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历经风雨见芳华

梁山话剑

<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龙年初冬,我游学苏州。<b>“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b>苏州园林作为城市灵魂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而拙政园在苏州屈首一指。那天一早,我来到这座中国最大曾经的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位于古城之北,以古色古香,清幽雅致,坐立在东北街的拙政河畔。我由南门而入,开始了在这里的游园揽胜。这座名园以东中西三园布局,我自东园启游。</p> <p class="ql-block">  苏州虽处初冬,拙政园却是满满的秋色。我不负秋光,来到芙蓉榭,感受蓝天碧池、黄杏红枫,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浓浓秋韵。</p><p class="ql-block"> 那座八角重檐的天泉亭,还有古色古香的秫香馆,以经典之雅坐立于披金显贵的古杏中,悠然接受深秋金色的馈赠,呈现出一派古典庄重的华贵。</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中园,这里硕大的池面和它临水的园林建筑,让我目不暇接。亭台楼阁,厅堂廊榭,一派江南园林的情调,在波光憐憐的湖水中,影映出它在秋韵下的古典之美。</p><p class="ql-block"> 远香堂坐镇中园居中处,显示其它的中心地位。我临池北望,山池林木并重齐美,那古朴的“梧竹幽居”和“雪香云蔚”傲立其间;近看玲珑馆、听雨轩、嘉实亭等,各居其位,争奇竞秀。坐享“荷风四面”赏荷风,进入“别有洞天” 望洞天。一步一景,一景一惊,步步园艺吸睛,景景诗意栖居,各具特色,尽显风骚。</p> <p class="ql-block">  我信步走在小飞虹上,赏“香洲”之雅,“见山楼”之精。进入西园,问 “与谁同坐轩”,乃“卅六鸳鸯馆”;留听阁里听秋风,塔影亭旁影古韵。望着这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园林建筑,我在想这富有雅趣名字的背后,将蕴藏着会是怎样的文化内涵! </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自东至西一路走来,这里集江南园林经典于一处,揽苏州深秋风光置其身。在这有限的空间,却营造出无限的绝美,以其疏朗自然风格的特色,彰显出精深中华文化之博雅。</p> <p class="ql-block">  怀揣对园林艺术的惊叹和兴趣,我走进“苏州园林博物馆” 。它1991年建成,是我国首个园林专馆,位于拙政园南入口的西侧,设在拙政园原住宅区。我专注拙政园的介绍,在这里我触摸到它的历史脉搏,感受辉煌与沧桑。岁月的流逝,不由让我回望拙政园走过500多年的不平凡脚步。</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这方宝地,最初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故宅旧址。那时就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胜景,素有<b> “不出郛郭,旷若郊野”</b>之誉。乱世下,陆龟蒙以高士归隐故里甪直。这处水土,便成了香火旺盛的大弘寺。</p> <p class="ql-block">  到元末明初,这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名寺,可惜在兵火战乱中人散寺毁而荒废。</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来到明嘉靖年间,运气没给弘治进士王献臣在朝廷继续任官的机会,却给了这荒废之地复甦的生机。明廷御史王献臣因遭诬陷,被贬岭南,尽管在武宗时获平反昭雪,但面对权贵的相互倾扎,公元1509年干脆弃官返回故乡苏州,买下原大弘寺一块废弃之地,建园隐居,叶落归根安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  官场失意,却在造园筑宅上意气高昂,出手不凡。他诚邀好友、著名画家文徵明执笔制图绘景,在4万平方米的规模上,建成正宅和园林31景。并借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 <b>“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林,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为政也”</b>之意,取园名“拙政园”。</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当然少不了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文徵明、沈周等为之作记、撰联和题书捧场。我游览在雪香云蔚亭,其亭联<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就是集文徵明的手书而成。园林设计、名人书画,彰显园之格调,可谓匠心独具。</p> <p class="ql-block">  公元1539年,王献臣撒下他呕心沥血的拙政园,走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儿子极不争气,赌场一搏,丢掉其父16年的心血筑成的拙政园,园主变成了太仆寺少卿徐泰时。这个徐泰时不同凡响,是园林专家也曾是苏州留园之主。</p><p class="ql-block"> 到明崇祯年间兵荒马乱,东园荒废。后被天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所购,经一番叠田理水,造堂筑楼,建成“归田园居”,作为父亲还乡养老之所。现在的秫香馆,正是当年在归田园居旧址上建成。</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清初,这里曾一度成了名人钱谦益与柳如是的居处。之后,拙政园又落在大官僚陈之遴之手。可惜得之不久,却因“结党营私”罪,充军辽阳,死于塞外。园固然被官府没收,成了“驻防兵将军府”。</p><p class="ql-block"> 之后,又换成“苏松兵备道署”。随时光流转,转到了吴三桂女婿王永宁之手。而吴三桂云南反清兵败,园遂变成“苏松常道署”。后来,一度成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  乾隆初年,历尽沧桑的中园归太守蒋棨所有,经一番力修后,重现园林风采。不过范围小了许多,取名“复园”,意为恢复拙政园。园中藏书万卷,当时名流袁枚、赵翼、钱大昕等常来作客,盛极一时。袁枚诗赞<b>“人生只合君家住,借得青山又借书。”</b></p> <p class="ql-block">  此后,这座名园命运多舛,几经易主,曾落入海宁查氏、平湖吴姓人家。太平天国风起云涌,变成了忠王李秀成的王府。</p><p class="ql-block"> 据载,那时忠王府的范围大多了,含盖今整个拙政园,还包括现苏州园林博物馆、忠王府和新建苏州博物馆的全部地盘。可见这支曾轰轰烈烈的农民队伍,也只不过是一群贪图享受之流。</p> <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在苏州的失败,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故这座名园尚未受到伤筋动骨之痛。同治年间,改称“八旗奉直会馆”。而西园被大地主张履谦割据,更名“补园”。</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经受多次战火蹂躏,年久失修而园废。一代名园,以至落到<b>“狐鼠穿屋,苔藓蔽路”</b>的惨况。</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的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重生。首先在1961年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是经年改造,更在改革开放后,包括水系、道路、花木等一系列得到了力整。腾迁居者,恢复东、中、西园的格局,并按明代风格重建远香堂、倚玉轩、香洲等建筑,形成独具一格的水乡园林风味。</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在历史长河的不断颠波和变迁中,终于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  我走出拙政园,回望这座饱经岁月风烟磨砺的名园,让风采重现并更见芳华!它凭藉着历史厚重铸就出的巅峰之作,成为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当之无愧地入选中国四大园林之列,且不可争议地傲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煌煌殿堂。</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以人文历史的积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成为中华园林技艺双绝的文化符号,深深地扎根在苏州的大地上,芳华常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01.05 珠海</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数:2220字</p><p class="ql-block">摄影:梁山话剑</p><p class="ql-block">音乐:《拙政园》</p> 欢迎阅读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