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行年拜玉皇 天日贺诞宿焚香

隆瀟鋒

正月初九 祭天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宋·刘松年《瑶台献寿图》</i></p> <p class="ql-block">春节,是华人最隆重最盛大最传统的节日,我们的祖先太有才了。正月的每一天都有安排,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意义与习俗。古时,神话传说是会被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的。古人以"九"代表天,明代《蠡海集》记载,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在道教中,玉皇大帝被尊为"元始天尊",被视为主宰宇宙的最高神祗。传说,在这一天,天上地下各路神仙都会隆重庆贺。据传言,玉皇大帝会在腊月二十五亲自降临下界,巡视各方情况,随后在正月初九诞辰日的下午返回天宫。每逢此日,道教宫观都会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民间也会有组织地举行祭典以表庆贺。</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南宋·马远《松寿图》</i></p> <p class="ql-block">玉皇大帝因其为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因此又称这日为天诞节、天公生。据道家说,玉帝本姓张,正月初九诞辰。他原本是太上老君抱来的圣婴,赐予光严妙乐国王净德及王后宝月做太子。后来,他继承王位后舍国而去,修道于普明香岩山中,历经亿劫,始成玉帝。玉帝的称谓源于北宋真宗年间,封玉皇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天帝,简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民间将其视为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被道教奉为最高神灵。唐宋之时,玉帝已备受统治者崇敬。唐玄宗的《月令注释》把正月初九日定为“玉皇大帝诞辰”。宋真宗赵恒又赐玉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的封号,把玉帝抬到了最高神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张恺、梁德润、张维明《群仙祝寿大寿字图》</i></p> <p class="ql-block">明代《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 意思是 “一” 是阳数之首,九是阳数之极,所以被认为是玉皇大帝之生日。正月初九占了一和九这一始一终两个数字,所以把玉皇大帝的生辰选择这一天,象征着玉帝的与天地同寿。三界指上、中、下,十方指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再加上、下成为十方。我国民间供奉玉帝风气盛行,不仅建有众多的玉皇冠,玉皇庙,玉皇阁,而且几乎家家都设有天地桌神案,逢节必祭,正月初九,各道观以及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有趣的是,历代封建帝王也把自己称为九五之尊。天生之子,由此生出众多九字礼制。</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明·边景昭《竹鹤图》</i></p> <p class="ql-block">玉皇大帝后来被民间奉为众神之王,恐怕是小说《西游记》的功劳。在吴承恩的笔下,玉皇大帝管辖着天神、地祇、人鬼。他在天宫的灵霄宝殿上,管辖着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十八宿、九曜星官、五方揭谛、太上老君、太白金星、文曲星、丘真人、许真人等,文武众神,个个法力无边、此外,他还管辖着四海龙王、雷部诸神,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阎君,身边还有灵童玉女九千万名。玉皇大帝既是众神之王,其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一副帝王派头。</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明·陈洪绶、严湛《仙人寿者图》</i></p> <p class="ql-block">玉帝崇拜主要盛行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每年的正月初九日“天诞”庆典,是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民间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凌晨四点,家家户户都在上厅前面用两条长凳架上八仙桌搭成座,有的再加垫金纸,称之为“顶桌”或“三界桌”,作为祭坛。祭坛上供奉着玉皇大帝的神座。坛前及四周均围上绣有吉祥图案的桌围,桌上摆着三盏神灯、五果(柑、橘、香蕉、苹果、甘蔗)、六斋(黄花菜、木耳、香菇、菜心、豌豆等)以及果盒(内装冬瓜糖、蓼花、蜜饯等)、面线塔,并在红绸上书写神位名称。准备就绪,待时辰一到全家老少都整肃衣冠,依照尊卑大小次序上香,行三跪九叩之礼,最后烧大寿金(即“天公金”),以表达对天公的谢忱。面线、甜果、红龟糕是闽台民间吉庆活动中常用的供品,是健康长寿、快乐幸福、吉祥平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明·童垲《松鹤延年图》</i></p> <p class="ql-block">说到祭天公,清代诗人龚自珍一次路过镇江,遇到百姓万众赛玉皇、迎风神、雷神,感触甚深。他是一个具有改革思想的人,当僧人请他写一诗文时,他题写了一首别开生面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当天下众人都祈求玉帝降恩赐福、保境安民时,他却大喝一声,奉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重用人才,是如此不同凡响,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邹一桂《蟠桃图》</i></p> <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正月初九是各路神仙给玉皇大帝祝寿的日子,所以这天是个比较吉利的好日子,因此民间有“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的说法,也就是说初九这天办事会得到老天的眷顾,因此办事特别顺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金廷标《瑶池献寿图》</i></p> <p class="ql-block">“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在古代,女子大多是不能出门的,为了生计,男人会选择出门挣钱,穷一点的人家,出门只能靠走路,一走就是大半个月,所以男人在出门之前,要把家里的所有事都安顿好,不能让媳妇和孩子受委屈,自己也好放心的出远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明·陈仁秩《仁寿图》</i></p> <p class="ql-block">“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反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如果在外面作恶多端,让人畏惧让人嫌,谁还希望你回家招祸呢?自然是不希望你回家,让你最好永远在外面了。因此就有了“八不归”之说。另外“八”有“发”之意,既然在外面能拽着机会大发一笔,机会难得呀,还不抓紧多挣钱,来家干什么?过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任熊《群仙祝寿图-佛道》</i></p> <p class="ql-block">“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九”与“久”同音,有做事长长久久之意。“九”在数字中属极数,是十个阿拉伯数字中最大的数。所谓“九天”、“九幽”,都是最高最幽之处,“九”有极致之意,做事能做到极致,达到完美,有谁不希望这样呢?因此,人们认为“上九日”做事吉利。玉帝、帝王、神仙们,也许都喜欢“九”这个数字吧,都愿意在有“九”的日子出来,人们在这天做事,正好大神们出来游走散步,看到人们做事的辛苦,自然慈悲之心大发,说不定就能保佑你或帮助你把事情做好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汪峻(尉山)《寿仙图》</i></p> <p class="ql-block">农历正月是农历的开始,因此在这个月里有很多的讲究和禁忌,因为有了这些讲究和禁忌,使我们的新年过起来年味十足,显得特别的有意思。其实,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或活动中,都以一种浓重的仪式感,是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寄托而已。今天,我们生活在伟大的新时代,全国已经脱贫,人民都已过上了幸福快乐好日子。这些习俗也就成了春节的一种乐趣。虽然这些传说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是作为传统的年俗文化,这些说法和讲究也寄托了人们新一年里能够诸事顺利,出门可以交好运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张大千《蟠桃献寿》</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