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

张全生(蒹葭苍苍)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哑巴去世,微信群里的老乡们七嘴八舌地念叨他的好处。他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丧事却办得风风光光,一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为他送行。</p><p class="ql-block">我思忖良久,为他送上一副挽联:</p><p class="ql-block">生前无语,赢得邻里交口称赞;</p><p class="ql-block">身后有声,搏来乡亲举觞颂扬。</p> <p class="ql-block">哑吧的残疾是先天就有的,因此也就没有进过学堂,但是他会用木棍在地上画鱼,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就是在泥土地上,仍然透着那么一股灵气儿,人们都舍不得擦去;他还会写自己的名字“张治栋,崔乡人”,写得潇洒、漂亮,让我这个上过学教过书的人都感到惭愧,虽然他从来也没有用着过。</p><p class="ql-block">村子里残疾人不多,大人吓唬小孩子时,往往是说“傻瓜来了”“逮小孩的来了”,但没有人说“哑巴来了”,因为哑巴不管在大人还是孩子眼里,都是好人。</p><p class="ql-block">哑巴不会说话,但聪明伶俐,他做的事情有好多是正常人做不来的。这印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那些有关哑巴的小事,一件件在脑海里浮现出来……</p><p class="ql-block">那些年,村子里没有机械化,里拉外拽都靠人力,拉东西的平板车走在上坡路上,正在吃力地爬坡,突然感到轻松,回头一看,是哑巴在帮忙推车。</p><p class="ql-block">小孩子跑着跑着摔倒了,哑巴会把孩子哄好,必要时还会把谁家的孩子送回谁家,家长忙完孩子,才想到应该对哑巴表示一下感谢,四处一看,他早就没影了。</p><p class="ql-block">小村不大,不管是谁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先见到的除了亲人之外往往就是哑巴。</p><p class="ql-block">村子中哪儿的道路被雨水冲坏,不好走了,大多数时间最先看到在那儿修路的,也是哑巴。</p><p class="ql-block">几个小男孩调皮捣蛋,爬瓜遛枣,正在暗自庆幸大中午的没人看见呢,不成想哑巴像是计算好了一样,及时出现,立即予以阻止。</p><p class="ql-block">洗东西的脏水随手隔着大门往土路上一泼,感觉没事,不料又被哑巴逮个正着,指手划脚地告诉你,要把水泼远一点儿,行人不注意摔倒就不好了。 </p> <p class="ql-block">哑巴的是非观念还特别的强烈,村子里有了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哑巴逢人就“讲”。</p><p class="ql-block">他比划着告诉你,谁谁家的孩子,办了什么样的事,然后他两眼发亮,伸出大拇指,高高的举过头顶,摇上两摇,意思是大大的。</p><p class="ql-block">看到不肖子孙,哑巴也会在适当的场合,向人们诉“说”。</p><p class="ql-block">只见他比划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人们交待清楚以后,把眼睛一闭,嘴巴一撇,伸出他的小拇指,这回是向下放在身子后面,也摇上两摇,意思是小小的。</p> <p class="ql-block">哑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心灵手巧,村子里的人办喜事的时候,他经常帮忙用纸糊顶棚(方言叫阳沉)。就相当于现在人们装饰婚房,别的人是两个人一整天才能干完的活,在哑巴手里,你给他搭把手,递递东西,半天就能整完。</p><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家我二哥结婚,要办这事,父亲请来了哑巴。活快干完的时候,父亲嘱咐我:“把大门在里面锁上,要想留他吃饭,必须采取些强制措施,稍不注意,他抬腿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哑巴身体好,也特别勤快,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他都忙活,很少有闲的时候,年近八十了,还经常见到他忙碌的身影。</p><p class="ql-block">没见到哑巴的时间没有多长,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p><p class="ql-block">真是:</p><p class="ql-block">虽为哑者,善举桩桩,德馨邻里传佳话。</p><p class="ql-block">已赴仙乡,慈心片片,情暖桑梓留懿名。</p> <p class="ql-block">你的乡村,邻居,还有哪些你忘不了的人和事,也写岀来,与大家分享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