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晨韵:漫步上海展览中心

赵亚新

<p class="ql-block">  晨光熹微,2025 年 2 月 6 日的清晨,天气格外晴朗。我沿着延安中路一路往西,过了陕西中路,上海展览中心赫然映入眼帘。那高大巍峨的建筑,宛如一位优雅的绅士,静静伫立在城市的喧嚣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1955年3月初,经过10个月的辛苦奋战,中苏友好大厦完工。 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尖顶、塔楼与穹顶错落有致,仿佛将莫斯科的红场风情瞬间移植到了这里。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交融的印记。1968年5月,中苏友好大厦更名为上海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其主体建筑建成于1955年3月,原名“中苏友好大厦”。上海展览中心为俄罗斯风格建筑,占地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展览面积2.2万平方米,大小40多个多功能会议室和会议厅。</p> 一眼望不到底的连廊,像是时光的回廊,延伸向远方,引人无限遐想。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连廊上,光影交错,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我漫步其中,脚下的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非常有气质的扶梯,犹如一道优雅的弧线,连接着不同的空间。沿着扶梯缓缓而上,能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仿佛在向着艺术与文化的殿堂攀登。<br> 门前的广场开阔而整洁,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 高贵气派的大门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精美的雕刻、庄重的色彩,无不彰显着它的不凡。 上海展览中心的主题雕塑为《创世纪》,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海平创作,雕塑高9米,由一个男青年双手高举一个象征科技的自由变换的抽象线形体构成,雕塑家采用极概括的体块处理手法,突出了男性的张力和力量。 上海展览中心整个楼群呈现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局部糅合了巴洛克艺术特点,装饰有大量华丽的雕刻、花饰。尤其是位于建筑群中心的主楼、广场和喷水池。 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我沉浸在这艺术的海洋里,感受着历史与现代的碰撞,领略着不同文化的风情。 走进展览中心内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弥漫着艺术的气息。各种展览琳琅满目,从古老的文物到现代的艺术创作,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个时光的碎片,拼凑出人类文明的绚丽多彩。<br> 1989年上海展览中心被评为“1949—1989上海十佳建筑”;1999年被评为“建国50周年上海十大金奖经典建筑”;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历史建筑。 2016年9月上海展览中心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南部以序馆、中央大厅、东一馆、西一馆组成展览区,北部以友谊会堂和东二馆组成会议区。两个区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南展北会、能分能合的功能格局。 <br> 上海展览中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立体的史书,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让每一个走进它的人都能在这繁华都市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文化港湾,开启一场心灵的艺术之旅,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抹独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