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的归属

韵錦

<p class="ql-block">  老一辈对“断舍离”的现代生活方式有一种天然的屏蔽。母亲喜欢把家里的废物最大程度的做到“物尽其用”。比如:看见纸箱📦就想收起来,看见饮料瓶就情不自禁的积攒了送到废品回收站,换个块儿八毛的很是满足。</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弟弟喜欢喝瓶装矿泉水。春节假日难得一家人聚在起,大家其乐融融,谈天说地,母亲的话题几次落在了“塑料空瓶”。</p><p class="ql-block"> “雷,那空瓶可别扔,太可惜了…”“唉,我之前把你们扔的空瓶拿到废品站,卖了好几块呢,钱不多,可也能买几棵菜了…”</p><p class="ql-block"> “妈,不用收了,扔了小区有人捡呢,给捡废品的算了!”弟弟劝到。</p><p class="ql-block"> “唉,自己家用的干净的,咱们自己卖了…”母亲坚持着。</p>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七,看着成堆的空塑料瓶,母亲若有所思:“我去看看废品站开门没,把这些瓶子送过去。”弟媳很是随和,最能体谅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母亲:“妈,外面冷,我开车陪您去吧!”“不用,我自己去,走着去。”母亲固执的拎着一兜空瓶走出家门。“妈,等等,我们一起!”寒冬料峭,正月的内蒙古室外还是挺冷的,弟媳陪母亲在零下20多度的小区外面来回转了半小时,最后娘俩有说有笑的提着空塑料瓶回来了。——“废品站没开门”。</p> <p class="ql-block">  转眼假期即将结束,母亲将与我一起离开包头回河南老家。望着墙角边的一堆空塑料瓶,母亲叮嘱到:“这空瓶等废品站开门了,记得送过去卖了。你们可别给扔了,都是咱自己用的,干净的…”“嗯,放心妈,就放那儿吧!还有一箱水没喝完,回头一起卖!”弟媳耐心的宽慰母亲。</p><p class="ql-block"> 艳阳高照,冬日暖晴。火车轰隆隆行驶在幸福的旅途中。小侄子在家庭群里发来微信:“奶奶,瓶子我卖了,看!两块钱!”那幸福的小脸儿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至此“塑料瓶”圆满的找到了它的归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弟弟的豁达,弟媳的温润、小侄子的可亲,使我感受颇深:孝顺父母不仅是物质的供养,更是精神的陪伴与关爱;不是口头上的说说而是行动上的点点滴滴,让父母感受到温暖与依靠。一个家庭关系和谐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