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福州十邑百家姓氏 祠堂文化节在连江举行

安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2月7日,首届福州十邑百家姓氏祠堂文化节在连江县蓼沿乡溪东村举行,来自福州市各县区的百家姓氏代表四百多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盛大的传统庆典。</span></p> <p class="ql-block">  溪东村位于蓼沿乡西北部,辖3个自然村,624户、2515人。南宋绍兴中书宰相郑昭先宗祠,位于蓼沿乡溪东村中部,坐北朝南,始建于宋,整修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四合”、“三进”古建筑,至今保留完好。该祠系全木结构,两边风火高墙,硬山屋顶,古灰瓦,三殿透后,中夹二天井,两旁座廊通道,前为迎宾殿,中为历代神殿,后殿正中排列郑昭先夫妇塑像。左跨院为客房、厨房,右跨院为祠堂仓房,建筑面积175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座古老的宗祠建筑见证了无数家族的历史变迁。活动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精彩的民俗表演,还深入了解了福州地区独特的宗族文化。在这里,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故事和传承。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家族的历史渊源,这种跨地域的文化交流令人动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永泰县陈氏理事会代表陈良善、陈荣建、陈赐云、陈安明参加了庆典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走进活动现场,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串串的贺联、贺词,郑氏宗祠的大门上的红色横幅,清晰地标明了活动主题——“</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首届福州十邑百家姓氏祠堂文化节</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侧石狮威严矗立,守护着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门楣上金色的牌匾熠熠生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国旗与红旗交相辉映,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天在主席台前就座的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排:<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左到右</span></p><p class="ql-block">郑通宝:连江溪东郑氏宗祠理事长</p><p class="ql-block">郑钦凤:倡建福州十邑百家姓祠堂文化节组委会会长</p><p class="ql-block">陈善明:福州十邑编策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刘琳(女)福州晚报主任记者</p><p class="ql-block">郑宽衡:闽江学院组织部部长</p><p class="ql-block">赵麟斌:闽江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p><p class="ql-block">宋克宁:省外事办主任</p><p class="ql-block">陈 奎: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原主任</p><p class="ql-block">陈庆武: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福州语言学会原会长 闽江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卢美松:省文史馆原馆长 著名文史学者</p><p class="ql-block">林玉山:福建省辞书学会会长 福建师大教授 原中文系博导</p><p class="ql-block">黄远兴:湖北随州人大代表 连旺集团董事长</p><p class="ql-block">林志强:福建省辞书学会会长 福建师大教授</p><p class="ql-block">郑祖斌:中国国宝级美术家</p><p class="ql-block">黄高宪:省诗词学会原会长</p><p class="ql-block">潘德明:省电视台主任记者</p><p class="ql-block">郭积炎:省社科联工会原主席</p><p class="ql-block">魏季斌:福清文林魏氏总祠会长 福州十邑荣誉优秀乡贤</p><p class="ql-block">陈定樟:福建省乡村振兴惠民服务中心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后排:<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左到右</span></p><p class="ql-block">陈 建、薛丰乐、 孙基敏、张子锐 </p><p class="ql-block">陈金河 、陈 杨、 孝飞、侯仁东</p><p class="ql-block">陈怡建(录像师) 谢俊杰(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鸣炮开会、唱国歌</p> <p class="ql-block">  上午11点,大会在全体合唱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p><p class="ql-block"> 大会请《福州十邑百家姓宗祠华典》主编、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福州语言学会原会长、闽江大学教授<b>陈庆武先生致开幕词</b>;请承办方溪东郑氏宗祠理事长<b>郑通宝先生致欢迎词</b>;请倡建福州 文化节组委会"首任会长<b>郑钦凤先生</b>作本届组委会筹备工作情况介绍;请闽江大学原副校长<b>赵麟斌教授</b>讲话;请省文史馆原馆长、著名文史学者<b>卢美松先生</b>讲话,还有企业家代表、其他专家学者先后也都发表了到会感言。</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首届福州十邑百家姓氏祠堂文化节的胜利召开<b>剪彩</b>;溪东郑氏宗祠<b>颁发</b>2024年高考<b>奖学金</b>。</p><p class="ql-block"> 会后,由业余文艺宣传队专场演出了精彩的<b>民俗表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福州语言学会原会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闽江大学教授<b>陈庆武</b>先生致开幕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部分讲话录音摘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闽江大学原副校长赵麟斌教授讲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部分讲话录音摘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省文史馆原馆长 著名文史学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卢美松先生讲话</p><p class="ql-block">各位姓氏宗亲: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刚才赵麟斌教授讲了尊宗睦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讲的非常好。做好尊宗睦祖,首先应该做好家庭的和谐,只有家庭和谐了,才能做好家族的和谐,然后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所以每个人都要去自己的祠堂里面去看一看,陈庆武教授现在都在推动各地的祠堂建设以及文化的展示,所以每个家族成员都应该去自己的圣殿里面去看看,了解一下自己家族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树立起文化自信和家族的向心力,我们中华民族提到了“和为贵”,和在哪里呢?就是从家庭的和睦开始到家族的和谐,然后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所以,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陈庆武教授发起和主持的我们《十邑百姓大观》,现在又在编写《十邑百姓法典》形成了一种祠堂经典著作,这都是非常好的,对保藏好历史,对保藏好我们的国萃都有极大的作用。所以,今天到这里参加这个会,首先对庆典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其次,我们希望通过宗祠文化,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以及自己的祖先,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到底是炎帝一支啊?还是黄帝一支?大家要找一找根在哪里?凡正我们现在不是炎帝的后代,就是黄帝的后代,所以这里面就是要寻根问祖啊。当然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可做,有很多需要学习需领会的东西,每个人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要学好更多的知识来教育好我们的后代。我想如果把这项工作做好了,那是非常有意义的,推广到社会在我们国家的范围内凝聚起民族的向心力,增强凝聚力,那么我们民族就更加团结,国家就更加强大。振兴中华,首先是要讲民族大团结,其次是我们走出去,去见世界大红的社会,也就是习主席提倡的要建设全世界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从我们中华民族做起。好了,今天就聊舌几句,说上上面的几句话,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社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卢美松先生讲话录音视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首届福州十邑百家姓氏祠堂文化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组委会筹备工作情况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郑钦凤</span></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宗亲们;大家新年好!</p><p class="ql-block"> 蛇年新春,福泽满溢。在这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日子里,首届 福州十邑百家姓祠堂文化节在溪东郑氏宗祠盛大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倡建福州十邑百家姓祠堂文化节组委会,向各位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祠堂,是家族的根脉所在,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它见证着每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荣耀,传承着优良的家风和家训。在福州十邑这片沃土上,百家姓祠堂星罗棋布,而每一座祠堂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极高的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文化的宝库。为让这些沉睡在岁月深处的祠堂文化重焕生机,为了弘扬祠堂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倡办了福州十邑百家姓祠堂文化节。溪东郑氏宗祠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而成为了首届举办地。今天,我们将借助这个平台,通过参观郑氏宗祠、召开研讨大会、举行剪彩仪式、 助学颁奖典礼、举行民俗表演、品尝当地美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 入了解各姓氏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感受家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福州十邑百家姓祠堂间的情谊。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更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次深刻挖掘,让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传承中创新,携手奔赴祠堂文化新未来!</p><p class="ql-block"> 本次文化节能得以顺利举办,离不开倡委会的精心筹划,离不开 领导、专家的关爱,离不开溪东郑氏宗祠理事会成员及广大宗亲的辛勤付出,离不开企业家的慷慨解囊,离不开福州十邑百家姓祠堂的大 力支持与配合,在此,我诚挚地向您们道一声:"辛苦了,谢谢!" 此外,我更要衷心感谢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90岁高龄的闽江大学陈庆武教授。陈教授不辞辛劳,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节的总策划工 作中。在筹名的这段日子里,他不顾年事已高,风里来雨里去,从话动的整体规划,到每一个细节的雕琢,都亲力亲为、悉心指导。他的 专业素养、敬业精神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都让我们深受感动与鼓舞,都值得我们敬重与学习!陈教授,您辛苦了!历史将永远铭记你的付出!让我们以此次文化节为契机,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和传承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祠堂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乡村振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最后,祝首届福州十邑百家姓祠堂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 来宾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 谢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剪彩仪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参加剪彩的领导、专家、学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授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艺表演摘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文化交流环节。通过与各县市代表的深入交流,我们对福州十邑地区的宗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以姓氏为纽带的联结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血缘、敬重祖先的传统美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次文化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增进了各姓氏之间的感情联系。在这个寒冷的二月天里,连江用它独特的方式温暖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离开时,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期待下一次再相聚。</span></p> <p class="ql-block">图源/侯仁东、安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