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观音桥原称栖贤桥,又称三峡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是</span>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庐山纪游》中誉为匡庐二绝之一,198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p><p class="ql-block"> 它横跨三峡涧,桥下涧水深至三四十米,现存桥身除桥面石栏杆为清朝时期加建,其余均为宋朝时期原物。观音桥不仅是中国古代南国桥梁建筑工程的杰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观音桥的建造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一:观音脚踏棺材精帮助建桥。</p><p class="ql-block"> 建造观音桥的过程中,曾遭遇多次洪水冲毁桥基的困扰。传说中,桥下的三峡洞汇聚了庐山汉阳、五老二峰的九十九条山泉水,涧边的怪石因长期吸收泉水而化为精怪。这些精怪在春夏季节会涌出水面作祟,导致木桥屡遭摧毁,傍边的栖贤古刹也受到骚扰。</p> <p class="ql-block"> 宋朝大中祥符年间,栖贤寺内的两位高僧智朗和文秀目睹此情景,决心建造一座坚固的石桥。他们化缘三年,终于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陈智富及其兄弟主动请缨帮助建造桥梁。建造过程中多次遭遇洪水冲毁桥基,传说有一个棺材精试图阻挠施工。此事被观音菩萨知道后,下凡用脚踏住棺材石,使其无法翻身作怪。此桥最终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建成。</p> <p class="ql-block"> 一个棺材精传说增加了观音桥的神秘色彩。因此观音桥景区内有一个名为“棺材石”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故事二:天下第六泉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观音桥景区有个著名的景点:天下第六泉,本名为招隐泉。<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水色清碧,其味甘美,</span>唐代的茶圣陆羽到此品尝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评定为“</span>天下第六泉。此泉泉水旱季不枯,雨季不溢。位于庐山市观音桥边,旁边有陆羽亭,曾是陆羽隐居煮茶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名士邹士驹写过一首《招隐泉》的诗:“龙首清泉味无穷,长流清韵此山中。古今招隐何人至,只有苕溪桑苎翁。”意思就是这样好的一眼泉水无人问津,从古至今招隐泉只招隐了自称桑苎翁的陆羽。</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三:陆羽在此写《茶经》。</p><p class="ql-block"> 相传,陆羽为品定天下名泉,曾于唐上元年间,登上匡庐,下康王谷,寻找好泉,经反复品评,定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此后,他准备到栖贤寺休憩数日,走在通往栖贤寺的幽静小路时,看见一座石筑小亭,便进亭休息。一踏进亭子,一股清凉感扑面而来,这时他听到犹如跌落玉盘的泉溪之声,循声而寻,原来亭内有一眼泉水,陆羽从怀中取出随身携带的小陶杯,酌满泉水,细细品尝,清冽中蕴含甘甜,清凉爽口,气畅神怡。这泉好水的发现,使他喜出望外。此后,他常来这座亭子里取水烹煮云雾茶。经招隐泉烹煮的云雾茶水,汤色清亮,醇香持久。最后陆羽将招隐泉评定为“天下第六”。</p> <p class="ql-block"> 此后一段时日,陆羽就在石亭旁一边撰写《茶经》,一边饮用第六泉烹煮的庐山云雾茶,专心致志,如痴如醉,真是“翁在野亭醉,皆为泉入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