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惠安县西部有一个仿若世外桃源的地方——官溪村。初九,新春的正月,年味还如同那袅袅的炊烟,在空气中弥漫着不肯散去。我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欢喜,应邀走进这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就像是一位探寻宝藏的旅人,即将开启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一踏入官溪村,我便仿若置身于一幅天然的画卷之中。风,如同一位热情的向导,在我的耳边轻轻低语,诉说着官溪村那古老而又迷人的故事。这风,带着官溪村独特的气息,有泥土的芬芳,有草木的清新,还有那岁月沉淀下来的醇厚韵味。官溪村如明珠被大自然那巧手镶嵌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它那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似一幅巨大无比的画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这画卷上,分布着12个自然村,它们就像是12颗风格各异的明珠,每一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这12个自然村又被精心地划分为16个村民小组,如同画卷上细腻的线条,将整个画面勾勒得更加生动而有序。那846户人家,共计3197人,就像繁星点点,散落在这幅巨大的画卷之上。他们是官溪村这幅画卷的创作者,也是画卷中的主角,用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为这幅画卷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劳作,每一场欢聚,都如同画卷上绚烂的色彩,使得官溪村这幅画卷充满了温度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一条全长4.6公里的黄塘溪流域官溪支流,如同一条灵动的玉带,蜿蜒着横贯官溪村。我常常站在溪边,静静地凝视着这条溪流。风从水面轻轻拂过,带来丝丝凉意,那凉意如同轻柔的羽毛,轻轻撩拨着我的肌肤。这条溪流,它可不只是简单的地理意义上的分割线,它是官溪村的生命之河啊。它流淌着的,是岁月留下的深深浅浅的痕迹,每一道波纹都像是一个古老的文字,记录着官溪村的历史文化。那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从远古传来的歌声,讲述着先辈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故事。它也是官溪村现代生机与希望的滋养者,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命。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官溪村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p><p class="ql-block"> 这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一座宝库,一座充满了惊喜与宝藏的神奇之地。这里的资源丰富得让人为之惊叹,每一种物产都像是大自然赋予官溪村的独特礼物。余甘那酸甜的口感,仿佛是大自然在舌尖上跳跃的音符。当我咬下一口余甘,那酸甜的汁水在口腔中散开,就像是一首轻快的小曲,在味蕾上奏响。蜂蜜的醇厚,恰似风里裹着的甜蜜气息。那蜂蜜,像是凝聚了无数花朵的精华,每一滴都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如同官溪村那醇厚的民风,让人陶醉其中。山茶油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如同官溪村那质朴的韵味。那淡淡的清香,就像一位温婉的女子,静静地散发着自己的魅力,让人闻之心旷神怡。红茶的甘冽,就像官溪村人的热情,在味蕾上散开。当那温热的红茶滑过喉咙,那股甘冽的感觉就像官溪村人热情的拥抱,温暖而又深刻。土鸡鸭的鲜美,则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生活热爱的体现。这些土鸡鸭,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生长,它们的肉质鲜嫩多汁,每一口都饱含着官溪村人对生活的用心与热爱。而村中的4个村集体农场——鼎模农场、凤翔山庄、乌石农场和尾田农场,就像四座坚实的堡垒,见证着官溪村在农业发展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与成就。它们静静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像四位忠诚的守护者,守护着官溪村的繁荣与发展,见证着官溪村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每一个坚实的步伐。 </p> <p class="ql-block"> 我静静地站在官溪村的土地上,听着风的诉说,感受着这个村庄独特的魅力。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深深地着迷,官溪村,就像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每一次倾听,都会有新的发现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幽深处,追溯到唐朝那科举初兴的年代,官溪陈嘏的才华如同涓涓细流,从历史的源头出发,穿越千年的时光。沿官溪畔溯流而上,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吟唱,陈嘏的《露裳羽底曲赋》《履春冰赋》等作品,就像风中传来的古老歌谣,带着盛唐的韵味,在这片土地上久久回荡。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官溪村文化的瑰宝,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珍贵遗产。而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在尾山丘后自然村建造了一座寺庙——“报劬院”。我静静地站在“报劬院”前,这座寺庙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守望着官溪村的岁月变迁。它的每一块砖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风轻轻拂过,像是一只温柔的手,翻动着岁月的书页,那些被尘封的往事在风中若隐若现。我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官溪人怀着崇敬之心,一砖一瓦地建造起这座寺庙,只为纪念那位在文学天空中熠熠生辉的陈嘏。</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同潺潺的溪水,缓缓流淌,永不停歇。官溪村并没有沉醉在古老的荣光里,而是积极地投身于现代发展的浪潮之中。当我探寻官溪村的现代足迹时,那一组数字——2022 - 2023年,官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0万,让我感受到了官溪村人澎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背后,是官溪村人无数次探索创新的辛勤汗水,是他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的坚定信念。近年来,官溪村更是收获了众多荣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村”“市级美丽宜居村庄培育村”、县级海丝先锋达标创星“五星级党组织”、“党建 +”邻里中心三星级、金牌旅游村、福建森林村庄、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等众多荣誉称号,就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猎猎作响,彰显着官溪村在现代发展道路上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官溪村的每一处建筑,都是一部活着的史书,见证着这里的每一段历史。码头拱桥,尤其让我心生敬畏,它是官溪村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巍峨丰碑。官溪村的水,那是洛阳江上游的水源头,清澈而灵动,宛如官溪村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曾经,渡船是这里往来通行的主要方式,官溪坑口自然村的渡口,就像一个古老的印记,深深地刻在官溪村的历史画卷上,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清晰可辨。1975年10月,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为了改善交通状况,一座仿赵州桥的七孔石桥——码头拱桥开始动工兴建。我仿佛能看到当时的工匠们,他们如同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粗糙的双手,拿起一砖一瓦,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精心构建这座桥梁。1976年6月,这座桥终于建成完工。</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远处眺望这座桥,它没有高层建筑的遮挡,就那样静静地横跨在溪流两岸,恰似一道绚丽的彩虹,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沟通着村庄的两岸。风从桥洞穿过,发出呼呼的声响,那声音像是在讲述着当年建造的艰辛与不易,又像是在诉说着官溪村的发展变迁。这座桥,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官溪村的各个部分紧紧相连,让村庄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更加紧密。我站在桥上,风轻轻吹过我的脸庞,我似乎听到了官溪村的心跳,那是古老与现代交织的旋律,是官溪村不断发展前行的号角。</p><p class="ql-block"> 在官溪村的时光里,风像是一位亲切的老友,总是在我耳边轻轻诉说着这里的故事。每一次风的吹拂,都如同翻开官溪村这部大书的一页,其中最厚重且充满韵味的章节,当属留安旧村落,岁月在它的身上镌刻下了无数沧桑的印记。回溯到民国初期,这个古老的村落就像一个神秘的小盒子被悄然开启,从此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漫长故事。漫步其中,那建筑风格就像一幅独特的历史拼图,融合了清末民初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特色元素。每一座房屋都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伫立,向人们展示着往昔的岁月。那精美的建筑细节,仿佛在无声地与泉港樟脚村古民居对话,二者有着同样令人惊叹的美。整个古村落就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原始格局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传统风貌浓郁得如同刚刚从历史深处走来。现存保存较好的三十座房屋,就像三十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而那等待修复的十五座房屋,则像是受伤的战士,虽然略显破败却依然有着不屈的灵魂。每当我漫步在这片古村落里,那轻柔的风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轻轻拂过古老的墙壁,似乎想要唤醒那些沉睡已久的故事。我仿佛能听到,风在墙角的低语,在瓦片间的轻吟,讲述着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官溪村计划在保留原有相对完整的古民居、房屋基础上进行改造,这一决策在我看来,是一种对历史最深沉的敬意,也是对古老文化最虔诚的传承。这就如同在古老的根基上培育新的生命,让古村落如同凤凰涅槃一般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仅是让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延续,更是让古村落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得以传承。而且,这一举措还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为村民和村集体打开一扇通往富裕生活的大门,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让古老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奏响和谐的发展乐章。</p><p class="ql-block"> 而官溪村尾田水库的建设,则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风的吹拂下,缓缓在我眼前展开。1969年,那是一个新旧交替、充满希望与变革的年份,官溪大队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当时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激情,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如同燃烧的火焰。为了改善广大农民兄弟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官溪大队的干部班子以无畏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响应上级的号召。在杨银泉书记和陈荣华大队长的带领下,官溪大队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的浪潮之中。破四旧、建新居、改造农田、发展农业生产,每一项任务都像是一场战斗,而官溪大队的人们就是英勇的战士。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没有被困难和动荡所束缚,反而敢于创新,积极向上级政府申请建设尾田水库。这一工程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1969年换届年正式破土动工。这是继惠女水库开建后黄塘公社的一大盛事,整个公社都为之沸腾。当时的建设条件异常艰苦,主要依靠的是人工劳动力,那工程的艰巨程度简直超乎想象。每一块石头的搬运,每一方土的挖掘,都凝聚着人们的汗水和心血。在县委书记张田丁同志的号召下,全县约有5个公社抽调劳动力前来支援建设。那是一场众志成城的伟大战役,各个公社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如今,这座水库就像一座沉默而伟大的巨人,屹立在这片土地上。风拂过水库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涟漪就像是岁月的指纹,记录着当年的壮举。它是原黄塘公社上下流农田的生命之源,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滋养着大地。并且在1990年县城用水保卫战中,它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一位英勇的战士,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运送着生命之水,保障了城市的用水需求。每一阵吹过水库的风,都像是在传颂着当年那些建设者们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发展的进程中,官溪村犹如一艘扬起风帆的航船,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定地前行。这里牢固树立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思路,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探索者。发展起来的官溪村离不开几代村两委的努力,特别是陈燕婷自担任官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始终以时不我待的奋斗精神,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开拓进取,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当中,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他们建立了“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支部 + 龙头企业 + 基地”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些新模式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官溪村发展的新大门。通过实施土地成片流转平整250亩,创新“两菜两稻”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风里传来田野里作物生长的声音,那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声音,就像是官溪村发展的乐章。每一株作物的拔节生长,都像是官溪村向着富裕生活迈进的脚步。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如同给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还带动了村民就业致富增收,为官溪村打造了集体创收的新增长点。那风中传来的欢声笑语,是村民们对新生活的赞美。近年来,官溪村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翱翔。 </p><p class="ql-block"> 官溪村致力于农文旅深度融合,将自然与人文魅力充分展现出来。我第一次站在官溪村的土地上,就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随官溪吹来的风带来远方游客的欢声笑语,那声音就像是官溪村对外发出的热情邀请。与白鹭为伴,那些白色的精灵在风中翩翩起舞,它们是官溪村自然和谐的象征。聆听溪水潺潺流淌的欢歌,那溪水就像是官溪村的灵魂,灵动而清澈。尽情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惬意,那是一种远离尘嚣的美好。溪流、漫步道、水车、喷泉、瞭望塔等景观设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庄之中,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登上观景台,便能看到靠近溪水、被田园环绕的咖啡馆。潮流与乡土在这里相互碰撞,就像两种不同色彩的颜料在画布上交融,强烈的反差感和新鲜感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画卷。每一阵风都像是一位导游,引领着人们去探寻官溪村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风,依旧轻轻吹过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它带着官溪村的故事飘向远方,仿佛在向全世界发出邀请,邀请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官溪村的独特魅力。官溪村,就像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每一个发展的脚步都是新的诗行,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续写着自己的篇章。而我,在这风中,静静地聆听着它的故事,感受着它的心跳,沉醉在这片土地独特的风情之中。</p> <p class="ql-block">杨新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监事长、福建省南天普门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福建省智善慈航书画院院长、民盟泉州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泉州市政协刺桐书画院特聘画家、泉州国画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散文作家,泉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丰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创作闽南乡村题材系列国画作品,并多次由中国邮政制作限量版纪念邮集和明信片公开发行,其闽南乡村风情系列之《乡村印象》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泮宫口》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福地聚宝》被泰国(曼谷)文化博物馆收藏,《疫情中的志愿者》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收藏,其国画作品多被省内外、港澳台地区和菲律宾等地收藏,人民日报、中国网、凤凰网、今日头条、百度、网易、搜狐、腾讯、东方头条、福建日报、福建文化、泉州晚报等网站媒体多次进行宣传报道,2015年等获得“中国十佳文化义工”荣誉称号,举办过多场的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和泉州电视台多次对他进行专题采访。已出版个人散文集《拾一枚紫叶的情怀》《丝海听涛》《遇见》、长篇纪实文学《赤子之心》、长篇小说《都市猎蝠》《郑和家宴》和个人画册《杨新榕闽南风情作品集》、以泉州五色话为素材的《泉州五色画》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