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巡逻1500米

胡成江集

<p class="ql-block">到美龙卡,胡骚骚便将导游的任务交给了地接。先是一个子高点的,后是一个子矮点的,两个地接导游都是傣族,身着傣族服装,脸色黝黑,一边腮帮子上涂了彩绘,颇有些远古人的风味。从独树成林景区出来,再见到胡骚骚的时候,她站在一木楼下招呼我们上楼吃午饭,载我们到美龙卡的大巴车停在木楼前的空场上。餐食很简单,却也能吃饱。挨着我们坐的一男一女,年龄都不小了吧,我小声问妻,你说这对男女啥关系,我说是夫妻,妻说不是,那女的岁数不大。来的时候在大巴车上,胡骚骚把车上的游客以家为单位做了编号,不知这一男一女是几号家庭。我撂下碗筷<span style="font-size:18px;">吃罢饭,</span>见那女的也吃完了,问她们从哪儿来,她说山西太原。夏天的时候,我才去山西游玩了一圈。我们聊了起来,那女的是带父亲来云南旅游的。那男的已七十多岁,我看着不像,还是妻眼力好,看人看的准。</p><p class="ql-block">到极边第一村景区,还没下车便感受到边防气氛。接应我们的年轻人,年龄都二十出头的样子,脸膛黝黑,身着迷彩服,手持小红旗,煞是英武。胡骚骚们将游客交给了这些年轻人,自己在大巴车上等。年轻人对游客进行整编,我和妻被编入七连。七连连长长着一张国字脸,眼睛明亮,中等身材,很敦实。有排敞篷观光电瓶车停在一边,车身给涂成迷彩色。我们依次上了电瓶车,听连长一声令下,这些车便鱼贯而出。电瓶车行驶在田埂路上,两旁的田地一片绿,煦暖的风拂面,呼吸着田间清新的空气,虽有点颠簸,心情亦然舒畅。左转右转,电瓶车驶到一山边,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荫翳蔽日,顿感有些凉。下了电瓶车,我们紧跟连长手中高举的红色旗帜前行。山脚这边,高大的树木从山上簇拥过来,将那道铁丝网隐藏了起来,五六米高的网子,不仔细看,难以发现。</p><p class="ql-block">我们所在的位置,北纬22°东经100°,有个宣传造型上这样标明。造型的中间有个红边大圆,两旁各三个黄色小圆。大圆内左上方又有一红边小圆,内里白底儿上镶着党徽,浅黄色的镰刀斧头分外明亮。一旁大圆的白底儿上镶有红色的字:把日子当固边来过;把生活当戍边来守;把工作当强边来干。那六个黄色的圆上亦镶有红色的字,分别写道:牢记使命;忠诚履职;艰苦奋斗;边疆安则人心安;边疆强则社会稳;边疆福则国家福。这样的宣传造型新颖独特,寓教于乐,引来游客纷纷站在它的前面拍照留念,成了网红打卡点。另一宣传造型更是活泼:一战士全副武装,样子十分卡通,旁边界碑状的造型上,在国徽下面写着:我为祖国守边5分钟。国界碑在这里不再那么稀罕,先前在途径第一块国界碑那儿排队拍照的游客会有些许的后悔吧。不过有块界碑,在它旁边排队拍照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只因一旁的铁栅栏上挂着一标牌,上面写道:我为祖国巡逻1500米。</p><p class="ql-block">沿中缅边界前行,快到中缅街的时候,透过铁栅栏的间隙望见缅甸一户人家,距我们只有三五十米,房屋非常简陋,和我们这边的村舍没法比。若没有铁栅栏隔着,跑过来分分钟的事儿。清朝乃至更早以前,栅栏两边的人大抵不知有中缅,他们就是一个寨子或村庄吧,远亲不如近邻,他们住得实在太近了。如今两边的人分属中国与缅甸两个国家,已迥然不同,我们这边的边民显然比对面的富裕得多。据说,对面人家男人可以娶好几个老婆,自己却从不下地干活,是男人稀缺吗。走过中缅街,等乘电瓶车来拉我们回去,见不远处一架空二层小楼,极具当地民族特色,我不由想起英菲尼迪车的宣传语:低调、奢华、有品味。那是中国共产党打洛镇打洛村龙利支部委员会,强基层党建,固千里边疆,这里是我们这个国家组织的基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