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我去靖逸村探望姨公黄业就,与他聊起了过去三年靖逸村担架队的情况。<br><br>关于担架队的具体参战人数,一直存在不同说法,有的回忆说是48人,有的则说是45人。为了弄清真相,我请姨公帮忙收集担架队的初版名单。姨公对此非常重视,几周来一直在忙碌地整理资料。<br><br>这天,姨公小心翼翼地将折成纸条的名单展开,自豪地告诉我:“一共有47人。”这份名单上整齐地写着每个担架队参战民兵的名字,按生产小队的顺序排列,折痕正好将名单分隔开来。从名单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生产小队有4名参战民兵,这可能与当时分配的支前名额有关。8队只有一名参战民兵,因为8队人口较少,只有几户人家。而人口较多的小队,如11队和12队,名额则相对多一些。<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靖逸村新村部夜景</font></h3> 靖逸村的担架队员们通过聚餐来纪念支前的岁月。他们觉得去饭店吃饭费用高,而且不够尽兴,于是从202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人出资一百元,自己动手准备饭菜。这一百元通常来自他们的慰问金和参战补贴。起初,几位热心的队员提议并讨论后,决定组织这样的聚餐活动。大家都觉得,几十年过去了,如果再不聚一聚、聊聊天、回忆往事,等到更多人离世时,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于是,通过手机临时通知,大家便聚到了一起。他们的聚餐不仅是对支前岁月的集体回忆,也是对遗忘的一种自我抚慰。面对长期缺乏外界关注的现状,一些人还会引用革命先烈的事迹,认为应该学习抗美援朝的英雄,不争名、不图利。可惜的是,他们往年的聚餐并没有留下合照。<br><br>姨公还带我参观了报名支前、备战训练的老村部,以及现在的新村部。担架队捐赠的自卫还击胜利纪念品都陈列在村部二楼的村史馆里。<br><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靖逸村村史馆</font></h3> 靖逸村村支书罗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今年春节已经安排了摄影师,为健在的担架队员拍摄集体照,并计划将他们的故事和捐赠的纪念品做成一个小展区,以留存历史,丰富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村里的文化生活。罗支书认为,老人们最需要的,是对他们参战卫国的承认、认可与记忆。此外,村里还准备包一辆小巴车,带担架队员们前往龙邦,参观当年的战场,回忆那段激情岁月……<div><br></div><div>有关靖逸村担架队支前参战的回忆,请读者移步美篇文章《南疆1979:靖逸村担架队鏖战越南两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