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为了上海人桌上那一碗青,送菜人练成了运动员》,对其中过去上海行政面积扩张,有一些描述: 上海土地扩展缘起: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启,中国开始了计划经济建设。各地按自身发展生产副食品,过去主要靠苏、浙供应上海蔬菜等副食品。上海市政府当年制定“郊区农业生产为城市服务”方针,菜地增至19.6万亩,蔬菜自给率达49.7%。到“一五”最后一年的1957年,蔬菜自给率提至66.7%,居民人均年消费比1953年增10%。陈云副总理在那年13省市蔬菜会议上提出:城市蔬菜供应“应以郊区生产为主,全国调剂为辅”。当时裴先白任上海市第二商业局局长,该局负责上海副食品供应。他在调研后认为:要满足上海副食品需求,市郊菜地须扩至23万亩。但上海市郊小,再扩菜田难,要解决只有增加土地。他向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提出:“向国务院争取划几个县的土地给上海。”,“我们感觉上海郊区还是太小,必须再次扩大郊区。我们又提出划归整个松江专区。”裴先白说,他的提议让从江苏省委第一书记任上调沪的柯庆施有点为难。<div> 常务副市长曹荻秋赞同:“裴先白讲的是有道理的。不然,到最后没副食品,大家都拥着要怎么办呢?”</div> 自 1949年7月嘉定诸翟镇西半部划入上海后,其他一些地方也陆续划入上海:1950年有川沙高行镇部分,1954年为嘉定新杨乡、田杜乡及马桥乡部分。到1958年1月17日除夕这天,国务院批准将江苏省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三县划归上海。 划入三县的时候的报纸报道 图片来自闵行博物馆 在三县划沪10个月后的11月21日,国务院第82次会议批准将江苏省苏州专区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6县和南通专区崇明县划给上海。1958年,上海郊区从1949年的554平方公里拓至5865.19平方公里;小郊区变大郊区,菜田扩到30万亩,蔬菜自给率达88.4%。1958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刊登有关七个县划归本市的消息 划入七县的时候的报纸报道 网络来自松江区档案馆 <div>关于洋山深水港的相关资料(来自网络)</div> 1958年,国内外局势趋向稳定,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上海市因人口众多,郊区面积较少,在副食品供应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为此,上海市向国务院请求将嵊泗列岛划给上海作为海产品基地,1961年1月1日起,嵊泗人民公社从浙江省划归上海市领导。<br> 但是时间不长,由于我国在1959年至1961年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台湾有妄图乘机反攻大陆。为加强舟嵊地区党政军统一领导,1962年5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将上海市管辖的嵊泗人民公社重新恢复为县的建制,重新划归浙江省。 <div><br></div><div>说明: 洋山深水港属于 嵊泗群岛。<div><br> 上海1995年正式提出建设深水港问题,1996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后,于同年9月根据交通部通知要求正式开始前期比选、论证及立项工作,到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洋山港建设项目立项,历时六年;2005年12月,洋山港一期工程(包括东海大桥)建成投产。 2017年底,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将开港试运行,已经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全自动码头。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小洋山岛被划入了临港新片区范围。</div><div> 网上目前查到的相关资料:上海和浙江就洋山港的主权和管理权多次协商,但最终达成的共识是:浙江拥有行政权,而上海负责运营管理。</div></div>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div>《为了上海人桌上那一碗青,送菜人练成了运动员》<br></div><div>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848184.html</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