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新年伊始,我们姐妹两家和朋友一起去了南美三国:巴西、阿根廷和智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站,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简称里约)。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就像那首上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靡全球的</span>《依帕内玛的姑娘》(The Girl From Ipanema)里唱的女孩:古铜色肌肤,身姿妙曼,踏着优雅的舞步,飘然走向海滩,在依帕内玛的阳光下,让每个看到她的人,瞠目惊艳:“WOW~!”</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这首波萨诺瓦(Bossa Nova)热曲,堪称巴西文化的代表,妙就妙在让人感受到的,不只是姑娘活力四射的浪漫性感、爱情热情,也有她眼眸中的忧伤,还有她背影的形单影只,甚至那正在消逝的青春,令歌者感叹:“啊,为何我如此孤单,啊,为何一切都如此忧伤?” 这就像,在里约,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令人震撼的美景,还有令人心惊的贫穷潦倒时的感受。没错,全世界都在两极分化,每个城市,都有贫困区。但像里约城这样,赤贫与巨富,美好和黑暗,现代与落后挨得那么近,完全没过渡地带,那么触目惊心,又那么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令人感慨撅倒。也许,这就是里约的魅力!就如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的:“一座有趣的城市,必然包含巨大的矛盾。单纯的现代化单调无味,一味的落后则令人不适,贫穷的城市充满悲伤,奢侈的地方又过于乏味。一座城市拥有的层面越多、包容的矛盾越丰富,就越具有吸引力。里约便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到的那天,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天就下雨了。开过里约城区,只见街头涂鸦绵延不绝,画风奇特多怪,目不暇接。南美行的第一个感觉是,在那不勒斯、贝尔法斯特等欧洲城市看到的街头涂鸦,与南美的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科帕卡巴纳海滩(Copacabana):世界TOP 10 著名海滩之一</b></p> <p class="ql-block">里约,以其美丽的海滩闻名于世,拥有海滩30多处,总长达200公里。我们下榻的酒店所在的科帕卡巴纳海滩(Copacabana beach),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海滩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达酒店时,房间还没ready,我们只好把行李托放在酒店,去海滩边溜达。来前一再被提醒,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去海边,要提防被抢手机。但仗着一行九人,我们信步边走边看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照。很快,在不知不觉中不再紧张。据说,</span>近年来,里约政府协同军警和刑警对整个城市和警察内部进行了大力的整治,海边的犯罪率大幅下降。</p> <p class="ql-block">走在海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葡萄牙式的波纹海滩步道上,感觉,这里比葡萄牙还葡萄牙!碎石花纹地砖,比里斯本看到的还壮观。这</span>表明了这个城市的葡萄牙殖民根基:1565年由葡萄牙人建城;一度是葡萄牙帝国的巴西州首府;1808年,葡萄牙本土被拿破仑入侵后,里约成为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一世的临时首都所在地。1822年巴西独立后,里约成为巴西的首都,直至1960年迁都至巴西利亚为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雨越下越大,穿着刚从街边小店买来的塑料雨衣,也不顶用了。再说,一夜飞机,睏思懵懂,湿嗒嗒,灰蒙蒙的海滩对我们吸引力不大。在街上吃了快餐后,就回酒店。听说酒店顶层有咖啡厅,就在那儿坐下,喝杯饮料。只等房间好了,就去休息。</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醒来,鬼使神差,掀起面朝海滩的窗帘一角,恰见大西洋上空的云层,染上了金边,赶紧拿起手机,几秒钟后,拍下这幅里约日出图。</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第二天下午从酒店顶层看到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海水像一弯湛蓝的新月,镶着白浪花边;金色的沙滩也是新月形的,绵延约5公里。阳光下,到处可见五彩缤纷的阳伞和游客。沙滩外圈,是宽阔的的葡萄牙波纹步行道。再外圈,是双向的大西洋大道,中间隔着中央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以来,科帕卡巴纳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大西洋大道边,聚集起豪华的酒店饭店酒吧、赌场花园等,巴西或非巴西风格的商业街,纵横交错。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富人和游客。自然,这里也是里约人谋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过几个海滩。著名的迈阿密海滩与之相比,稍逊风骚。科巴卡巴纳海滩不仅平整完美,沙白水洁,而且周边点缀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美丽山头;<span style="font-size:18px;">法国尼斯湾或意大利的阿玛尔菲海岸与之相比 ,又显得狭小了些,不如科巴卡巴纳来得</span>壮丽恢宏<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那天,从酒店的顶层露台,向西北眺望,能清楚看到里约城的代表——救世基督像。也能看酒店东北面,山坡上的平民窟。(下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一般认为,建在山上的,是富人的别墅,或中产阶层的山景房。而在巴西,山坡上的火柴盒似的简易房,是贫民窟(Favela,葡萄牙语是指一种含羞草类植物)。里约贫民窟多源于19世纪末,被解放或遗弃的奴隶、退伍军人及农村移民涌入城市后,无立锥之地,只能在城边山上非法占地,建造简单的窝棚定居。20世纪城市化加速,导致扩张。山坡上,基础设施匮乏,夜晚用煤油灯照明,饮用水则是用破旧的汽油桶从山下背上去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治安混乱,成了毒枭黑帮的</span>根据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但社区文化浓厚,形成独特社会生态。以至于,参观贫民窟成为一种旅游项目。不过得找特定的导游才能去。我们都没想要去,时间有限,挑喜欢的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要想了解巴西的贫民窟世界,米沙·格兰尼(Misha Glenny)的小说《里约折叠》,也是不错的选择。小说讲的是,贫民窟里一家人家,女儿罹患绝症,走投无路的父亲走上了毒品犯罪之道,最后成为全巴西“头号通缉犯”的历程。透过小说主角的暴富和幻灭,一窥巴西普通人如何在贫穷、暴力、政府腐败等环境中挣扎求生。美剧《绝命毒师》(Braking Bad)的故事脈洛与之有点相像,但社会背景不同。</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顶层阳台,我用手机来了个约260度的转拍,囊括上面的描述。其间,一只小飞虫来客串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最喜欢这幅夕阳海滩图,娴静,温雅。</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傍晚,导游请我们全团成员到海滩边酒吧喝一杯。晚霞余晖中的科帕卡巴纳,像是幅改了画风的画。</p> 再晚一些,又成了另一幅画。 <p class="ql-block">这次的全程导游是个精干的阿根廷人。39岁,个不高,话不多。但,讲话特到点,且算数。旅行开始不久,有次去狂欢节和桑巴体验活动,到了约定的时间,有几个人没到,他果断准时开车。晚了仅五分钟的人,只好自己打车赶到。很同情那些迟到的人,但他是对的,给全团做了规矩。从那之后,整个旅程,没人迟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慷慨。13天的旅行,请了我们两次客,这次海滩酒吧喝酒或饮料后,在智利的比尼亚德尔马,又请我们吃双球冰淇淋。还两次送我们礼物:阿根廷的特产和智利的巧克力。当然,我们知道怎么感谢这样的好导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海滩酒吧里,他热情地邀请女士跳舞,既礼貌又活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伊帕内马海滩(Ipanema):拉丁爵士热曲诞生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从科帕卡巴纳向西,绕过“新月”尖上的要塞公园,就是另一著名海滩——伊帕内玛。(上图)没错,那首《伊帕内玛的女孩》就诞生在连接这个海滩和罗德里格湖的一条街道的酒吧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条街的名字当时叫蒙特内格罗,后来更名为维尼休斯·德·莫拉伊斯(Vinicius de Moraes)——这首歌词的作者。他是巴西“拉丁爵士”波萨诺瓦(Bossa Nova)时代,最负盛名的填词圣手。这首歌由Antônio Carlos Jobim作曲,1962年发行后,成为全球爵士类乐曲标志性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地姑娘艾诺伊莎,当年十八岁。她经常走过那条街,或去为母亲买烟,或走向</span>依帕内玛<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滩。当她的身影与诗人、作曲家的眼光相遇,惊鸿一瞥之下,</span>《伊帕内玛的女孩》诞生了,唱遍了全世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过,我还第一次听说这首歌。我想,在我的同时代人中,肯定不只是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有各种版本的《伊帕内玛的女孩》中译歌词,我这里引的,是让DeepSeek搜索的结果。哈哈。</p><p class="ql-block">看那最美妙的身影,充满优雅</p><p class="ql-block">是她,那女孩,走来又经过</p><p class="ql-block">带着轻柔摇曳,走向海边</p><p class="ql-block">来自伊帕内玛的金色阳光女孩</p><p class="ql-block">她的步态胜过一切诗篇</p><p class="ql-block">是我见过最动人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啊,为何我如此孤单?</p><p class="ql-block">啊,为何一切都如此忧伤?</p><p class="ql-block">啊,这份存在的美</p><p class="ql-block">不属于我独享的美</p><p class="ql-block">她也独自走过</p><p class="ql-block">啊,但愿她能知晓</p><p class="ql-block">当她经过时</p><p class="ql-block">整个世界充满美好</p><p class="ql-block">因爱而愈加绚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里约的第三天,我们随地导从基督山下来,参观了罗德里格湖后,地导将我们留在湖边街区,那里离伊帕内玛海滩仅几分钟路。剩下时间,自由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里约的地导,是个四十上下的女人,猜想有法兰西血统。她在车上介绍了伊帕内玛海滩和《伊帕内玛的姑娘》的故事,还为我们唱了一段这首歌。可惜我录得匆忙,有点模糊。(上视频)</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众没在湖边街区逗留,决定沿着伊帕内玛海滩,走回科帕卡巴纳海滩的酒店。这是近距离看里约海滩的最后机会。</p> <p class="ql-block">那天是周末,海滩热闹非凡。猜想,这里多半是里约人。男女老少,穷的富的,只要健康、高兴,都可以来享受这免费的沙滩、阳光和海水。你看他们玩得多投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方山水养一方人。里约的得天独厚的海滩资源,造就了巴西人的卡里奥卡文化(Carioca culture),最大的特点,即是热爱海滩运动和派对。</p> <p class="ql-block">我正在镜头里找排球美女,却被天上的飞行标语吸引了。见我拍视频,有人主动摆pose。里约人挺热情友好的。</p> <p class="ql-block">正值中午时分,我们在依帕内玛海滩边,找了家“高大上”的餐馆,歇歇脚喘喘气,饱吃一顿,犒劳一下一早出游的自己,接着还有很长一段路呢。</p> 在里约,餐馆里的电视机,永远在转播足球赛。 在南美三国的食品中,guarana(一种热带雨林浆果)饮料是撑市面的(左图)。油酥饺子(empanadas)也是每个餐馆都有的头台(右图)。 午饭后,继续沿着海滩走。 <p class="ql-block">海滩边的步道上,地摊很多。逛海滩,不仅观沙滩排球和足球,还顺便浏览艺术商品。上图,这个行为艺术,没多少艺术成分,但在大太阳下暴晒,不容易,就拍张照,给个钱吧。下图,当地艺术家的风景画,也成了装点海滩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下图,这两张海滩辣妹照,都算是保守的。穿三点式比基尼,丁字型泳裤的</span>海滩辣妹到处可见,很多身材姣好,神态自若,十分养眼。同游的朋友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前在学校工作时,遇到不少巴西女孩,她们十个注重自己的身材,把杰赛尔作为她们的楷模。杰赛尔即</span>巴西著名世界模特儿Super model Gisele Caroline Bündchen,是巴西人的骄傲。 看到有报道说,巴西杂志《Capricho》曾做过一项调查,其中86%的巴西青少年表示他们想成为时装模特。这家杂志将他们对模特的极大兴趣归功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杰赛尔。</span></p> <p class="ql-block">滨海大道中央岛上的当年嘉年华宣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海滩步道上走了一段之后,感觉太阳实在太厉害,决定穿过马路,在高楼的阴影下走。无奈,高楼下,时不时会近距离看到蒙头倒地睡觉的流浪者,也受不了有些角落散发出来的尿骚味,就又回到那波浪地砖步道上,毕竟比较养眼,气味也新鲜。</p> <p class="ql-block">见到坐落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希尔顿科帕卡巴纳海滩酒店街边的</span>伊莎贝尔公主雕像时,知道我们的酒店马上就到了,于是穿过马路,仔细看看伊莎贝尔公主雕像。她能够这样骄傲地高高站着,巴西国旗在她身后飘扬,是因为她在1888年5月13日签署了“黄金法”(Golden Law)——废除巴西奴隶制的法律。当时,伊莎贝尔为在欧洲的皇帝多姆·佩德罗二世摄政。</p> <p class="ql-block">在南美的热辣辣的太阳下,我们走了近四十分钟。饱揽了里约海滩的热辣风光,也把自己晒成了黑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