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象:《一字之师 一 记蒋老》

李旗(暂休)

<p class="ql-block">中国著名文字学者蒋维崧先生(1915 一 2006)</p> <p class="ql-block">蒋老在读书</p> <p class="ql-block">蒋老在写字</p> <p class="ql-block">时至初冬天气寒,室内温暖如春天。一天夜晚在书斋看书,抬头忽然望见书斋墙上的斋匾,不禁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山大老教授蒋维崧先生给改书斋名号的趣事。吾斋原自号:"苦乐 斋",一天到蒋老家谈起相关书斋名号及想求其题写时,没想到蒋老竟痛快地答应了,使我不禁心喜若狂。只 见蒋老又沉思了片刻时说:"苦乐二字,不如颠倒一下,改为乐苦为好!"好!提得好!改的好!两字之意, 差之千里,心里油然而生感叹不已,对蒋老产生极为敬仰与赞叹:"老人家,真不愧为著名的文字大学问家!"</p><p class="ql-block">随后蒋老将作者姓名及书斋名号一一记在他的小记事本上。没过多久,蒋老将写好的书斋名号,用一个旧信封装好,并在信封上题上名字,叫朋友捎给了我。只见:三个金文书法大字:笔法遒劲、潇洒、规范、漂亮;墨色浓郁、墨气清雅、墨香四溢;而题跋写得行草书,更是字字珠玑,珠圆玉润,带有浓厚的书卷之气,真是一件难得的墨宝,而且还是题写的书斋名号,对我来说,更增加了它的珍贵之处,很值得好好保存,珍贵收藏。蒋老是:山大老教授,中国文字学著名学者,古文字学教育家,中国书法篆刻之大家。对先生的高贵品质、学者风范、大家风彩、魏晋风骨、文人风度、高风亮节、待人和蔼、处事认真、关爱后学、悉心指教、谆谆教导,至今仍难以忘记,牢记心中,并从中得益良多,受益匪浅。每当看见斋匾,往往会想起这件令人难忘的往事,仿佛蒋老就在眼前,自己便不禁热血沸腾,思绪万千,感悟多多,感激万分!</p> <p class="ql-block">先生生前住在山东大学校外的退休老教授楼宿舍。一楼进门是门厅,南面的三间是他读书、会客、写字等活动的天地,中间是客厅,东间是藏书房,西间是书斋房。一次和朋友同去拜访,我请教先生一个字的金文写法,没想到先生竟领我进了东间藏书 房,好家伙!满满一屋全是书,仿佛就是一个书的世界。我不禁被惊呆了:一排排书架,排满了他的藏书,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一个私人小型图书馆,真没想到先生个人竟家藏这么多的各种书籍,从中也看到先生对书的爱好,对知识的重视,对学养的深入。只见先生在书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字典,拿到客厅,让跟在后边的我一同在客厅沙发上坐下。先生慢慢翻开字典,找到该字出处,并语重意长地说道:"这本字典查到的字,是比较规范、正确、清楚、明了的" ,我赶快用笔在纸上将该字认真记了下来。虽然这是一件极普通的小事,但通过这一小事,使我对先生的认识又更进一层:作为大学问家,更来不得半点虚假,特别是搞文字工作的,更该认真严谨对待每一个字,学识的积累就是由一字一字从点点滴滴做起的。对先生的高贵品质:不计名利,不分贵贱,热情待人,平易近人,毫无架子,认真相教,循循善诱,耐心引导,正确指教,使我极为敬佩并受益终生,感谢不尽!</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令人尊敬和蔼可亲的老学者老教授,并是一个认真勤奋严谨作学问,有真材实学、真知灼见、知识丰富,学养深厚,学识渊博,眼界高远的文化艺术教育界名人!他的优良美德与高贵品质从这一件小事上,给我们这些后辈做出了极好的榜样与表率,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效仿之。上世纪七十年代,书画热潮开始风靡全国。作者因有业余书画爱好,曾有幸在新华书店购得蒋老所写一九七三年发行的一本行草书字帖。在书店打开字帖一看使我不由赞叹道:"这字写得好!一派二王遗传的行草书法面貌,写得标准规正、字字珠玑、功力深厚、堪称典范,应是学习书法最好的范本。"从此以后,将书时置案头,暇时经常翻阅观看,常常习字临写,一直作为自己业余学习书法的典范样本,从中受益无穷,并一直收藏至今。虽然书画仅是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但也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文化艺术相关知识,从中认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并享受到了无穷的精神乐趣,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有颜有色!</p> <p class="ql-block">蒋老生前是现代齐鲁书坛的元老之一,是齐鲁书坛著名五老之首,对山东书法界起了引领与导向的重要作用,对现代及未来书法界影响巨大,先生一辈子从事文字学、古文字、特别是古金文的研究与教学,著作丰硕,成绩显著,桃李满天下。早年曾于篆刻名家乔大壮先生学习篆刻,并留下许多名印佳章,成为篆刻界的传世精典之作。他的书法曾求教于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所写行书,承二王正统一脉,结字劲健清秀,内存骨力,稳健厚实,点画到位,功力深厚,深受书法爱好者衷爱与珍重,是学习书法,特别是学行书的典范之一。感谢蒋老一生勤奋创作,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给世人留下许多传世著作和珍贵墨宝,使我们这些后学之辈能得以亲观,他的文化学术研究和艺术风格面貌!先生的文化艺术精神将千古流传,先生的文化艺术人生将永存于世!</p><p class="ql-block">《诗咏蒋老》</p><p class="ql-block">先生大名蒋维崧,江南才子有其名。</p><p class="ql-block">篆刻师承乔大壮,艺追先贤黄士陵。</p><p class="ql-block">书法求教沈尹默,承传二王正统风。</p><p class="ql-block">诗文书法加篆刻,多才多艺名声隆。</p><p class="ql-block">一生沉浸文字学,著作丰盛见才能。</p><p class="ql-block">金文自有己新貌,历代青铜融其中。</p><p class="ql-block">书法彰显书卷气,篆刻字有金石风。</p><p class="ql-block">汉语大典耗十年,功在千秋利众生。</p><p class="ql-block">一生贡献教育界,桃李满园晚霞红。</p><p class="ql-block">"维岳崧高"受无亏,犹如泰岱一青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2,19,晨,李旗于乐苦斋。</p><p class="ql-block">山东大学校园内有蒋维崧纪念馆和塑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蒋老托人给作者捎来的信封</p> <p class="ql-block">1973年蒋老出书《行书字帖》</p> <p class="ql-block">1973年蒋老出书《行书字帖》</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末作者习写古金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