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家乡杀猪饭

如庚131424473

<p class="ql-block">回忆过去故乡过年的时候,有许多准备过节的活动。过了腊月十五,就像按下热闹的电钮开关,年味儿渐渐浓厚。家家户户忙着杀猪,处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氛,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吃杀猪饭。</p> <p class="ql-block">那还是生产队年代,社员们靠劳动挣工分儿。然而养鸡养猪得到允许并鼓励,是农民有主动权的自主经济活动。虽然生活过得平淡,但辛辛苦苦又一年,过年总是要办的风风火火,这是农村留下的古老的传统。从穿衣到吃饭,都要有明显的改观。家家户户都养猪,因此有条件杀猪宰鸡过大年。</p> <p class="ql-block">人们吃杀猪饭很有仪式感。首先在杀猪前,有一道庄重的祭刀仪式。杀猪刀先用朱砂水轻轻磨刀净刀,接着用酒喷刀。一般杀几头猪就喷几口酒祭刀,大概是对刀的敬意,是对被杀猪的祈祷,也是对生灵的告慰,为杀猪活动增添了神秘的气氛和仪式感。再用树叶把刀擦净擦亮,放在厨房的正西方,摆上盘子,点燃三柱香,虔诚地烧纸跪拜。之后,进入杀猪行为步骤,放血、退毛、开膛破肚,铺开一条龙程序。</p> <p class="ql-block">猪杀好了就开始做饭,杀猪饭一般放在中午。在院子里支起大铁锅,燃烧的劈柴在锅底烧得噼里啪啦,大火熊熊热气腾腾。杀猪者先动手切头刀肉,随后集体动手开始烹制。切好的肉片入锅,与香葱,大蒜,生姜一同混合,再加上白菜、粉条儿、豆腐满满一大锅,把所有的幸福与温暖都汇聚起来烩制。</p> <p class="ql-block">炒菜师傅的锅铲像一把铁锹,在大锅中上下翻飞,轻巧自如,想变魔法一般。不一会儿香气四溢,惹得孩子们围着灶台垂涎。</p> <p class="ql-block">杀猪菜做好后,盛在大盆儿里端上桌。闻着热腾腾的香味,馋的孩子们一个劲儿咽唾沫。但这时候不能动手和动口。首先由杀猪的主刀人,从头一张桌子的菜盆儿中夹一块肉,围绕吃饭场地走三圈儿,轻轻把肉丢在桌子下方地面。接着斟满一杯酒,举过头顶,连举三下后把酒洒在地上,这叫敬天地。然后大喊一声开席,这时大家纷纷拿起筷子和馒头,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饭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杀猪饭最大的特色是菜里有“三红”,红色的胡萝卜、红辣椒、红枣,代表来年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吃饭的时候大家争着用筷子夹“三红”,都希望沾沾喜气。杀猪饭是难得一次改善生活,也是过年前的热闹的聚会,更是人们感情的亲密交流。</p> <p class="ql-block">杀猪饭没有严格的先后规律,一般都是感情好的亲朋好友,商量排好杀猪的次序,今天在你家吃,明天轮到我家,后天再去他家。民以食为天,社员们自发地创造了充分满足食欲和增强感情交流的机会,当然难免也有一些形成酒肉朋友。</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当年的生活水平低,人们肚子里油水少,造成人们的胃口很可观。几乎每顿饭都能吃的一干二净,从中也可以看到人们从不浪费的习惯。但不管吃的如何干净,总会剩下残汤剩饭,把这些收集起来。埋到树下,乡亲们叫“喂树”,再去弄一条红布捆在树干上,这叫祭拜树神。</p> <p class="ql-block">看杀猪饭吃的差不多了,杀猪的掌刀者会把猪肉分成一条一条的,摆放在案子上。按照农村的规矩,这是发出暗示信号,意在提醒人们这顿饭该结束了,于是人们纷纷先后离席。</p> <p class="ql-block">农村杀猪是一门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当杀猪匠。杀猪一般请的“职业杀手”,大部分人还是心软下不去刀,尤其是自己一直养大的猪。农村一向不崇尚杀生,说是杀猪者必须命硬,否则无法降住那些死灵魂。一般请专业杀猪的,杀完猪吃过杀猪饭,杀猪者离开的时候,主人会热情地提着用红绳捆起的两个猪蹄,或者一副下水,塞上一个红包。</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我回到故乡,养猪的一般集中在专业户,很少有人自家养猪,过春节的时候都是到市场买肉。但是在过春节或者红白喜事儿的时候,农村仍然有大席,那是邀请的专业流动的厨师团队上门。他们的厨艺高超,根据当地的口味能够做出南北兼容的宴席。或者人们专门到饭店包桌,但是无论如何丰盛,都吃不出香喷喷杀猪饭浓浓的年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