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董连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年期间,大家通过电话、微信互相告知,各个高跷队表演的时间和地点。看踩高跷表演,已经成为济南人过年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踩高跷,这一民俗活动承载着汉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缚柴脚,又名“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在北方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技艺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踩高跷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最早的记载见于《列子·说符》:“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这寥寥数语,却开启了高跷文化数千年的传承之旅。现代的高跷多以木质为主,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分为双跷与单跷。双跷通常绑扎于小腿之上,便于演员展示高超技艺;单跷则由演员手持木跷顶端,方便上下,表演时动作诙谐有趣。表演风格上,又可分为“文跷”与“武跷”,文跷注重形象塑造与逗趣互动,武跷则更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的展现,各地高跷表演都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与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高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保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济南市2025年的春节,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大年初二,济南小超高跷队在华联购物广场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与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