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

沙中金

<p class="ql-block">拍摄 沙中金</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1月19日</p><p class="ql-block">手机 华为pura70rpo+</p><p class="ql-block">篇号 75932243</p> <p class="ql-block">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p><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 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分为张家湾城墙和通运桥两部分,张家湾城墙为张家湾古城的城墙遗迹,原城墙四面设门,现仅存南门东段城墙遗迹,总长120米。</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包含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的大运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更名为大运河。</p><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22日,包含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顺<span style="font-size:18px;">萧太后河沿张家湾南门城墙</span>西往东约四百米就到了张家湾城南门及古通运桥。</p><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下,古老的城墙遗址静静地矗立着,城墙上长满了青草,显得十分沧桑而宁静。远处可以看到一些树木和电线杆等现代建筑元素,形成了古今交融的画面。城墙脚下,萧太后河缓缓流淌,河水清澈见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城墙的残垣断壁,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蓝天之下,一座古老的石碑矗立着,周围树木环绕,显得格外庄重威严。牌坊上刻着精美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张家湾的古老传说。这座石碑,不仅是张家湾的标志性建筑,更是张家湾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石碑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记录着张家湾的历史变迁。石碑被铁栅栏保护着,仿佛在诉说着张家湾的古老传说。石碑上的图案,不仅是张家湾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更是张家湾人民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通运桥位于张家湾城墙南侧,为三券联拱式石桥,全长40米,宽10米6。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是古代重要的客运码头之一,为研究北京通惠河水利工程在以及张家湾古镇民风民俗提供了实物参考。古镇有诸多历史遗迹,如始建于辽代的通运桥,明万历年间改建为石桥,横跨萧太后河,桥长43.5米,宽10米,三孔石券洞结构,桥上望柱柱头石狮姿态各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元二十二年得名张家湾。所存城墙为张家湾城南门东段城垣遗址,总长120米。</p><p class="ql-block"> 1992年通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并按明城原样修复西端20米,修复段高7米,厚35米,外壁砌城砖,上设垛口,中夯灰土,顶铺方砖,下半部用原城旧砖,石灰灌浆,其余80米保留原来残貌,高4米。在东垣西折北转临通惠河处还有一段50米城基。</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横跨在萧太后河上,这座桥由青灰色的大石头砌成,两侧设有护栏,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桥上的石狮姿态各异,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桥梁。桥下流水潺潺,倒映着天空中的白云,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座古桥,不仅是张家湾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张家湾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石拱桥横跨在碧绿的河面上,两侧各有三个圆形孔洞,中间最大的一个。整座桥梁由石头砌成,显得古朴而庄重。桥上的石狮姿态各异,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桥梁。桥下流水潺潺,倒映着天空中的白云,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座古桥,不仅是张家湾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张家湾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张家湾城墙为张家湾古城的城墙遗迹,原城墙四面设门,现仅存南门东段城墙遗迹,总长120米,通运桥位于张家湾城墙南侧,为三券联拱式石桥,全长40米,宽10米6。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是古代重要的客运码头之一,为研究北京通惠河水利工程在以及张家湾古镇民风民俗提供了实物参考4</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城墙遗迹,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沧桑。城墙脚下,萧太后河缓缓流淌,河水清澈见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城墙的残垣断壁,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厚重。城墙上的青草,为这座古老的城墙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位于京城的东南部,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明清笔记记载:“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萧太后河见证了张家湾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增添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