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张颂文的视角”蒙人

辑安文苑

<p class="ql-block">  因电视剧《狂飙》而爆红的演员张颂文,对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中著名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有一段细致入微的分解式评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他选取了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斯特里普饰)做饭并招呼家人吃饭的小场景,从她听音乐时的微笑、做饭时的无奈,到儿子丈夫进屋关门的动作,逐一拆解。张颂文以演员的专业视角,对斯特里普的神态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等细节展开分析。若非这番庖丁解牛般的拆解,普通观众恐怕难以察觉这些表演细节的精妙——原来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皆有逻辑依据。 </p><p class="ql-block"> 看电影时,观众与专家的关注点不同,从电影中捕捉的信息也不一样。观众看电影是娱乐行为,让自己愉快,谁会注意什么长镜头、大景深、微表情呢?</p><p class="ql-block"> 专家则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技术层面,对表演方面的剖析和专业艺术的探索。<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颂文为演员精湛逼真的演技赞叹,观众则被电影肝肠寸断的剧情感动。</span>身份不同,角度不同,感受和体验就会不同,此乃常态。</p> <p class="ql-block">  譬如语文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讲语法,讲词汇,用很大的精力分析句子成分,哪些是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哪些是并列复句、转折复句…… 老师讲的这些理论层面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并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会分析句子成分,或去判断它是什么词性,能听会说能读会写才是最关键的,才是学习的目的。例如国人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学了若干年,还是听不懂说不出,就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与应用隔绝两层皮造成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在医院,医生眼中全是血脂、肌酐、转氨酶、<span style="font-size:18px;">尿胆原、中值细胞、清蛋白值</span>等技术指标,<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专业视角。而病人的症状是发烧发炎,胖了肿了,是直接的实际感受,二者完全处于不同维度。</span></p> <p class="ql-block">  人们经常听到一些有关经济数据的报道,什么经理人采购指数、PPI指数、CPI指数等等。老百姓看不懂这些专业的词汇或数据,但他们对自己周边的情况却了如指掌。专家说物价上涨了2.5%,但老百姓感受到的是,去年大白菜五毛钱一斤,今年涨到一块钱了,是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许多年前,有一位领导谈民生话题说到供暖。有的地方供暖不好,企业给出许多理由:什么设备老化,锅炉、管道或暖气片使用年限过长。水力失衡或空气堵塞,管道内水力分配不均或未及时排气,影响热水循环。系统设计不合理,管道布局不当、暖气片数量不足,导致末端用户热量不足。建筑保温性能差,墙体无保温层、门窗密封性差,热量流失严重。 供热企业成本压力大,燃料价格上涨或收费不足。用户使用不当,环保政策限制等好大一堆理由。这位领导说,你们光强调这些客观理由没用,老百姓看的是天冷了,我屋里暖气就要热,不热我就有意见,供暖企业就要让它热,怎么解决是你供暖企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看问题的视角和立足点,它揭示出专业层面与应用层面的本质关联:专业要与应用对接,为应用服务,专业的落脚点是应用,其价值在于提升民生福祉。若专业术语沦为搪塞民众的借口,或成为不作为的遮羞布,便是本末倒置。唯有让"专业"接足地气,转化为民众可感可知的实惠,方显其真正价值。 (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