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之行(二):蒋经国先生旧居

东瓜

<p class="ql-block">蒋经国先生旧居,也是值得一看的景点,用我们语文老师的行话叫做:必读篇目。</p><p class="ql-block">其实,从网上浏览的资料中,已经知道故居的大概情况,对蒋先生在赣南的经历也大体了解,但还是抱着百闻不如一见的想法去看现场,就像相亲,总要见一面吧。</p><p class="ql-block">蒋先生故居位于郁孤台与八境台之间,紧挨着古城墙,不用门票,只需扫码登记,景区院子极小,进门后沿着这条小道走,几十米后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老婆在小道上留了个影。</p> <p class="ql-block">走近一看,确是一栋朴素得平淡无奇的小平房。看介绍,是面积只有168平方米的俄式砖木结构建筑 。</p><p class="ql-block">对于蒋介石的公子、赣南一号长官来说,这住所确实比较简朴,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感叹:是老蒋让小蒋保持低调树立形象,还是小蒋自己的选择?推测应该是小蒋的自主决定,因为老蒋可不低调,他和宋美龄的庐山“美庐”、南京“美龄宫”、甚至艰难的抗战时在重庆的别墅“松厅”为什么都不简朴?</p> <p class="ql-block">门口有一棵<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得郁郁葱葱的玉兰树,标示牌说明是</span>蒋先生1941年亲植。树并不比漳州市政府、漳州一中校内的几十棵玉兰树大,但它是名人手植,所以已列入市级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树以人贵,现在看来也算正常,我奇怪的是它在若干年前的特殊年代为什么没被砍掉?甚至连房子都留着,会不会是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进门即有简单的说明介绍,看样子应该是当年的老房子。</p><p class="ql-block">蒋经国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贛州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一直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5年2月离开赣南,前后长达6年之久,都</span>与苏联夫人蒋方良及儿子蒋孝文、女儿蒋孝章住在这里。蒋先生还在这个小客厅接待过张治中、白崇禧、雷洁琼、美国代表、苏联顾问等许多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小小的正厅侧面悬挂着蒋先生从出生到主政赣州期间的大事年表。</p><p class="ql-block">看到了他到苏联的学习时间,查了下,竟然发现他与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有过交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应该认识</span>。打开Deepseek问他俩在莫斯科的交往情况,DS说:“你好,这个问题我暂时无法回答,让我们换个话题再聊聊吧。”</p> <p class="ql-block">蒋先生当年用过的办公桌,说是正品,是蒋先生当年的司机捐出的。</p><p class="ql-block">那么,当年他如何治理赣州,一定有许多思考是在这张办公桌前做出的。</p><p class="ql-block">都知道老蒋把小蒋下放到赣州,就是到基层历练,这种做法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是皇帝培养太子爷树立其形象为接班做准备的惯常做法。小蒋似乎也不负众望,抗战八年,他主政赣南六年,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被称为“赣南新政”的改革,包括禁赌、禁烟、禁娼,推动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五有”政策,对改变赣南愚昧落后的民风起了很大作用。我们在赣州期间遇到的滴滴司机、餐厅老板、故居保安都说,赣州老人们对小蒋在赣州的所作所为持肯定态度的还比较多。</p><p class="ql-block">我不由得想起二十多年前红色教育去瑞金、井冈山,解说员休息时解释为什么红军只在瑞金等偏远落后地方发展,说起三十年代红军也曾多次攻打赣州城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不仅是赣州城墙坚固,更重要的是当年的赣州统治者还算会经营,没给红军机会……后来红军转向进攻漳州,结果一举拿下,筹措到不少经费物资。呜呜……我不熟悉这段历史,有空得请教下历史老师了。</p><p class="ql-block">想多了!拐回蒋先生话题,有文章说蒋先生在赣南的经历对他治理台湾影响很大,那么,具体的影响是什么?我不得而知,DS也不回答我。我只知道许多人惊讶于他竟然开放党禁报禁,加速蒋家王朝灭亡,让台湾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故居里的陈设与资料涉及蒋先生从政的内容不多,看到的更多是亲情展示。比如有多张蒋先生生母毛氏的照片或画像,是不是为了强调他和母亲的感情?毕竟,当年的老蒋已娶宋美龄,听说小蒋和继母并不融洽?几个房间里也摆放或悬挂着蒋先生和苏联夫人蒋方良和儿子蒋孝文、女儿蒋孝章的照片,只是不知道原貌如此还是后人的布置。</p> <p class="ql-block">“有功文教”木匾拓片,原物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这是蒋先生题赠江西省安远县乡贤欧阳振先生的。当年欧阳先生捐款修建安远中学,蒋先生为表彰肯定他,题写了这块匾赠予他。我不懂书法,但感觉写得似乎不错,不知道够不够市级书协会员水平?</p> <p class="ql-block">这书法水平,按道理可以给他一个市级书协会员称号的……或许,还差一个表彰?或者,还需要一堂公开课?</p> <p class="ql-block">客厅还悬挂着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的题词。</p><p class="ql-block">吴伯雄是蒋先生主政台湾时期提拔重用的,因此他称蒋为“导师”。“导师”这个既熟悉也已经有点陌生的词以前经常看到经常用,现在似乎少提起了……</p><p class="ql-block">蒋经国身边还有个更著名的马英九,他曾长期担任蒋经国的英文秘书,但在这里看不到他的任何痕迹。</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先生旧居”,是蒋先生和章亚若的儿子章孝严题写的。蒋先生在赣州与秘书章亚若相爱,后来有了双胞胎儿子章孝严和章孝慈。2022年,章孝严阳光帅气的儿子蒋万安通过民选就任台北市长。</p> <p class="ql-block">看到最后,被这幅照片吸引,还引起了我的许多胡思乱想。</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是小蒋外遇对象章亚若,她在生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对双胞胎儿子后不久即在桂林意外死亡。</span></p><p class="ql-block">照片很模糊,看不出她有多美,感觉有些卡哇伊,有些哀怨迷离……我在想,他们是如何相爱的?是权力的征服?还是情感的吸引?或者,只是伟人常患的小毛病?</p><p class="ql-block">就中国历史文化来说,对这个问题的评价从来都是标准混乱的。胡适逛窑子,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弃糟糠之妻</span>,被赞坚守传统道德;鲁迅在婚姻存续期间和学生许广平结合,都说是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束缚;少帅张学良贪玩花心找了个红颜知己,甚至传为佳话;<span style="font-size:18px;">孙中山、蒋介石等等等等都有过N多次婚姻,又怎么评价?对李钢琴、对老百姓自然又是另一种标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章亚若和小蒋而言,不管当时多么美好,最终还是一出悲剧。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是老蒋为了小蒋的前途把她做了。但这是不是历史的真相?历史有真相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知道算不算幸运,她最后成了蒋万安的奶奶,为蒋家开支散叶留下似乎不错的后代。</span></p> <p class="ql-block">参观后的天气有些诡异,本来晴着甚至有些许阳光,从故居出来不久居然飘了点小雨。忍不住打油一首:</p><p class="ql-block">经国故居走一走,</p><p class="ql-block">朝阳暮雨变化多。</p><p class="ql-block">当年他是反动派,</p><p class="ql-block">今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