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昵称/大河向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号/14416224</p> <p class="ql-block">枫泾古镇</p><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金山区亭枫公路8588弄28号,地处沪浙五区(县)十镇(乡)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门户。古镇有1500年的历史,古时因地处吴越交界处,被誉为“吴根越角”。</p> <p class="ql-block">枫泾古镇别名:枫溪,清风泾,成村于南梁,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上海地区保护完好的江南水乡,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蛇年春节期间,我们从市区乘地铁1号线至锦江乐园站,再换乘公交“枫梅线”来到了位于金山区的枫泾古镇。</p> <p class="ql-block">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主要发祥地。大牌坊一侧四组墙画,以讲故事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美丽水乡…</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刻有“吴越古镇—枫泾”(枫泾二字出于程十发手笔)的壁照引人入胜,江南风貌的小桥流水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陈舜俞雕像</p><p class="ql-block">陈舜俞是北宋文学家和官员,古镇枫泾名称的由来与其有关。1070年,陈舜俞与欧阳修和司马光一同反对王安石变法,后世仰其为官清廉,将他晚年隐居地白牛村称清风泾,后名风泾,今称枫泾。</p> <p class="ql-block">望云楼</p><p class="ql-block">相传是莒州叶盛的故居,“望云”是主人思念故乡“望云乡”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金圃宅第</p><p class="ql-block">是清乾隆年间要臣谢墉在家乡枫泾南镇的内宅,谢墉号金圃,故取名金圃宅第。旧时里人称之为“天官府”,为枫泾之首。</p> <p class="ql-block">正堂外谢墉雕像</p><p class="ql-block">谢墉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经筵讲师(先后关系 第一副部长,办公厅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正堂“启秀堂”</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九年(1794),乾隆帝第11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为金圃宅第正堂题写“启秀堂”额。</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谢墉八世孙谢天锡的纪念馆,1934年,谢天锡出生在枫泾,是江西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文物收藏鉴定家。</p> <p class="ql-block">正堂两侧回廊分别展示1500年来枫泾人物和大事。天井两旁的门窗雕刻精美,形象生动。</p> <p class="ql-block">谢墉,是嘉庆帝的老师,故民间称其“天官”。</p> <p class="ql-block">谢墉临摹《佛遗教经》</p><p class="ql-block">谢天锡十三岁,父亲去世时留给他两件宝贝,一是宋朝先祖谢枋得之印章;另一件是东晋王羲之手迹《佛遗教经》及谢墉临摹墨宝。十五岁离开枫泾赴苏州读书时,就随身带着这传家宝,一路漂泊直至定居南昌,后专注对《佛遗教经》进行研究,写了万字的研究材料,到逝世,这长卷陪伴他一生。他生前有意愿,就是将这家藏墨宝回归家乡枫泾公开展出,让世人共同欣赏。</p> <p class="ql-block">谢天锡绘画作品陈列之一</p><p class="ql-block">谢氏家族自东晋宰相谢安始,已有1700年历史,家国情怀代代相传,人才辈出流芳百世。谢天锡是当代谢氏家族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状元坊</p><p class="ql-block">宅第南面,立有状元、进士、举人三个榜坊,坊上分别镌刻出生于枫泾的3个状元、56个进士、125个举人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进士坊</p> <p class="ql-block">跻云桥</p><p class="ql-block">位于南大街的跻云桥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是一座单孔拱桥,由乡绅顾谘、顾文昱两兄弟共同出资为母亲祝寿而建,被誉为“南丰夕照”,是枫泾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秀兴桥</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横卧市河。桥两侧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灰墙黛瓦,枕河人家,尽显吴越水乡的古韵。</p> <p class="ql-block">丁聪美术馆</p><p class="ql-block">美术馆门楣上“丁聪美术馆”字样是由著名画家戴敦邦题写,边墙为古镇艺术大师之一的丁聪自画像。丁聪一生忘情于绘画,走到哪里画到哪里,他的艺术创作名闻遐迩。</p> <p class="ql-block">致和桥</p><p class="ql-block">建于元朝致和年(1328年),是枫泾现存最古老的桥梁,过去新婚夫妻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夫妻恩爱,必到桥上叩拜。每级台阶用两块条石拼合,取意“夫妻石”。</p> <p class="ql-block">致和桥下,还刻有双龙戏珠图案。桥端的送子观音栩栩如生,生动演绎了“庙连桥、桥连庙”的人文历史景观。</p> <p class="ql-block">丁蹄作坊</p><p class="ql-block">丁蹄即“丁义兴”熟食店特制的红烧猪蹄,为“枫泾四宝”之一,已有150年历史,在江浙一带享有盛名,为中国特产精品的著名美食。</p> <p class="ql-block">古镇墙画,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古韵新声,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吴越界记碑石</p> <p class="ql-block">吴越界碑</p><p class="ql-block">枫泾自立市以来就南北分治,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疆域,最早可追溯到吴越之界,后为浙江和江苏两省之地界,由于浙江历来为越国故地,江苏为吴国故地,所以界河也被称为“吴越界河”。站在界河桥上,凭栏古国界,一步跨吴越。</p> <p class="ql-block">朵云书院</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中大街的王槐庭老宅,是一家由百年老宅改造而成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丁聪的漫画人生”、“金山农民画”等展览,让人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感受着古镇的底蕴和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朱学范故居</p><p class="ql-block">位于枫泾古镇新街36号,故居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二层楼上下共10间。知名爱国人士朱学范曾在此居住。内设朱学范生平陈列馆,为游客展示一个普通中国人追求进步,追寻革命和真理的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三桥里牌坊</p> <p class="ql-block">三桥广场,喜迎新春</p><p class="ql-block">祥蛇送福,巳巳如意</p><p class="ql-block">高大的花蛇艺术造型,折射出浓浓的中国春节传统文化气息,人们纷至沓来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枫泾三桥</p><p class="ql-block">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由北风桥、竹行桥和清风桥三桥相连,互为景观,组成枫泾一道极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清风桥</p> <p class="ql-block">清风桥与北丰桥</p> <p class="ql-block">怀古枫巷,于无声处</p><p class="ql-block">赵家弄深,诗画意长</p> <p class="ql-block">枫泾长廊</p><p class="ql-block">全长268米,为江南水乡河道长廊现存的首屈一指古典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百园</p><p class="ql-block">是砖木结构、三进三落格局的江南传统民居。作为优秀历史建筑,内设青瓦硬山顶、马头墙、观音兜山墙等建筑和传统艺术园林。</p> <p class="ql-block">吕吉人画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和平街51号,这是唯一获得美国美术家同盟最高荣誉金奖的华裔画家吕吉人在枫泾古镇开设的画馆。“吕吉人画馆”由陈香梅女士题字,展出了吕吉人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多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旧址</p><p class="ql-block">是上海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人民公社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的7间平房,大院内清代、民国时期和解放后不同时期建设的组团式建筑,每间屋里记载着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轰轰烈烈”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旧址后院,摆放着的一门85高射炮和一架米格15飞机。</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p class="ql-block">位于和平街、建于明代的古戏台,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古戏台坐南朝北,呈正方形,歇山式顶,飞檐翘角,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不仅是戏曲演出的场所,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逢演戏时,观众可以从水路乘船前来观看,这种独特的观演方式使得古戏台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泰平桥</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是古镇中最高、最宽的单孔拱桥,呈半圆形的桥拱倒影水中,形成一个漂亮的圆。相传,走过泰平桥就能一生平安,因此,游客都会特意来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火政会</p><p class="ql-block">位于古镇生产街、泰平桥南堍,是上海地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旧址之一。中西合璧建筑的火政会的存在,不仅是对历史的保留,也是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提醒。</p> <p class="ql-block">位于枫丽路上的“环保竹器店”,用当地生长的天然成竹制作各种生活器具,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枫泾黄酒</p><p class="ql-block">色似琥珀,口感醇厚,营养丰富,是上海地区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午后,乘坐摇橹小船环游古镇的游客多了起来,给原本平静的市河带来了热闹、增添了水乡的气息,来来往往的船只也成了摄影爱好者取景标的物。</p> <p class="ql-block">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p><p class="ql-block">张慈中,枫泾人,是新中国第一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为国内装帧设计艺术专家和权威人物。艺术馆分上下两层,楼下主要由序言、人物介绍和互动区组成。楼上主要是张慈中一系列的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二楼张慈中主要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红旗》杂志、《人民的好总理》、《梅兰芳百年祭》等重要文献的装帧设计。</p> <p class="ql-block">二楼张慈中主要装帧设计作品:当地儿童游戏等书籍。</p> <p class="ql-block">得泉亭</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最初由顾文昺在修整致和桥时发现钱财,遂在此建造水井,名为“得泉亭”,寓意天赐之物惠及乡民。</p> <p class="ql-block">翼角高高翘起的得泉亭,与周围的七口古井(七星井)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和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长三角老品牌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华老字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承载着美好的回忆和情感寄托。</p> <p class="ql-block">这块“古钱币”造型的石碾,是2002年枫泾酒厂改造时从地底下挖出的,是酿酒时用于将谷物碾碎去皮的工具,上面刻有“日进斗金”四字,寓意财源如流水滚滚而来,已有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夕阳初斜,人头攒动,游客们都沉浸在古镇浓浓的年味里。我们从热闹的市集中走了出来,但更多的游客继续拥了进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