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溧阳彭氏古代文化名人及著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彭留双</p><p class="ql-block">一、儒林</p><p class="ql-block"> 历朝史书的体制,经史考据之学,列入《儒林》,古文诗赋之学,列入《文苑》,各专一门,为世所称,不是重视那一门或者轻视那一门。那些对各门都擅长,而且成就很大的人,有时也交错出现。</p><p class="ql-block"> 彭以譓,号复园,侍郎彭会淇之孙。十八岁跟荆溪任启运学习,就研究经术,充邑廪生。随父亲彭阼到垫江县任所,县试时有人私下进谒,送来银子行贿,彭以譓揭发这件事,黜退了这个人。彭阼回乡,分析家产,只得到三十亩田。彭以譓教书赡养双亲,依礼侍奉和殡葬。乾隆二十一年贡生。四十六年选授来安县训导,年老不去就职。以后在平陵书院主讲,九十岁无疾而终。生平主张:力学以穷理为主,敦行以克己为先。所撰《经义异同》《经史札记》,可惜没有流传。流传的有《复园诗稿》《芸轩杂著》各若干卷。(溧阳县志678页)</p><p class="ql-block"> 彭光斗,字文枢,彭以譓的堂弟。十七岁考中秀才,督学雷鋐很欣赏他的文章。乾隆十八年选贡。二十四年顺天举人。由教习试县福建,署理建安知县。有一个王某禾筏被别人漂没,一直诉讼三十余年,没有判决。光斗到职,叫各有名姓的被控告人,凑集一百两银子,自己再拿出俸金,补给王某回归家乡,仁慈明察的名声盛传远近。改补永定知县,不久担任乡试阅卷官,有一个沈某,考卷已被删落,彭先斗看了他写的五策,认为内容详备,推荐录取了他。离职后逍遥田野间数十年,三次参加乡饮,都被推为大宾。(译注:古代各县每三年举行一次乡饮酒礼,宴请乡里的贤能人士,表示尊贤养老之义。乡饮酒礼中推举年龄品德都高的一人为宾,俗称大宾。)八十六岁逝世。彭光斗博涉经史兼擅诗词,晚年隐居南郊,摘取宋朝上蔡人谢良佐的话,给自己的书斋题名“小歇处”。所著之书很多,略见《艺文志》。(溧阳县志678-679页)</p><p class="ql-block"> 二、文苑</p><p class="ql-block"> 彭谦,号茭东。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工部观政。家资豪富,为乡里之冠。他在春草池、白云溪等名胜地方建筑房屋、水池、亭馆,琴瑟、酒器之乐,闻名于东南。为人才气奔放,不受拘束。所写的诗也磊落,自喜直抒胸意。生平不曾用科举考试来束缚子弟。他已做官,却未顺利上升,知道的人都为他惋惜。著有《茭东集》等。</p><p class="ql-block"> 彭九龄,字伯延。擅长写诗。以国子生授饶州府幕。辞职返乡,给自己的园取名“归来”。与刘侍郎麟、马太常从谦、司业一龙互相吟咏不止。《太常集》中,《金山寄九龄》诗有“曾作玉兰堂上客,明年花发拟重攀”之句。他在万年号“朏翁”,是为自己失明而表示哀伤。著有《西岩诗草》。他的弟弟彭九章,也以诗知名。(溧阳县志684页)</p><p class="ql-block"> 彭若龙,字伯乾。嘉靖十六年举人。他的诗高深清劲,面对古人也无愧色。著有《金粟斋集》。曾孙彭遵亮、遵琦,以及遵琦的儿子彭新,先后参加乡试中举,金榜题名。彭遵亮曾经购求古今名人集很多,每天披阅不停。可惜他的著作没有保存。(溧阳县志684页)</p><p class="ql-block"> 彭材,八岁就能作诗。年轻时抛弃科举之业,纵览古今书籍,福建林茂之见了他,认为他与常人不同,十分赞赏。过了数年,他的学识更加长进,就外出游览,足迹几乎踏遍半个中国,遇到名山大川诗人才子的遗迹,都登临凭吊,愤激叹息。他能在顷刻之间写成千百字的长诗,与哥哥彭桂互相激切叹赏。一天,他把自己的著作全部烧掉,端端正正地坐着逝世,终年二十八岁。只遗留小时候写的《蒌斋稿》。当时又有彭启元,七岁就能作诗,二十岁去世。(县志688页)</p><p class="ql-block"> 彭旭,字旦兮。小时遵奉母亲史氏教导,勤苦读书,期望成为著名学者。二十岁左右考中秀才。写的文章有著名作家的法式。崇祯十五年考中举人。彭旭素有很高的声望,被人们敬仰。他的家产本来富厚,中途遭遇僮仆潘茂的变故,所积存的书籍万卷与华美的房屋都烧掉了。他就出游浙东,没有什么收获。在丹阳教书,奉迎母亲柔声侍养。母死,他服丧期满,派任寿州学正。不久,因患脾病去世。生平与芮城做理学之友,与吴颖、马世俊做诗文之友。家庭变故以后,购买搜求遗书,即时残编断简,都寻取补好,使再完好。(县志688页)</p><p class="ql-block"> 彭桂,字上馨。出生以后,十余年间,遍阅经史百家著作,不读当时应试文章。到了十八岁,才跟随老师学习科举之业,三个月学完,文思敏捷,倚着桌子可以很快写出几篇内容不同的文章。二十四岁,考中秀才。也颇揣摩别人在考场得中的文章,以求符合主考官的要求,而使自己考中,并非爱好那些文章。逢风清月美,友朋宴集,他流连寄托于诗歌琴酒之间,一往而不能自止。三十岁,父亲彭祯源逝世。他就去各地官署担任幕宾,每年获得一些薪资来赡养老母。他先到湖北、广东,回头跨过长江、淮河,遍历齐、赵、幽、冀等地,每到一处,都写诗凭吊,酣畅淋漓。其中《登岱》一篇,浩浩三千余字,看见这篇作品的人认为可以比拟《北征》《南山》等名篇。还有《旧院行》《白沟河》等篇,有人说可以上超元缜、白居易,近与关伟业比美。旅店旗亭中,传写不绝,因此名闻天下。后来,谋得近地养母,就从扬州到江宁,在按察使金镇幕中任职很久。康熙十七年,地方当事推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他自己陈述母亲年老而且患病,巡抚慕天颜为他上疏,朝不允。他又写信慕。(注:书信节录另列。)又没有得到批准推辞。将要动身,而母亲去世。彭桂性格豪迈直爽,厚尚风义。他交往的好友,如朱锡鬯、施闰章、毛奇龄,闻若璩、梅文鼎、魏禧、徐乾学、姜宸英等数十人,都是当代名流。晚年,择地建宅于溧阳的秦公桥。亲手删定自己的著作。他的诗不下万首,留存的只有抄本《初蓉阁诗》十二卷,《赋论》三卷,又有刊本《泊庵诗余》四卷,藏于家祠。(县志690-692页)</p><p class="ql-block"> 彭士俊,</p><p class="ql-block">字哲人。顺治三年举人,邳州学正。十五年考中进士。他学文章尊奉前辈矩度,行草书在虞世南、褚遂良之间。(注:虞、褚都是唐朝著名书法家。)生平足迹几遍天下,遇到山水佳丽的地方,往往流连不舍,写成诗文。性格耿介豪迈,别人有窘急,他解囊周济,家中没有剩余的资财。(溧阳县志692页)</p><p class="ql-block">三、著作</p><p class="ql-block"> 旧县志书目每无卷数,今书多散失,无从更考。其一二仅存新所采录,与书虽散而其卷尚见他籍的,都为注明卷数。又每部之中只叙撰人,时代先后。因为书目不多,不再细分门类。(县志737页)</p><p class="ql-block"> 明代</p><p class="ql-block"> (1)经部。其中彭光斗撰《檀弓序本》三卷。</p><p class="ql-block"> (2)史部。其中彭光斗撰《三国志校本》一卷。</p><p class="ql-block"> (3)子部。其中彭铣撰《随录便览》四卷,彭光斗《濑上遗闻》四卷。(4)集部。其中《茭东诗集》二卷彭谦撰。《少白诗集》八卷彭若龙撰。《虚受斋集》四卷彭充秀撰。《西岩诗集》彭九龄撰。《今是轩集》彭璐撰。</p><p class="ql-block"> 清代</p><p class="ql-block"> 《初蓉阁诗集》十二卷彭桂撰。《初蓉阁文集》三卷和《泊庵诗余》四卷彭桂撰。《经进稿》颂赋一卷,诗二卷和《朴学堂诗钞》六卷以及《朴学堂文集》二卷彭会淇撰。《金台草》二卷彭阯撰。《棣芳吟草》四卷彭辉萼撰。《复园诗稿》六卷和《芸轩杂著》二卷彭以譓撰。《月桂轩初稿》一卷、《云溪草堂诗钞》《拟古乐府辞》一卷、《咏古篇》一卷、《闽游草》一卷、《岱游草》一卷、《北游草》二卷、《浙游草》二卷《云溪草堂文钞》十六卷都将是彭光斗撰。(溧阳县志737'-747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