成为美国政府的所在地。1781年曾作为联邦的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先有拿骚楼,再有普林斯顿大学。</p><p class="ql-block"> 拿骚大楼里有一块铜牌,上面写着: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这被很多人误传为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但其实,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她以上帝的名义而繁荣。</p> <p class="ql-block">‌ 拿骚堂的青铜老虎雕塑‌:这两座青铜老虎雕塑是由普林斯顿大学1879届毕业生捐赠的,守护着拿骚堂的入口。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现了校友们对母校的深厚感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这两只青铜老虎雕塑威严而生动,它们蹲坐在门前,目光炯炯有神,仿佛时刻守护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老虎雕塑不仅代表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吉祥物,更象征着学校的勇敢、坚韧和力量。它们见证了无数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 《带点的椭圆》雕塑</p> <p class="ql-block">  在大楼有个蓝绿色的雕塑,是亨利·摩尔的作品,名字叫做《椭圆上的斑点》,还有人把它戏称为尼克松的鼻子呢。是不是因为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鼻子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先生的鼻子确实有点长,又有点翘。</p> <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大学拿骚楼后面的坎农绿地上的加农炮,是该校历史与传统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两所大学之间的竞争趣闻。</p><p class="ql-block"> 这尊加农炮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普林斯顿战役紧密相关。在1777年的普林斯顿战役中,乔治·华盛顿率领的北美联军向英军发起突袭,战后联军将一大一小两尊加农炮留在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p><p class="ql-block"> 在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中,其中一门大的加农炮被运往罗格斯大学用于训练,但最终被留在了那里。然而,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对此并不甘心。1836年,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伦纳德·杰罗姆成功率领同学将这门炮偷回了普林斯顿。此后,两所学校的学生对这两门炮展开了长达数年的争夺,大炮在两校之间“换来换去”。</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系列谈判,这两门加农炮最终被安置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坎农绿地上,成为学校的重要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 尽管大炮被安置在普林斯顿,但罗格斯大学的学生们并未放弃“报复”。每年在一些关键日期(如开学、比赛等),罗格斯大学的学生会偷偷将大炮喷成红色(罗格斯大学的代表色),以此表达对普林斯顿大学的“挑衅”。</p><p class="ql-block"> 这些加农炮不仅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与荣誉的见证者,也是两所大学之间长期竞争与友谊的象征。它们提醒着人们,即使在现代社会,历史与传统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意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尊加农炮不仅见证了普林斯顿大学在独立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也象征着学校与国家历史的紧密联系,以及对自由与独立的坚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我来到这绿地广场,阳光明媚,一派祥和,很多学生在这休憩,学习,我也顺便在这坐坐。</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lt;三&gt; 普林斯顿教堂</p> <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并不大,主校园内任意两点之间的步行时间不会超过20分钟。</p><p class="ql-block"> 继续往校园内走,教堂宏伟的外观,特别是阳光照耀下,红,黄枫叶映照下的教堂,看上去是那么的唯美,浪漫,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光。</p><p class="ql-block"> 教堂建造于1925年至1928年,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大学教堂的设计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建筑技艺,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层建筑则使用砖石结构,与英国中世纪教堂在形式和规制上相当相似‌ 。教堂内部划分为四个部分,代表了十字架的形状,高三层,第一层为连拱廊,第二层为拱门上的拱廊,第三层是侧窗,中心大厅的东头是佈道台,整厅设席近二千,均为硬木靠背长椅‌。</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大学教堂还拥有出色的管风琴和彩绘玻璃。据说教堂的管风琴音色非常的出众,希望有机会能聆听聆听。彩绘玻璃不仅描绘了宗教主题,还绘有对普林斯顿发展有功之人,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第六任校长韦瑟斯彭被绘制在南面的巨窗上‌。</p> <p class="ql-block"> 亚伯拉罕和以撒雕像</p> <p class="ql-block">  在普林斯顿教堂的后面,被树丛中这座塑像所吸引,只见两个真人大小的青铜男人,站立者持刀相向,下跪者被缚哀鸣,全然是一场霸凌、杀戮,与校园氛围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 作品名称《亚伯拉罕和以撒:纪念1970年5月4日》,取材于圣经故事。上帝要求亚伯拉罕献祭自己的儿子以撒,以表忠诚,但在最后关头予以了制止。类似题材作品很多,但这尊雕像刻意让父子俩穿着现代服装,这尊雕像隐喻了54年前美国的一场五四运动。当时,官方镇压了肯特州立大学的学生反越战活动,造成了四死九伤的悲剧。</p><p class="ql-block"> 作品原想安放于肯特校园,但却被拒绝。好在普林斯顿收留了它,选址于大学教堂的外侧。在落成典礼上,作者解释道:它反映了虐待和代际冲突,也体现了仁慈和同情,而且结局圆满。这其中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格林大楼</p><p class="ql-block"> 就在普林斯顿教堂左侧,是女儿每周去给本科生上课的一栋教学楼。</p> <p class="ql-block"> 元音之歌</p><p class="ql-block"> 这些雕塑不仅装饰了校园,还象征着普林斯顿大学的精神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教堂前的广场:目光所及一派秋景。学生们随意的坐在草坪的桌,椅上,有的在看着电脑,有的在看书,有的三三两两的闲聊……在这秋日的阳光下,这么美的秋色里,岁月静好的画面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学生上课区域</p><p class="ql-block"> 看到很多的学生背着书包,有的骑着单车,有的踩着滑板车,有的三五结伴,往这边而来,结伴而去。普林斯顿大学共有5590名本科生和3212名研究生‌‌。因此在普林斯顿看不到成群结队的学生,三五结伴己是少有了。很符合普林斯顿大学高冷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lt;四&gt;理查德森音乐厅</p><p class="ql-block"> 理查德森音乐厅:是普林斯顿大学举办音乐会、讲座和其他文艺活动的重要场所。音乐厅可容纳近七百多座位,分为上下两层,能够满足较大规模观众的需求。普林斯顿大学对建筑风格非常重视,这也体现了普林斯顿大学对建筑美学的追求。这里经常举办各类音乐会、讲座和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师生和校外观众前来观赏。</p><p class="ql-block"> 除了文艺演出外,音乐厅还举办过各种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探讨学术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京剧名家尚长荣先生与史依弘女士领衔的上海京剧团在普林斯顿大学理查德森音乐厅,带来了京剧《霸王别姬》的精彩演出,也是美国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首次上演了中国京剧。</p> <p class="ql-block"> 东佩恩楼</p><p class="ql-block"> 东佩恩楼建于1870年,周围绿树成荫,草坪广袤,为师生提供了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人文科学大楼,它承载着丰富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东佩恩楼采用了后哥特式或其他具有历史韵味的建筑风格,与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的其他古典建筑相得益彰。楼前设有第六任校长约翰·威瑟斯彭的雕像,这不仅是对这位杰出教育家的纪念,也是普林斯顿大学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作为普林斯顿大学人文科学的核心场所之一,东佩恩楼见证了无数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对推动学校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罗伯特森会堂</p><p class="ql-block"> 是威尔逊公共和国际关系学院的所在地。由美国日裔建筑师雅马萨奇设计。作为校园内的重要建筑之一,见证了普林斯顿大学数百年的发展历程。罗伯特森会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普林斯顿大学对古典与优雅的追求,与校园内其他哥特式建筑相得益彰。整座建筑设计精细,融合了现代与古典元素,展现了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独特理解。会堂前的花园园艺精美,有很多学生找花园一安静处,看书,学习。我也顺便坐了坐。</p> <p class="ql-block"> 燧石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主要的馆址为燧石图书馆,拥有超过六百万册藏书。在燧石图书馆之外,还有许多独立的学科(如建筑学、美术历史、东亚研究等)也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总共有一千一百万册藏书。</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拥有550多万册藏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排名中列第18位,其规模并不算大,但是经过近3个世纪的历史积累,该馆储藏了不少优秀的古籍和善本。</p> <p class="ql-block"> 布莱尔拱门</p><p class="ql-block"> 是学校园内极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布莱尔拱门以其精美的设计和壮观的规模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拱门周围的哥特式建筑群为学生宿舍系统,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历史感。</p><p class="ql-block">‌ 布莱尔拱门建于1897年,是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历史变迁,也成为了普林斯顿学子心中的重要地标。布莱尔拱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成为了普林斯顿学子们最喜欢的聚会地之一。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交流思想、分享生活,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到访普林斯顿大学来游完,来布莱尔拱门也是必打卡的地方之一。在这里拍照留念,记录下自己,通过拱门拍摄的两边的风景,一边是古堡式的学生宿舍,女儿在这美丽的古堡内也居住过。一边是建筑美学代表的理查德森音乐厅,两张风景不同的美美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 &lt;五&gt; 克里福兰塔</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 作为研究生院落成时的主要建筑之一,于1913年建立。克里福兰塔是为纪念美国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而建立的,体现了普林斯顿大学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纪念。</p><p class="ql-block"> 克里福兰塔具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是普林斯顿大学一系列学院哥特式建筑中的代表。塔身高达173英尺,是校园内的显著地标。塔上装有美国第五大、世界十大之一的钟琴,由1892届毕业生捐赠,并于1927年安装。该钟琴已进行过两次翻新,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音乐氛围。我们想到塔楼去看看,很遗憾,不是开放日。女儿刚入学时,就是居住在这里,很羡慕。</p><p class="ql-block"> 克里福兰塔周围环绕着普林斯顿大学美丽的校园风光,包括新古典主义、哥特式等多种风格的建筑,以及雕塑、锻铁大门等特色景观。周边还有一个高尔夫球场,风景很美。</p> <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楼</p><p class="ql-block"> 建筑位于校园的东北方向,占据了华盛顿大街以东的显著位置,同时衔接于西边的老校区和更为现代化的东校区的交汇地带。校园人行道系统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也延伸至该区域。大楼南侧新建了中庭和桥梁式入口。屋顶处新建的玻璃体量与传统风格的立面形成互补,带来灵活的会议和讨论空间,同时为室内引入了西面老校区的优美景致。</p><p class="ql-block"> 大楼前的喷泉又“自由之泉”,广场内雕塑,充满现代感,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呈现不同的景观,就像是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喷泉广场旁那高耸的玻璃尖塔,上面印满了为种族平等,女性平等作出杰出贡献的伟人画像。</p> <p class="ql-block">  到普林斯顿大学的教室里去坐了坐</p> <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校园内其它景点</p> <p class="ql-block"> &lt;一&gt; 普林斯顿神学院</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神学院是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所私立神学学校。</p><p class="ql-block"> 1812年,在长老会神学家阿奇博尔德·亚历山大、长老会大会和新泽西学院(现普林斯顿大学)的赞助下成立。普林斯顿神学院是美国第二古老的神学院,也是与基督教长老会有关的十个神学院中最大的一个。它在神学研究方面颇有影响,许多著名的圣经学者、神学家和神职人员都是该学院的教师和校友。学院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与普林斯顿大学相邻,但两所院校相互独立。普林斯顿神学院的研究领域包括《圣经》研究、神学、宗教学与宗教历史等。</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神学院图书馆是世界各地神学访问学者的理想目的地,拥有超过125万册纸本文献和缩微胶片,以及大约2100种期刊。它是美国第三大神学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神学院的门口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现在正值秋天,己经浓墨重彩,秋韵十足,金黄耀眼、美得热烈。见多了中国古寺庙的红墙绿瓦银杏黄,今天见到的是高耸尖塔,玻璃窗,圆拱门,高大的黄砖墙与银杏树相互映衬,同样也是那么美,美的别有一番风韵。</p> <p class="ql-block"> &lt;二&gt; 爱因斯坦小楼</p><p class="ql-block"> 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Mercer街(或称为马舍尔大街)112号。 从1935年起,爱因斯坦一家搬入这栋小楼居住,直到他1955年去世。在这里,爱因斯坦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20年时光,继续他的科学研究和思考。这栋小楼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也成为了普林斯顿乃至全球的一个著名景点。该小楼与白宫、最高法院等共同名列美国国家历史地标名册,足见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这栋小楼自然成为了全球科学迷心中的圣地。尽管它不对外开放,但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在房子对面的空地停留拍照留念。今天我怀着无尚荣光的心情,到这打卡留影。</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白色建筑,有着黑色的屋顶和木制的门廊,周围环绕着一个小庭院,被私家花园的栅栏围住,显得低调而宁静。小楼前还有一个小庭院,为这处居所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我们去游览时,正值万圣节前,门口走廊上还摆放了几个南瓜。</p><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在这里去世,爱因斯坦生前就要求不要把他的家变成博物馆,家人尊嘱。爱因斯坦生前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工作,这是世界上最牛研究所了。</p> <p class="ql-block"> &lt;三&gt;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p><p class="ql-block"> 1930年成立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世界著名理论研究机构,独立于普林斯顿大学之外。</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进行最纯粹尖端研究的研究机构,不受任何教学任务、科研资金或者赞助商压力。</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上半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约翰·冯·诺依曼、库尔特·哥德尔、罗伯特·奥本海默等学者迁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后,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学术圣地,不少著名学者在这里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效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建立的高等研究院,例如清华大学设立的高等研究院或香港科技大学的高等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经常散步的小湖,二战时期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此历史性会唔,从此改变世界之地。</p> <p class="ql-block"> &lt;四&gt;拿骚街</p> <p class="ql-block"> 所谓的普林斯顿镇就更加迷你——一条顺着校园最北端以东西向延伸的拿骚街,以及与之相交,向北辐射的几条商业街而已。</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拿骚街作为普林斯顿大学最主要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常春藤爬满古老的建筑外墙,为这条街道增添了几分幽静与雅致。</p><p class="ql-block"> 拿骚街两旁的建筑带有明显的新英格兰地区欧式风格,这些建筑精致而又干净,街道上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罗马式、哥特式等,展现出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与细腻典雅的普林斯顿大学校园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拿骚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曾是许多杰出人物的聚集地,包括爱因斯坦、胡适等。街道上的书店、咖啡厅等场所,静坐了许多在这学习,思考的学者。</p><p class="ql-block"> 拿骚街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场所,也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街道两旁分布着各种精品店、小吃店等。</p> <p class="ql-block"> &lt;五&gt; 普林斯顿战役纪念广场</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战役: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的大陆军出其不意地向普林斯顿的查尔斯·玛沃德,带领的英国和黑森军队进攻,华盛顿获胜。</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对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大大提高了美军的士气,激发了更多人参军参战。同时,英军在新泽西州的劣势地位进一步加剧,被迫放弃大量领地并退守防御。</p><p class="ql-block"> 普林斯顿战役作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被后人广为传颂。在普林斯顿镇上,保存着许多与战役相关的历史遗迹和纪念碑,供后人游览和瞻仰。此外,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也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对美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美国最终赢得独立战争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lt;六&gt;校园周边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  游玩普林斯顿时,正值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夕,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进行了装点,用手机把它们记录了下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