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前门大街去看外地人!这是我大年初五的行动。绝无歧视,实在因去年此时我带日本朋友,发现这是最火暴的旅游景点。当下的旅游,景点意思不大,人才是最灵动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活跃的城市,因外地游客而热闹吗?非也,而是不分国界,种族,地界的融合,自由</p> <p class="ql-block">在前门大街,有几处老北京业态的铜雕,1:1设计,再现100年前大栅栏的商业气息。估计这些雕塑,也是商家打造,赚足眼球,又能吸引游客参与</p> <p class="ql-block">相形见绌,这些微型泥塑就少有人看。他们在刘老根大舞台右侧,十几米橱窗里,黑咕隆咚的 不容易注意,其次周围平房还是二层楼与此没有视觉连接,导致从此经过的旅行团都忽视了它的存在。只有一位女士再拍摄,吸引大家注意拍摄内容:啊,有意思的泥塑。</p> <p class="ql-block">十分夸张的脸庞,动作,越琢磨越有味道,越琢磨越迈不动步子。</p> <p class="ql-block">反映的是东北乡村生活,而且是逐渐远去的场景,围着火炉唱二人转,讲故事,生产队开会,拉磨,马车,牛车,题材全面,总能让人找到几处童年的记忆,形式夸张,铁铁的艺术造型, 完全沉浸在快乐与陶醉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说不定,那一天拆迁与装修就消失了。艺术就是独一份儿,创作就是超出常规,我总想着其中任一雕塑如果放大数倍,如同前门大街老北京饭馆药铺前的雕塑那样,绝对成为打卡必去点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