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7日石平萍晨间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在邓老师的引领下,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逐字逐句把《红楼梦》原著啃读了一遍,对曹公的构思和文笔,大为赞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大名著到此,只有《西游记》没有读过了,也许是从小看《西游记》电视剧看多了,对于它的故事情节太熟悉,也可能是每一集的故事结构都差不多,所以对这本书一直没有想读的兴趣。这学期因为三年级要开讲《西游记》,终于要逼着自己来读读这本书了。读书,也是需要机缘的,缘份不到,它纵然摆在眼前多少年,也没有触摸的欲望。一旦机缘到了,躺在书架上多年的书,瞬间就成了知心密友,让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要从《前言》开始,对一本书的全面了解,其宗旨大意,都在《前言》里。《前言》里记载,《西游记》这本书是以唐代高僧玄奘到印度求法取经这一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始素材的。玄奘自幼入寺读经,随着佛学造诣的加深,他发现佛教内部宗派很多,教义各不相同,争执不休,佛教翻译也多有不当而致费解或失真,决心去佛教发源地天竺留学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凭着虔诚的信仰和坚强的毅力,终于抵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玄奘遍学大小乘各种佛教教义,获得了崇高的声誉。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共计十九年。他从印度带回梵文佛经六百五十七部,此后十九年,他先后在长安弘福寺和慈恩寺主持译场,共译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玄奘本人曾攥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记载亲身游历过的西域国家地区的地理环境、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习俗、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弟子慧立、彦悰将其事迹写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部历史上最杰出的长篇传记之一记述了玄奘心诚志坚、勇敢无畏的西行经过,与《西游记》中所描写的唐僧有很大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一千四百年前交通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具有玄奘这样长途旅行经历的人屈指可数,当他西行万里,载誉归来,轰动一时,一些神奇传说也随之产生,成为《西游记》故事的源头。后来出现的取经故事,出现在不同的书目和戏曲作品中,到了明代万历二十年,我们今天看到的百回本《西游记》终于问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