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字:灰太狼</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7557434</p><p class="ql-block">图 片: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短短的十个字,却道出了唐朝诗人杜甫浓浓的思乡之情。古往今来,乡愁就像是一种病,长在心里挥之不去,无论什么良药都无法医治,而且越老越难治,让人魂牵梦绕,做梦都想回到家乡看一看亲人,尝一尝儿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江汉平原,那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被誉为鱼米之乡,而我的家地处江汉平原下游右岸,是由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员组成的特殊地方,融合了天南地北的文化和习俗。</p><p class="ql-block"> 每逢过年的时候,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的置办年货、准备团圆的年夜饭。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那时候准备年货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p><p class="ql-block"> 过去办年货,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货什么也办不成,于是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要做的年货原材料,像蚂蚁搬家一样,从几里地远一点一点的搬回家,然后再一样一样的做出来。</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年纪小,根本体会不到妈妈的辛苦,只知道妈妈做的零食糕点,好看又好吃,那油炸的“猪耳朵”上,一圈一圈的,像及了“猪耳朵”上长的筋,吃起来那叫一个爽,一咬嘎嘣脆;油炸翻饺从中间开口,翻转过来,像纽的麻花,酥脆爽口,赛过可口可乐;花生糖撒上星星点点的芝麻,熬好冷却后切成一块一块的,散发出诱人的味道,吃一口又香又甜又酥脆,儿时的味道,就这样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妈妈虽然做的零食糕点好吃,但让我真正忘不掉的是妈妈做的肉糕。记得一次,吃年夜饭的时候,爸爸出去点燃一挂鞭炮,然后一家老小围坐在不大的饭桌上,还没等妈妈坐下来,我便用手抓起一块肉糕,狼吞虎咽吃的满嘴流油。</p><p class="ql-block"> 妈妈拿起筷子敲着我的手背笑着说:“用筷子,小心烫着。”我可管不了那么多,生怕别人抢走了,先下手为强,嘴里还不停的说:“嗯嗯,好吃好吃,太好吃了。”就像一只饥饿的小馋猫,从来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肉糕,吃饱喝足,满心欢喜,却不知道祝父母大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而是用袖口把嘴巴一抹,蹦蹦跳跳的玩去了。</p><p class="ql-block"> 时间真是不禁用,转眼又是一年新春佳节,回顾往事,触景生情,仿佛妈妈做肉糕时的情景,又回到了眼前。记得妈妈做肉糕的时候,总是先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块,双手各握一把刀左右开弓,在案板上来回的将肉剁碎,刀剁在案板上,有节奏的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就像旋律优美的交响乐,满满的都是年味。</p><p class="ql-block"> 剁好肉馅便开始调味,葱姜、味精、糊椒粉、生抽、老抽,再加上一点白糖等调料,妈妈说这样做出来的肉糕,好吃而不油腻。说完妈妈又熟练的把调好的肉馅,卷成一条条的长卷,再打上几个鸡蛋,给肉卷刷上蛋液放上蒸锅,这时我便会很乖的搬着小板凳,像个小大人一样,坐在灶旁一边帮妈妈添柴火,一边听妈妈讲述如何做好肉糕,半个多小时后,一锅热气腾腾的肉糕便做好了,接开锅盖惹得满屋生香,让人垂涎欲滴,看着就想吃。</p> <p class="ql-block"> 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间在不经意间俏俏的流逝,暮然回首已是两鬓斑白,想起儿时的幼稚和不懂事,心中便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目睹了妈妈日渐衰老的脸颊和忙碌的身影,让我有了乡愁,而妈妈就是那根催生乡愁的“红丝带”。</p><p class="ql-block"> 岁月沉淀的温馨画面,妈妈做得好吃的儿时味道,以及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开始在心中生根发芽,无论我身在何处,就像南归的大雁,每年都要飞回温暖的家乡,安放好那颗思念的心,寻找妈妈的足迹,让舌尖上的味蕾,饱尝儿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乡愁成了一种无法治愈的顽疾,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每一次味蕾的触碰之后,又会生出新一轮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