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的记忆与失落

山中乡里巴人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时常思索,是否真的需要管住自己的嘴,少吃些,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活得更长久些呢?曾经那碗充满家的味道的西红柿鸡蛋汤,如今再品尝,却让我感到无比陌生。这道简单的家常汤,承载着多少人的回忆,可现在,想要吃到正宗的,却变得如此奢侈,或许从此就永远消失了。那浓郁的酸甜滋味,仿佛只存在于遥远的记忆里。这是因为现在的西红柿,大多都是高科技的产物,它们虽然外观完美,却失去了那份天然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生活,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拥有了许多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那宽敞明亮的洋房,时尚帅气的洋车,还有一份让人羡慕的体面工作。身边的伴侣和朋友,都有着独特的气质,像是舞台上精心表演的演员。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一切背后,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味蕾的享受。曾经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味道,如今变得难以寻觅,仿佛被现代生活的喧嚣所淹没。</p> <p class="ql-block">我想到孔子说过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像一颗古老的种子,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至今仍散发着无尽的智慧光芒。食物对于人们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的寄托。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人们为了那一口热腾腾的食物而忙碌着。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街边小吃摊的烟火气开始升腾,那熟悉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滋味。无论是简单的粗茶淡饭,还是丰盛的大餐,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见过那些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顶着烈日,挥洒着汗水,只为了收获那一季的粮食。还有那些在厨房里忙碌的主妇或主夫们,精心准备着家人的每一餐,那里面包含着无尽的爱与关怀。食物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p> <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是啊,吃着五谷杂粮的我们都是凡人,都是民众。而那些神仙,是超凡脱俗的存在,他们喝风也能生存。可如今,我们的农产品,似乎已经离不开科技的助力了。农药、化肥、膨大剂、甜蜜素、催熟剂……这些在田间地头、果园菜园里都展现出了科技的威力。现在人们说,只要当时吃不死人,就是安全的,至于以后得什么病,那都是自己的抵抗力差、免疫力低的缘故。为了推广科技,又要教育人们去吃这些高科技食物,于是就制定出许多标准,不过是让人无奈地一笑。香烟里加纸,说是为了节约烟草、节约资源,而纸也是抽不死人,这是国标;还有勾兑酒、食品添加剂等等都是国标。现在的农村是青壮年都离开了农村,去城里务工,家中也只有老头老太了,他们种了一辈子地,现在也种不动了,所以多数土地也只能是抛荒。中国人口多,14亿啊,这么多的人要吃要喝,不能再像万恶的旧社会那样饿死人吧,所以必须是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来解决吃的问题。我们这些人吃饱喝足了,至于下一代有什么安全、好吃的,那就不关我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几千年的传统美食,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渐渐变了味。那曾经香浓的鸡汤,如今喝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曾经营养丰富的豆浆,也似乎失去了原有的醇厚;过去的西红柿从地里摘下来就能吃,那种酸酸甜甜味别说有多美,现的西红柿如果你的牙齿不太好,生吃的话你可能咬不动,给小孩来个西红柿炒鸡蛋,你得先用高压锅将西红柿高压了再炒才行。现在的西红柿你放一两个月都都不会坏的,西红柿的内部也如同如今城市建的框架结构楼房似的。过去我们老家种的苞谷,做出来的饭是舍黄金黄的,老远就能闻到香味,现在不行,怎么吃都吃不出过去的味道。说句笑话,过去的男人,三妻四妾还不满足,还得逛青楼,那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而现在呢,男人娶一个老婆还天天挨老婆的骂:“你个没用的东西,你天天吃的是啥子嘛,一到晚上就那么虚。”这真是让人无语,我实在是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变味的美食,是否也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