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歌怎么写?</p><p class="ql-block">一、捕捉和塑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p><p class="ql-block">写诗要用形象思维。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像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 因此他又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 捕捉到形象就要靠灵感。</p><p class="ql-block">(二)诗是想象的表现</p><p class="ql-block">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 ”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 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 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 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p><p class="ql-block">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 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需要强调的是:诗中的诗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为表现情感、情绪、情趣服务的,诗的情感性重于形象性。离开抒情去胡乱堆砌形象,只能损害诗歌。</p><p class="ql-block">诗歌怎么写之三</p><p class="ql-block">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p><p class="ql-block"> 1、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p><p class="ql-block">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p><p class="ql-block">2、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p><p class="ql-block">3、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多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代诗歌创作需要经历“五重门”,不可或缺的元素和技巧。</p><p class="ql-block">1.细节支撑、</p><p class="ql-block">(抽象与具象)</p><p class="ql-block">2.语言陌生化、</p><p class="ql-block">(用自己的诗歌语言,有辨识度)</p><p class="ql-block">3.学会留白、</p><p class="ql-block">(跳跃性思维,不要顺着逻辑讲故事)</p><p class="ql-block">4.使用意象、</p><p class="ql-block">(造象为主题服务)</p><p class="ql-block">5.寻找诗眼。</p><p class="ql-block">(地标建筑。一首诗的灵魂)</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一首好的现代诗必备的结构有四个要素,即:陈情、叠叙、承转、送达。</p><p class="ql-block">陈情:即铺垫部分。包括场景物景交代、特定情绪与感情交代;</p><p class="ql-block">叠叙:即递进部分。在“陈情”的基础上,继续陈述和校对,将情绪和情感垫高、垫厚,具有一定势能;</p><p class="ql-block">承转:即承接“陈情”“叠叙”的转折或转向部分。在已渐高涨和饱满的情绪和情感基础上,发生语句和意象反(翻)转,给下一步诗歌创造意象和提升意境、抵达高潮作充足的基础准备;</p><p class="ql-block">送达:即诗境高潮部分。</p><p class="ql-block">掌握这些技巧,你才会写好现代诗。有时间我再用具体事例说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期重点:考虑到创作需要一定周期,时间过紧不利于作者“深耕细作”。同时,一篇文章容纳太多诗作和评语,会增加读者阅读负担,不利于学习吸收。所以从本期开始,尝试采用对同一技法诗作分批的方式,每期按照写作顺序只点评发布几篇,确保易消化、好吸收。同时,继续保持“高批判”精神,专找问题,挑毛病。</p><p class="ql-block">优选好诗:</p><p class="ql-block">(排序不分先后) 盲女诗/田浩国 她不是这山村第一个盲女或许也不是最后一个 布谷鸟的叫声里她在分辨麦浪的金黄,天的蔚蓝还有山那边小河、道轨、舞鞋,和那架钢琴昨夜睡着时弹奏的 车转过去两道山口了还能看见山坳地头那两道彩虹 【诗友评点】害虫:田童鞋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把同题或作业写得很生活,很真实的感觉。本课诗技用得恰当。 【评点】1.利用盲女屏蔽了视觉来写视觉,思路相当好。2.她在分辨麦浪的金黄——我想改成“她在分辨麦浪的黄金”,以打破和“天的蔚蓝”的并列感,诗诗句错综一些。3.结尾的“两道彩虹”究竟是什么呢?引人遐想。我常说:“诗既要好懂,又要不好懂。”就是这个道理。 朝如青丝诗/木矛 母亲的黑发在轻轻拾起落入婴儿车的樱花时有几丝落在酣睡粉脸上 奶奶推着车子离开海岸落日将夕阳拉得很长 【诗友评点】古月:整首诗不错,未发现藏起我。 【评点】粗看很温婉,细看有创新点和学习点。1.落日将夕阳/拉得很长——太阳只有一个,这还不说,落日和夕阳本来就是一码事,这样的表述,先不说意义,但就形式来说,就很有亮点,有意思。这提醒我们,要时刻警醒语言的惯性,现代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语言的试验。2.语言的顺序也是可以被诗人“随意”摆弄的魔方。母亲的黑发在轻轻拾起落入婴儿车的樱花时有几丝落在酣睡粉脸上如果不改变语序,这些诗句应该这样写:母亲在轻轻拾起落入婴儿车的樱花时有几丝黑发落在酣睡粉脸上老杜“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因为语序的“失常”成为千古佳酿。本诗的处理,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几时倾城诗/古月 屋后桃林,我不是那看花之人春已走远离别之难青丝结绾行至大雪归隐 一朵梅香中截取诗句那绝世风华那倾城之恋末了,再荡一荡大江东去黄河九曲 将爱恨情仇酿成烈酒先干为敬拾得已走,我要去会一会寒山 【诗友评点】长河一叶舟:我从这首诗中,读出了豪气,大气。但感觉词语过多,未必说得对,个见。 【评点】[本诗给写作的启迪]我最爱此诗之处,就在于把婉约、豪放两种风格熔于一炉,这种契合是伟大的想象。[本诗存在的不足]一朵梅香中截取诗句——此句略俗。建议改为:一朵梅香中截句。[本期诗技使用情况]未看出使用了本课诗技。 听雨诗/长河一叶舟 如果石头长出皱纹,那它就是一段旧光阴了雨水多的时候,有浪花开在上面 红亭下,仿佛时间越来越慢而清晰起来的雨点,滴滴答答把湿透的地面,砸出了坑 如果坐得再久一些,等一群绿荷,举高夏天的伞这上苍的泪,会把眼底砸出湖砸出海,砸出一圈圈涟漪 【诗友评点】幻:老师好诗,点赞!只是觉得红亭下隐藏“我”的诗技不明显,本人拙见。。 【评点】[本诗给写作的启迪]如果石头长出皱纹,那它/就是一段旧光阴了——这个表态好,诗歌需要有态度。[本诗存在的不足]个别语句啰嗦。如:等一群/绿荷,举高夏天的伞——建议改为:等一群/绿荷,举高夏天[本期诗技使用情况]不明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