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记忆

九龙湾

<p class="ql-block">  新年钟声的余音仍在绕梁,接“神”爆竹的硝烟还没有散尽。</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春节正月初二,我就迫不及待的踏上巡视长城的征途。</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长城志愿者,上长城考察是我日常的挚爱。所以说“我不在长城上,就是在去长城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有着“中华第一关”之称的雁门关,天下闻名!出雁门关外十几里还有个叫广武的地方,一直作为雁门关的前哨站而存在。</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有“欲图雁门,首取广武”的说法,攻破了广武,才有可能逾越雁门天险,进而挺进中原。古人说: “广武失,雁门危;雁门危,中原急。”如果说雁门关是中原的北大门,广武则是这座门上的一把锁,因而有“北门锁钥”之称。广武长城在雁门关沿线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老张是山西省山阴县新广武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我和他通过长城结缘。 </p><p class="ql-block"> 2021年夏天我第一次去雁门关,考察前沿要塞新广武村时,在村中心的北关关楼下遇见一位老人,坐在“保护长城人人有责”红色宣传条幅旁。看年龄有70大几,攀谈中老人对新广武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了如指掌。他老介绍道:“新广武建于明洪武与万历年间,位于雁门关北3公里处,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p><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新广武城也有高10米的城墙,底宽5米,石条做基,通体包砖,是固若金汤的城池。古城内设东关、南关、大北关、小北关四道关门,大北关关楼上有石碑“三晋雄关”字样。城内有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组成,中城状如簸箕,南瓮城形似斗状,故有“金斗银簸箕”之称,意即城防坚固。”我问:“这里曾经打过仗没?”他接着说:“据老人们讲,明朝末年,明朝大将曹变蛟率其部下在这一带曾与清兵血战7天,清兵被迫败退归化城(就是现在呼和浩特)。到了民国的1926年春天,阎锡山的晋军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曾在此地进行过激战,晋军第7旅伤亡惨重,阵地几乎失守。”我又问:“堡子里现在还有古迹没有。”老人道:新广武曾有二十四座庙宇,被称作“二十四全庙”,意思是这里的庙很齐全,但现在已经啥也没了。”老人不厌其烦的讲述着,想证明其过往的辉煌。他补充道:“这段长城以前是包砖的,后来都被当地人拆下来盖房、垒猪圈了。”</p><p class="ql-block"> 从老人讲述中,我知道了广武城在雁门关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和曾经辉煌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因此,老人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2024年的春天我们准备实现多年来,非常有挑战性的,徒步穿越从新广武到白草口长城的实地考察、探险愿望。再次来到新广武镇入住附近酒店。头天下午我们到新广武镇的北关楼下拍摄考察。过来一位当地中年汉子,和我们拉起家常,他说他姓张,是这里的老住户,祖祖辈辈就生长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也是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言谈间我感觉他和我三年前遇见的老人长相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斗胆问起他三年前和我们倒啦广武旧事的老人和他是什么关系,他毫不犹豫的说,那是我的父亲。问他,今天为何没有出来?他说:人老了,已经80多啦,腿脚不利落了,不方便出来。我说:挺好,挺好,家有一老就如有一宝。这是你们的福气啊。</p> <p class="ql-block">  我又指着东山上一面有着突出一块台子的敌楼问老张:“山上那个敌楼是个子母楼吧?”老张说:“那个楼是个双耳楼,它由一个主楼和两个副楼组成,主楼高大,副楼矮小,像两个耳朵。东边耳朵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为了利用条石和包砖修碉堡给拆掉了。就成了缺一个耳朵的,现在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期间,我又按捺不住想去巡视长城的心情,心里合计去哪段长城更有吸引力呢?我还是钟情于广武长城。大年初二早晨开车直奔山西山阴县,中午入住山阴县一家快捷酒店。(因提前联系广武快捷酒店告知已满员)</p><p class="ql-block"> 山阴到广武有近40公里路程,为了赶时间我半个多小时就到新广武长城,当然是先上月亮门。由于前段时间下雪,上山的路上厚厚的积雪被压的溜光。安全第一,徒步上山,大约三公里的路程,上到月亮门用了有40来分钟。</p><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我第六次光临月亮门了,尽管已经来过多次,但心情依然有些小激动。为了留些时间,能在太阳落山前再去新广武古城转转,我大概拍摄了一会儿就匆匆下山。</p> <p class="ql-block">  到新广武村离太阳落山还有大约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广武村我已经很熟悉了。</p><p class="ql-block"> 我是从小南门进的村里,往北一路观察,一路拍摄,不知不觉又来到村中心的关楼下。刚要拍摄,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镜头。嗨,又是他。我正要喊他,他也看见了我,过来和我打招呼。由于比较熟悉了,他过来就说:初二就出来了,你们城里人不过年吗?我调侃得说:当然过年呀,全中国的习俗都一样吗。哈哈。我又说:年过的多了,呆家里没意思,不如上长城开心。他就叉开话题,说起我们共同关心的长城上来了。这次他给我讲南门外古堡的情况。现在我们在的地方是当年的军堡,是驻兵马的地方,有部队领导驻防。而南面的堡子是民堡,是住家属的地方。当兵的也是按时换防,上岗、下岗,家眷就住在军堡的后面。北面是长城,是前沿,所以兵在前、民在后。和咱们现在一样,当兵的总在老百姓的前面保护咱们吗。说到这里,我不禁就想到,眼前的老张和他的父亲老老张十之八九是五百年前戍守边塞的将士后代吧。</p> <p class="ql-block">  当和老张分别后。我伫立在长城脚下,凝视这古堡、边墙、墩台时,仿佛能听到当年将士们的呐喊声和马蹄声在耳畔回响。在大年初二这一合家团聚的时刻,那些守卫长城的将士们是怎么过大年的呢?也许他们在前线静谧的夜晚,围聚在冉冉的篝火旁边,朝着千里之外家乡的方向默念着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p><p class="ql-block"> 在每次拍摄长城过程中,我深深的领悟到,家国情怀在长城这一历史遗址中的深刻体现,长城不仅是一项军事防御工程,也是无数戍边将士的灵与肉、血和泪。</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巡视长城,都是对这一片古老土地和绵长历史的崇敬与眷恋。让我们怀揣着这份敬仰与浪漫的情怀,坚定不移的前行,去拥抱更多长城的壮丽景致 ! </p><p class="ql-block"> 2025.01.30.</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郭雁平 网名 九龙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48471377</p><p class="ql-block">内蒙古 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美篇认证 旅行领域优质作者</p><p class="ql-block">爱好:摄影 旅行 历史 长城探查</p><p class="ql-block">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以古城遗址、万里长城为选题行走于荒野古堡、长城沿线,拍摄了大量作品。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杂志、媒体平台,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摄影展并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