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雄伟壮观的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p> <p class="ql-block">红旗飘飘</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p> <p class="ql-block">神柏</p><p class="ql-block">此柏相传为太庙始建时,明成祖手植的第一棵树。太庙始成,遍植新柏,连种三次均未成活,乃因土质不宜。一工匠献计,将太庙的薄土与皇城东北角的沃土对换,并请朱棣首栽此树,果然成活。人皆说是皇帝福荫所致,遂称为"神柏"。后皇帝、亲贵祭祖至此须下轿、下马,以示尊重。"沙滩"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庙门(前琉璃门)</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代,清代改建。是太庙的正门,嵌于太庙中墙南面。中间三座为拱门,旁门二座为过梁式。黄琉璃瓦顶,檐下饰有黄绿琉璃斗拱额枋及垂莲柱。墙下为汉白玉须弥座。</p> <p class="ql-block">戟门</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太庙的礼仪之门。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汉白玉绕栏须弥座,台阶九级,中饰丹陛。正门两侧各有一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的旁门.戟门内原有朱漆戟架八座,共插银敏红杆金龙戟120条,1900年被入侵北京的八国联军全部掠走。</p> <p class="ql-block">享殿(前殿)</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悬挂满汉文书写的"太庙"九龙贴金题额。面阔十一间(长68.2米),进深六间(宽30.2米),坐落在高3.46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殿高32.46米。六十八根大柱皆是整根金丝楠木,最高的达13.32米,直径最大的达1.2米,殿顶用片金沥粉彩画装饰,地面馒铺金砖。</p><p class="ql-block">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每年四季首月祭典称"时享",岁末祭典称"拾祭",凡婚丧、登极、亲政、册立、征战等家国大事之祭典称"告祭"。殿内设木制金漆神座,座前设簉豆案等祭器,置稻粱、果蔬、牺牲、香烛、福酒等祭品。祭典时将祖先牌位从寝殿移至此处神座安放,然后举行隆重而庄严的仪式。</p><p class="ql-block">整个大殿气势雄伟,庄严朴素。当年举行大典时,香烟缭绕、仪仗簇拥、钟鼓齐鸣、韶乐悠扬、佾舞翩迁,是中华祭祖文化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中华和钟展简介</p><p class="ql-block">中华和钟是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以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为原型进行设计,1999年11月制作完成的青铜编钟,安放在享殿正中,成为太庙馆藏文物,由江泽民主席于2000年1月1日上午首先鸣响。</p><p class="ql-block">中华和钟架高3.8米,宽21米,共重17吨。三层共108个。上层34个钮钟,代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香港、澳门;中层56个甬钟代表我国56个民族;下层18个镈钟,中间16个代表中华民族的16个历史时期,两侧两个象征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和平"与"发展"。重达320公斤的中央镈钟上,镌刻着江泽民主席题写的"中华和钟,万年永保"的鎏金铭文。朱红描金的雕漆钟架上有1.2万个表现生命科学、宇宙星空、电子芯片的现代纹饰、钟的两侧各立大红建鼓和石磬、玉磬。中华和钟音域宽广,既可和多种民族乐器配合,又可接轨大型管弦乐队,是世界上最大的舞台演奏双音编钟,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太庙概述【引言】</p><p class="ql-block">《资治通鉴》:"太者,大中之大也。""太"字的本意为大而又大。《说文》:"庙,尊先祖貌也。""庙"字的最初含义正是指用来祭祀祖先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北京太庙,国家之大庙,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紫禁城同时建成,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皇室宗庙。</p><p class="ql-block">中国的祭祖文化源远流长。周代以来,宗庙制度日趋完善,并成为天子都城所必备的礼制建筑。北京太庙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经千年发展后的成果与巅峰。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遗产点中,作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好的祭祖建筑群,中国五千年传统祭祀礼乐最高场域,太庙在公众视野中备受关注。左祖右社,开启这座文化坐标的浩瀚历史。</p> <p class="ql-block">太庙历史【引言】</p><p class="ql-block">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太庙仿南京太庙而成;民国时期,太庙作为和平公园和故宫分院对公众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太庙成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明世宗朱厚熜</p><p class="ql-block">明世宗朱厚熜,宪宗之孙、孝宗之侄、武宗之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崩而无嗣,朱厚熄以"兄终弟及"的祖训入继大统,次年改元嘉靖,开启了他四十五年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象尊(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牺尊(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寝殿(中殿)</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2.31米),进深四间(宽20.54米),殿高21.95米。汉白玉须弥座,周绕石栏,望柱交错雕以龙凤,台阶中饰丹陛。是平时供奉历代皇帝、皇后牌位的地方。内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清末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稹、弘历等十一代皇帝及皇后的牌位。每次祭典前一天,将牌位移至享殿安放于神座之上,祭毕奉回。</p> <p class="ql-block">劳动颂-首都职工书画展</p><p class="ql-block">“劳动颂”相关主题的北京职工书画展是北京市总工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以下是相关信息:</p><p class="ql-block">展览名称</p><p class="ql-block">• “祖国颂”首都职工书画作品展。</p><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寝殿。</p><p class="ql-block">展品内容</p><p class="ql-block">• 展出600余幅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书法等艺术门类。</p><p class="ql-block">• 汇聚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等专业艺术机构的优秀艺术家作品,以及首都职工艺术家的创作。</p><p class="ql-block">• 作品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们对祖国的深情祝福,展现了首都广大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出新时代职工文化的蓬勃活力。</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p><p class="ql-block">北京市总工会。</p> <p class="ql-block">祧庙(后殿)</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长61.99米),进深四间(宽20.33米)。是供奉皇帝远祖牌位的地方,殿内陈设亦如寝殿。清代规制,正中肇祖、左兴祖、再左显祖、右景祖。每季首月时享皇帝委托官员在本殿祭祀,岁末将先祖牌位移至享殿洽祭。</p> <p class="ql-block">故宫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北京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