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作者按:犹豫不决,是形容人们做事迟疑不果断的一种状态。而鲜为人知的是,“犹”与“豫”竟然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它们的性格都与迟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究这两种动物背后的故事。——高鹏程)</b></p> <p class="ql-block"> “犹”字的甲骨文形象生动,仿佛将远古的故事展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中的“犹”字,以“犬”为意符,以“酉”为声符。依据《说文解字》,“犹”最初指的是一种猕猴,也有说法认为当时陇西郡称小狗为“犹”。在卜辞中,“犹”字常被用作人名或方国名。从造字法上看,“犹”字属于形声字。</p> <p class="ql-block"> “犹”字的演变过程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甲骨文中,“犹”字左边是一个酒坛,右边可以看做一只狗的简笔画,仿佛描绘了一只狗在偷喝坛中酒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到了金文时期,“犹”字左边增加了酒坛的纹理,上面还有两点代表酒水溢出,右边的“犬”字身形微躬,朝向酒坛,偷喝酒的情景更加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的发展,“犹”字在篆书中发生了较大改变,不仅左右结构互换,笔画也变得更为简明,左边的“犬”字身形直立,右边代表酒坛的部分也减少了纹理的勾画。</p><p class="ql-block"> 隶化后的“犹”字笔画更加棱角分明,经过进一步简化,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楷书写法。</p> 犹是哪种动物? <p class="ql-block"> “犹”最早可见于甲骨文,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猿或猴的灵长类动物。古代辞典《尔雅》记载:“犹如麂,善登木”,意为“犹”长得像鹿科动物麂,擅长爬树。《水经注》中的描述更为详细:“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史记·吕后纪》中也提到“犹”的特性:“犹,猿类也。夘鼻长尾,性多疑”。</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犹”是一种像猴或猿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活泼好动,但生性多疑,周围只要有风吹草动,便会迅速爬上树,躲在茂密的树丛中探头探脑地四处查看。</p> 犹(猶)与猷 <p class="ql-block"> 犹(猶)和猷在古代是同一个字,只是写法不同,互为异体字。</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汉语中,“犹”和“猷”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犹”字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如同、好像,如“虽死犹生”“过犹不及”;还、尚且,如“记忆犹新”“困兽犹斗”;犹豫,如“犹疑不决”。</p><p class="ql-block"> “猷”字现在较为少见,主要用于一些特定的词语中,如“鸿猷”(指远大的谋划或计划)、“深猷远计”(指谋划得很久远周密)等。</p> <p class="ql-block"> “豫”指的是古象,现在也是河南省的简称。在过去,“豫”是体型较大的一种象。《道德经》中说“豫兮,若冬涉川”,意思是“豫”这种古象行动时非常小心,就像冬天过河,踩在冰上一样小心翼翼。</p><p class="ql-block"> 另外,“豫”虽然体型庞大,但走路却进退不定、摇摇晃晃。这样大体型的动物,很容易陷进松软的土或者沼泽里,不得不小心谨慎。</p> 犹豫不决 <p class="ql-block"> “犹豫不决”中的“犹豫”是两种不同的动物,都生性多疑,成语的意思是迟疑,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p><p class="ql-block"> 这一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中也有记载:“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意思是迟疑,拿不定主意。后来,人们把拿不定主意时的情形说成“牛鱼不决”,而“犹豫不决”则是根据“牛鱼不决”的字音讹变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鹏程 撰文 2025.02.06)</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舒同书法临沂研究会会长,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任罗庄区文史研究员,罗庄区象棋协会名誉会长,罗庄区诗联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