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 童年记忆 (四)

乡音难改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激情的年代,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是几代经历者刻骨铭心,没齿难忘的事。小说《林海雪原》也亦如此,从1960年改编摄制成电影,到文革盛行期间,被隆重推出革命样板戏。电影《林海雪原》也好,《智取威虎山》也罢,都风靡全国,家喻户晓。成了全国时兴崇拜英雄、追捧英雄的最好事件,英雄们的光辉形象、献身精神与赤诚之心,曾经教育、激励过几代人,《林海雪原》成了永远的经典和几代人的记忆也是顺理成章之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带着深深地怀念和敬仰,带着童年的愿景和志向。时隔六十多年,我终有机会一睹心目中的威虎山雄姿。当车进入张广才岭林场地界时,一道道美妙风光扑面而来,整个大秃顶子山脉,银装素裹,千姿百态。山间壮美的“冰雪画廊”,象一幅气势恢弘的林海雪原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震憾,令人称奇。下车时大雪纷飞,我们沿着当年侦察英雄杨子荣孤胆上威虎山剿匪时走过的路,艰难的往林海里走了一段,体验了一把“穿林海跨雪原”的快感和艰辛。并由衷产生一股对剿匪小分队英雄们“穿林海,跨雪原,打虎上山、猎虎擒雕”的崇拜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着景区里播放的似乎遥远但永远在心目中的“穿林海,跨雪原”熟悉旋律,我便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脑子里呈现的都是童年时代的一幕幕情景……文革期间,全国正兴革命样板戏,所有中、小学校都要学习样板戏,并规定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我们这些农村学生也不例外。没有收音机,没有广播机,加上物资匮乏,经济拮据,怎么办,为助力学习,我尝试制做简易的收音器,用小纸合做音箱,把铜线圈绕在马蹄形磁石上,吸上薄铁片,再接上240 v定压广插线后,在电磁振动波作用下,果真能发出微弱声音,但必须靠近耳旁才能听到广播声音。尽管简陋,多少也能满足那时的追剧欲望。之后每天一到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滨,红灯记等剧目时,也能有模有样地跟着学唱。至今,乃记忆犹新,即兴时还会哼唱几段。如此情愫,应该是来自于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敬仰之情,来自于我们这代人刻进骨子里的记忆和感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代版的夹皮沟一一白山市松岭雪村,虽不是当年剿匪分队驻营地,但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有世外桃源般的风光,成了拍摄《林海雪原》和《智取华山》等影视剧取景地,松岭雪村知名度显著提高,而名扬四方。这里也是吉林省首批重点旅游名胜景区,是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打卡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松岭雪村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墨般的国画韵味,深受画家和摄影爱好者的青睐。我们首站慕名而来,领略、分享了这里天时地利和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的雪景、雪韵、雪情尽显林海雪原风貌,随便去一个地方,都美得让人惊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只有深入林海雪原时,才能真正体会到林海雪原的雪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一种宁静之中孕育博大力量的美!一种豪迈与婉约兼容的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极目远眺大雪覆盖的群山、密林,可以真切领略到林海雪原的苍莽壮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您踏入林海雪原的一刹那,犹如自已置身于雪的世界之中;凡俗便会离我们而去,剩下的只是一个冰清玉洁、空灵隽永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海雪原区域面积很大,任意一片、任意一点,都是壮美的北国风光,有很多传说和故事,都能让人感受到林海雪原的辽阔神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坡下有一处窝棚遗址——当年座山雕的老巢,东北话叫“马架子”,是一座半地下的窝棚,大概有30平方米的样子。地面上的马架子早已大面积腐朽坍塌,这就是电影和京剧中“威虎厅”的原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 <b style="font-size:22px;">真实历史中是否存在类似小说中的威虎山?许多探访牡丹江的人都渴望一见,充满好奇。几十年前相关专业人士特地对牡丹江市、海林市这一带所有地形、地貌进行地毡式调查取证,结果认定图中地点更是当年侦察英雄杨子荣只身潜入威虎厅匪穴、活捉三代惯匪坐山雕的战斗遗址。并非电影里塑造的 坐拥“五个梅花大寨,二十七个地堡,还有威虎厅和地下暗道”。那种高大威武,险象环生之地。但事实就是如此,完全颠覆了大多数人对威虎山那种根深蒂固的印象,真让人大跌眼镜、难以置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原创作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摄影:乡音难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点:黑龙江海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时间:2025年元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致谢亲朋好友和美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感谢惠顾赏评和点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欢迎继续关注《虎虎生威 王者风范》(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