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文化大院

陈亚彬

<h1>  我这大半生住过不少地方,随着岁月更迭,我对一些往事逐渐生疏,不过不管到何时何地,我对广州的文化大院不会生疏。其实,我在广州文化大院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大院的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这一期间的精神生活最为充实,可以说是我人生的黄金时期。<br>  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住在广州文化大院,这是我退休后最为忙碌的一年,我学习巴扬手风琴,写书,最具挑战性的事当属考驾照。<br>  去年11月来广州,住在广州南部的亚运城,我一直想着去文化大院看看,但这事那事的迟迟没有成行。正月初七,年过完了,天气也好,于是驾车出发。<br>  亚运城距文化大院将近40公里的路程,依次是高速公路,快速路,市区道路,驾车行驶40多分钟后,我顺利抵达文化大院东门。<br></h1> <h1>  我抑制住兴奋的心情,驾车缓缓驶入文化大院。大院东门临广州大道,这是5年前修建的门楼和路面,眼前的建筑和道路还是那么熟悉,于我而言没有一丝一毫的陌生感。</h1><h1>  停好车,我拉着爱人直奔住宅区。走在熟悉的石板路上,感觉就是外出回家,就好像我俩还生活在大院。我有些奇怪,5年的时光不短啊,怎么还有回家的感觉,眼前的一切怎么还这样熟悉如初?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穿越吗?</h1><h1>  我在4栋4单元楼道前站定,抬头望着三楼我家的那两扇窗,脑海里浮现出幕幕往事,加载片刻,当年爱人与我互动的场景逐渐清晰定格:我在驾校学习科目三时,因为练车路线远,每天上午早早出发,下楼走到院子后,爱人在窗口喊:慢点走,注意安全。我回头摆手:放心吧。中午,我慢悠悠一步一步爬上楼,爱人开门迎接:回来了,累坏了吧。当年我已经66周岁,天热路又远,我的确累坏了。看着我一身疲惫的样子,爱人心疼得不得了。</h1> <h1>  学车期间,每天晚饭后,爱人陪我到大院散心。院子里停了很多车,我和爱人天天巡视这些车,琢磨考下驾照后买哪款车。其实,我当时心里并没有底,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下驾照。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路考失败后,儿子给我找了一位教练,鼓励我坚持练下去。我咬紧牙关每天坚持练车,终于在第二次考试时过关。</h1><h1> 收回思绪,爱人为我在楼前的一棵树下拍照留念。当年,有一次我练车回来晚一些,爱人就在楼下等我,并在这棵树下为我拍照。</h1> <h1>  拍照过后,我俩拐过房山头,来到歌舞剧院的大排练场。当年舞剧《沙湾往事》排练时,排练场大门敞开,爱人天天来这里看排练,为此我送爱人雅号:沙湾迷。也许是爱人的痴迷感动了上天,舞剧上演当晚,爱人在剧场外徘徊,没想到剧场内走出一个人,送给爱人一张票。很遗憾,直到离开广州,我也未能看上这台舞剧。为了弥补遗憾,此次来广州不到一个月,我驾车前往沙湾古镇,去感受古镇的淳朴风情和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h1> <h1>  在大院居住期间,我和爱人经常光顾东风公园,公园与大院只一路之隔。我俩走出大院南门来到东风公园,五年未见,公园的大草坪仍是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游人熙熙攘攘,歌者,舞者,散步跑步者,人人精气神足足的。公园真是个好地方,不管是谁,到了公园都会开心,公园效应就是如此奇妙。</h1> <h1>  文化大院之行,我和爱人以为了却一桩心事,可是谁知晚上睡前聊起大院,突然想起没有看看大院西门,也不知道西门有没有变化?当年爱人到菜市场买菜,我俩到沙河顶地铁站,都是走西门。西门斜对面是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当年我和爱人经常去烈士陵园瞻仰拍照。</h1> <h1>  想到此,一阵不舍袭来,本来已经平静的心泛起层层涟漪,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大院生活已成为我晚年生活的经典,大院情结早已在我心中生根。若问我为什么在大院生活得如此自信,充实,快乐,甚至至今留恋大院生活,那是因为,在儿子离家15年后,一家人重新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br><br><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