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逢春节,颐和园长廊悬挂满了喜庆的红色灯笼,为首都增加了浓浓年味儿。节日期间,颐和园内的一些景点和建筑物红灯高挂、喜气洋洋,非常抢眼,把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装扮得美轮美奂。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也是一种象征,过节时,家家户户要挂上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寓意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很多地方一年四季悬挂着大红灯笼。这种传统,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红灯笼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符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连续四年春节期间,在颐和园西侧长廊拍摄灯笼。不辞辛苦,从下午2点多从家出发,提前到达颐和园。为了拍摄出好作品,找各种角度并精心构图,尝试夜间相机拍摄的各种参数。因为前三年拍摄都是圆形灯笼,而今年颐和园悬挂的是长方形的宫灯,别具特色,也是我拍摄好宫灯的动力。冬天的颐和园长廊宫灯晚上17点40分左右开灯,19点30分关灯。拍摄时天色已晚,我用几个小时最终拍到心仪的宫灯,但还是意犹未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颐和园长廊的宫灯是颐和园的一大特色,这些宫灯不仅为夜晚的颐和园增添了浪漫气息,还让长廊成为了一处独特的景致。 颐和园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重建。长廊全长728米,共有273间,支撑它的有548根柱子,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总数超过14000幅,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宫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盛行于隋唐时期。宫灯起源于皇宫中使用的灯,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派。宫灯多为八角或六角形,每面糊绢或镶玻璃,并绘有彩色图画。宫灯不仅具有照明功能,还以其精细复杂的装饰和寓意深远的图案而闻名,常见的图案包括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体现了古代帝王的富贵和奢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颐和园长廊宫灯的特色在于其精美的设计和历史价值。长廊的宫灯在夜晚亮起时,不仅为长廊增添了古朴与韵味,还让历史的痕迹在这里得以凸显。每个红灯笼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等待着有缘人的倾听。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越排云门,两侧有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着如画的自然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人:蓝色的水5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地:北京颐和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摄时间:2025年2月4日</span></p> 手机拍摄一组宫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步入颐和园,映入眼帘的便是那蜿蜒曲折、彩绘斑斓的长廊。而当夜幕降临,长廊之上挂起的灯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一盏盏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芒。它们与长廊的彩绘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每一步都仿佛踏入了历史的画卷,每一幅彩绘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灯笼的光芒则为这些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