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主要园林风景有(16项):</p><p class="ql-block">园内有一些生长得比较奇特,让游客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树景有:1)古白兰,2)木棉王,3)树抱树(也叫“一国两制”、“一杆两树”),4)树上树,5)游龙休憩, 6)如“钢管”状的长直树根(也叫“一步登天”),7)大树瘤,8)龙爪般榕树(也叫“龙爪树”),9)菩提树,10)大“山”字树,11)直角三角形树,12)“蟒蛇下树”,13)“石板树根,14)公、母铁树,15)小“山字树”,16)找不到相同树叶的“乳斑榕”。</p><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最美木棉”(母亲的呼唤): 这木棉王有340多岁了。上千岁的古樟树在很多地方都有,但这么高寿的木棉树,恐怕只有它老人家数第一了。所以,叫“木棉王”。<b>木棉花,也叫英雄花,是广州的市花</b>。春天,树上还没有长叶的时候,木棉花开了,<b>这一片天空都是红红的,很多摄影爱好者,每年都专门来这里拍摄木棉花。</b>将木棉花晒干以后,<b>可以祛湿,广东人喜欢用它的干花来煲汤</b>,所以,又有很多的老太太来拾掉下来的木棉花。等红花开完了以后,树叶也长茂盛了,果实也熟了,果中的<b>雪白的棉花又开始飘了,特别是当风一吹,如漫天飘雪,非常壮观</b>。又有些人来拾棉花。<b>这一次红花、一次白花,两次开花都对百姓有益,所以,老百姓很喜欢木棉树。</b>(建议观众照相时站在平台上,或站在消防监控中心附近,离远一点)。</p><p class="ql-block"> 有位姓严的摄影师拍了这张照,意外地发现<b>这棵树很象一个“面向着东方,孕育了四个孩子(胸前有四个乳房,象征着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伸展着双手的母亲,在迎抱着她的孩子”,而祖国的宝岛台湾也恰恰在这个方向!</b>当时,严师傅很高兴地向我展示了他的发现,引起了在场很多人的共鸣和认同!</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木棉树的原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木棉<b>“春暖花开”时的“满天红”</b>。</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古白兰树,白兰花开时,芳香传千米,花瓣散满整个树荫,令人无不驻足欣赏花景,<b>深深呼吸着这种独特的香味,真是心旷神怡,美美的享受!</b></p> <p class="ql-block"> 这是非常少见的“树抱树”,人们常见两种或两种长在一起的树,常常不是“寄生”就是“嫁接”的。如您仔细观察这两棵树,中间细长的是蒲葵树,它形如棕树,树皮很粗糙,树根如葱根多而细。而抱住蒲葵的是榕树,树皮细腻,树根少而长。<b>两树的皮不是相同的种类,是无法嫁接的,这种须根也无法寄生的。</b></p><p class="ql-block"> 本人于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一个多月从部队转业到中山纪念堂后半年多,才发现了这棵非常奇特的树,当即打电话给电视台和报社,当年都有报道过。开始时叫“一杆两树”,后叫“树抱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树上树”景观,粗看是树上长着一棵有根系的垂直的树,所以取名叫“树上树”,取“树上还有树”。其实,这棵垂直长着的“树”是粗树枝上的小树枝,只是长得垂直而已,树根也是粗树技长出的“胡须根”。</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很长、很高、很扁的象一条龙的榕树扁状根,刚发现它时,刚好有4条小根好象龙的四爪,还有龙须,所以,取名叫“游龙休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游龙休息”的另一个角度。</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游龙休息”的尾部角度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从上往下”生长的直树根。因为榕树籽被飞鸟吃了后,并没有被“消化”,鸟在桦树上拉尿后,种子就在树缝中发芽而形成了“寄生树”。榕树的根要吸收水份而沿着桦树往下生长,而形成这条如“一步登天”的长树根。<b>但奇怪的是:桦树有一条沟状的树凹,刚好供榕树根生存!</b></p> <p class="ql-block"> “树也长瘤子”,有位姓樊的大医院院长说:老树长瘤,老树和瘤一同生长,老树并没有死掉!人长瘤子,有些是良性的,也是这个道理,可以“并存”,不一定要动手术,只要“加以注意”!这无不道理。</p> <p class="ql-block">这是“龙爪”榕树根,根上的“疙瘩”和“鸡爪”一样,也是比较少的。</p> <p class="ql-block"> 这棵很形象很纯正的“山字树”,是本人在给连战拍照后发现的意观“惊喜”!当时,国民党主席连战在中山纪念堂大堂西门外写“题字”时,我用手机在大堂西门台阶上拍全景,在检查拍照效果时,猛然发现了一个很方正的“山字”,正好与孙中山的“山”相吻合!</p><p class="ql-block">在2006年11月13日的《广州日报》头版头条曾登过这张照片,当天一早,就有不少市民手持报纸来寻觅这棵十分少见的棵!可是,当时,就被“没看报纸,也不知道”的绿化工人在“修技”时“修砍”掉了!次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州日报》又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只带有“两块伤疤的直直的树杆”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被“修枝”后的“悲伤的山字树”。</p> <p class="ql-block">“直角三角形树”,恐怕是很多人没有见过的。因为,我们见的树杆一般是不规则或有规则的圆形状,而在此却是“直角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看“直角三角形树杆”。</p> <p class="ql-block">“蠎蛇下树”,特别是在晚上看,很象是一条大蟒蛇从树上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使“蟒蛇下树”更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后来发现的“石板树根”,位于中山纪念堂西北角围栏内(三元宫侧)的,形如长石板的“板状根”。这条根也很少见。更少人知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树抱树:这棵树叫“一杆两树”、“一国两制”。我们常见的“一杆两树”往往是嫁接的、或是寄生的,但这棵“一国两制”的树,非嫁接、非寄生,而是天然的。大家看:两种树的树纹、树皮都不一样,它们是无法嫁接的。大的树叫榕树,中间的树叫“蒲葵”。“蒲葵”的根如同大蒜、大葱的根一样,是须根,无法寄生,在很多乡镇的老爷爷、老太太手中拿的“蒲扇”就是“蒲葵”的叶子做的。“蒲葵”树杆被包在中间,根在底下。两树长得都很茂盛,这也象征着大陆和台湾的经济都比较发达。(最佳摄影位置指引:就地)</p> <p class="ql-block"> “公母铁树”在中山纪念堂,每年都开花。特别是“公树开花象菠萝,母树开花象葵花”,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p> <p class="ql-block"> “公母铁树”在中山纪念堂,每年都开花。特别是“公树开花象菠萝,母树开花象葵花”,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中山纪念堂内发现的多棵“山字树”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中山纪念堂内发现的多棵“山字树”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中山纪念堂内发现的多棵“山字树”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上有“山”字。在纪念堂后面的山上,有一座碑,叫中山纪念碑。当时在中山纪念碑的周围栽种了很多南洋杉。而南洋杉很少有垂直生长的,几乎全是歪邪的。奇怪的是:站在中山纪念堂中线偏西的地方看中山纪念碑时,你会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b>山上有“山字”,有一个气势非凡、十分宏伟、壮观的“山”字!这个“山”字刚好由三棵南洋杉的顶部形成,而且,中间的一棵南洋杉略高一些,又恰巧与中山纪念碑重合!</b>但是,这个秘密,我在经常在现场询问游客时,很多人却“视而不见”!当我指出来时,他们都十分惊讶称奇!</p> <p class="ql-block"> 在越秀山上有三棵南洋杉,与“中山纪念碑”形成了宏伟壮观的“山”字,天然又巧合生长在中山纪念堂后面!</p><p class="ql-block"> 几乎是每一次导游或讲解,我都会指向山顶问:请问山顶上有什么?都说有“碑”,有“树”,但看不到非常宏伟壮观的“山”字!这就是“山上有山”奇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广州最早的“中轴线”。</p><p class="ql-block">至于“菩提树”和“乳斑榕树”在庙宇等很多地方都有。在此不作为“特色”来讲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