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关道上松坪关

新生代(攀登者)

<p class="ql-block"><b>松坪关位于四川会理县南约一百多公里的松坪村,是灵关道上的重要关隘,以下是关于松坪关的详细介绍:</b></p><p class="ql-block"><b> - 历史渊源:松坪关形成于唐代,唐高祖李渊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时,爨地诸部归附唐朝,四年后开始经营云南,松坪关作为金沙江左岸上的重要关隘扼守横渡金沙江的数条通道。明朝时,为了更有效地对西南实施统治,松坪关的重要性凸显,由此诞生。</b></p><p class="ql-block"><b>- 地理位置:松坪村坐落在半山腰台地上,向南至沿姜驿河谷下海拔至姜驿古渡,渡过金沙江可到元谋县金沙江边的龙街渡口;向西有一条沟通往金沙江的小渡口,渡金沙江至右岸,翻过一道梁子,是攀枝花所属的拖沙拉古驿站,向西南是姚州坝子。</b></p><p class="ql-block"><b>- 建筑风貌</b></p><p class="ql-block"><b>- 文物保护:2013年3月,松坪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p class="ql-block"><b>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杨升庵,史称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升庵与松坪关有诸多渊源,其因“大礼议”的罪名被明世宗贬谪至云南永昌卫曾往返途经松坪关。他出生于四川新都,对他来说,回到会理进入松坪关就算是返乡。</b></p><p class="ql-block"><b>- 文学创作:杨升庵曾写下《过松坪关》一诗,“莫唱离歌惨别颜,蜀云滇月共青山。太平处处经过惯,梦里还家又出关”,借景抒情,表达了其复杂的情感,也为松坪关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松坪关也因此有了“蜀云滇月”的美誉。</b></p><p class="ql-block"><b>- 民间传说:会理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杨升庵有关的故事。传说他曾在松坪关为老百姓医病,还帮当地人开凿了一口古井,让他们的牛马吃了井水后不会生病。此外,当地还有“杨升庵教当地人制作饵块”的说法,饵块如今已成为会理当地的“美食一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