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图片:含笑</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含笑</p><p class="ql-block"> 春节到了,难得有较长假期,我们全家决定自驾游。先去哪里呢?女儿攻略出了一条线路。经过一番筹备之后,开车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古都之一。西安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p> <p class="ql-block">西安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为长安文化的代表,西安在历史上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长安城的建设更是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主要包括:</p><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展示了秦朝军队的恢弘气势。</p><p class="ql-block">大雁塔:唐代著名的佛教建筑,见证了当时的宗教繁荣和文化昌盛。</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p><p class="ql-block">华清宫:因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闻名,这里有温泉和美景。</p><p class="ql-block">钟鼓楼:明清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游客可以登楼俯瞰古城风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秦朝开始,西安就成为了都城,之后的汉朝和唐朝更是将西安的辉煌推向了顶峰。这些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西安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根基和丰富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p><p class="ql-block">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印两国的建筑艺术特色。塔身外部采用传统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层叠而上,每层都有檐角翘起,显得气势磅礴。同时,塔身的造型和装饰也借鉴了印度佛塔的特点,如塔刹、相轮等元素的运用,使大雁塔在保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内藏有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典籍,包括佛经、佛像、佛舍利等。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见证了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历程,也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雁塔四层塔室内供奉的贝叶经,这是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取回的真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为了供奉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修建的。它不仅是佛教经典和遗物的存放地,更是佛教文化在中原地区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见证。大雁塔的建设和存在,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与许多历史名人有着不解之缘。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临大雁塔,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赞美了大雁塔的雄伟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根植与传承,不仅体现在古老的建筑、悠久的历史和繁复的仪式之中,更深深熔铸于每一个细微的生活瞬间,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那份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却如同老树发新芽,愈发显得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旁边玄奘雕像</p> <p class="ql-block">给曼宝在大雁塔下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 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大雁塔脚下,为中国唯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为西安地标性景区。其总占地9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p><p class="ql-block"> 2002年8月,大唐不夜城正式开建。2008年12月初,大唐不夜城开始布局招商。2009年4月,大唐不夜城点亮工程启动。次年9月26日,开元广场建成开放,开元盛世及武后行从两大主题雕塑落成。</p><p class="ql-block"> 2018年底,大唐不夜城成为中国11条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之一。12月25日,大唐步行街正式开街。2022年4月30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正式开街。 此后,大唐不夜城不断提升街区品质,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文化IP旅游休闲街区,已经形成“一轴·两市·三核·四区·五内街”总体布局。</p><p class="ql-block"> 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建有贞观广场、开元广场、大雁塔南广场等主要广场以及万国来朝、贞观纪念碑、唐历史文化浮雕柱等主题雕塑。大唐不夜城发展“夜经济”的精神内核为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作为西安的地标性街区和西安名片。</p><p class="ql-block"> 自建成后,被国家部委确认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以及“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大唐不夜城入选首批中国示范步行街名单。</p><p class="ql-block"> 2021年大唐不夜城总客流8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85亿,其全网总曝光量百亿,创造超1000余个就业岗位。</p> <p class="ql-block">街边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种姿态的街边雕塑展示着当年大唐盛世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满大街都是身穿汉服的美姐姐</p> <p class="ql-block">随处都可以见到化妆做头型打扮成唐朝美女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曼宝也有幸到“长安城”走一遭。</p><p class="ql-block">我们之所以决定自驾游,主要原因就是让曼宝走南闯北,经风雨见世面,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大慈恩寺里有一棵玄奘手植的娑罗树子树,我们本想进去开开眼界参观一下,但是进去参观的人太多啦!需排长队。我们望而却步,只能在门口望望</p> <p class="ql-block"> 大慈恩寺,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已有1350余年历史。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大慈恩寺大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4年06月22日,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2015年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陪同印度总理莫迪参观西安大慈恩寺。</p><p class="ql-block"> 2016年5月14日,世界上现存唯一一株玄奘手植的娑罗树子树,经多年培育,成功移植到西安大慈恩寺。</p> <p class="ql-block">火树银花不夜天</p> <p class="ql-block">大唐盛世今再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车里拍到的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西安街景</p> <p class="ql-block">西安的建筑特点是古代厚重的文化底蕴融合着现代元素</p> <p class="ql-block">尚武门</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去广仁寺参观进香的人太多啦!我们排了很长很长的队才进入。进大门之前,寺院的志愿者给每个游客都发了一个红包(一元),太人性化了!</p> <p class="ql-block">广仁寺是中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p><p class="ql-block">陕西地区唯一的一座藏传格鲁派寺院</p><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西巡敕建的佛寺</p><p class="ql-block">达赖班禅进京朝觐的行宫</p><p class="ql-block">进入寺庙后左边是法物流通处,在这里可以购买或领取免费的香火,顺时针进行游览。</p><p class="ql-block">进门一定左边进,不走回头路,右边出!迈门槛时一定越大越好!</p><p class="ql-block">抵达寺庙后,映入眼帘的是八座汉白玉宝塔,这也是藏传佛教特有的标志,转塔时需按顺时针方向。在旁边的游客中心可以咨询是否有免费讲解。</p><p class="ql-block">穿过影壁后是康熙碑亭,碑亭两侧就是放生池,可以看超级大的鱼。而后是观音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千手观音,是陕西境内最大的千手观音像,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p><p class="ql-block">穿过小门首先是长寿殿,此处可以免费结缘无量寿经手抄本和小卡福。</p><p class="ql-block">主殿为绿度母殿,殿上悬挂由康熙题写的《慈云西荫》,在走廊可以转经筒,经筒上刻着的是六字真言,也是需要顺时针,沿着转经筒走一圈,可以祈福消灾。</p><p class="ql-block">主殿西侧为关公殿,在此可以求签。</p><p class="ql-block">主殿东侧为财神殿,供奉的是黄财神。在财神殿左侧可以扫码领取财神卡,右侧能摸神兽,从尾巴开始模到头,然后把手放在口袋里意在招财!</p> <p class="ql-block">这是钟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百年菩提树</p><p class="ql-block">2014年从印度长途跋涉数千公里,耗时三年才移植到广仁寺</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一角</p> <p class="ql-block"> 走马观花般匆匆浏览了西安古城的一个小角落。明天去参观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王陵博物馆。说到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秦始皇:</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者,中国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p><p class="ql-block"> 嬴政为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因父亲在赵国做人质,故生于赵都邯郸。秦庄襄王成为秦国太子后,嬴政被放回秦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47年,嬴政继承王位。公元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叛乱,并铲除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政,起用李斯、尉缭等客卿。自前230年起,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大业。</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21年,嬴政自诩“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称号,被称为“始皇帝”。</p><p class="ql-block"> 政治上,嬴政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社会文化上,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修筑通往各地的道路,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军事上,北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修筑万里长城;南征百越,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10年,嬴政驾崩于沙丘平台,享年五十岁,葬于骊山秦始皇陵。死后由胡亥继位,翌年就爆发了埋葬秦朝的秦末农民战争。</p><p class="ql-block"> 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同时,他推行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妄图成仙、滥征徭役等行为也引发后世争议。</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功高盖世,生前灭六国统一华夏,从此才有中国。死后还留下了一座千古奇迹——秦王陵。</p><p class="ql-block"> 从登基时起,他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历时三十九年。秦王陵墓的具体位置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p><p class="ql-block"> 秦王陵墓的设计独特,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陵墓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经科学探测,陵墓内涌动着秦时期的河流山川,是用40吨水银制成的,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陵墓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著名的兵马俑坑。除了已经出土的部分兵马俑(只占秦王陵的3%)外,秦王陵至今不敢挖掘,再过一百年也不一定能挖掘,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还达不到挖掘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位于秦王陵以东1.5公里处的 兵马俑,就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又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代施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但是秦始皇不用真人给他陪葬,而是用陶瓷人代替真人,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在这一点上,他很有人道主义,值得敬佩!</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这一壮观的考古遗址先后吸引了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974年3月,当地农民在打井时无意间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这一发现揭开了兵马俑的神秘面纱。随后,经过国家有组织的发掘,一号、二号、三号兵马俑坑相继被发现。这三个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埋藏着约8000件陶制车马和兵俑,以及实用兵器万件。兵马俑坑的布局严谨,气势磅礴,仿佛是一个地下军团,静静地守护着秦始皇的陵寝。</p> <p class="ql-block">一号坑最大,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达14260平方米,是步兵部队的主要陈列地。坑内作土棱与坑道栉比相间布局,东端设开阔的前厅。厅内整齐有序地埋藏着由武士俑组成的横队和由数千件武士俑和多辆驷马战车组成的纵队,面朝东方,象征着军阵的前锋。武士俑们身着战袍,背挎弓箭,或手持兵器,表情肃穆,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陶马高1.5米,长2米,体形健硕,肌肉丰满,昂首伫立,鬃毛分飞,表情机警敏捷,匹匹都像是奔驰战场的骏马。</p> <p class="ql-block">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平面略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此坑埋藏兵马俑约1400余件,木质战车89辆。兵马俑亦面朝东方,其兵种、阵容、造型及姿态等方面,均比一号坑丰富多彩。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生动地展现了秦代军队的多样性和灵活性。</p> <p class="ql-block">三号坑最小,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埋藏木质战车1辆,陶马4匹,武士俑68件。武士俑作环绕周壁、面内相向排列,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军事指挥部。这个指挥部虽然规模不大,但却起到了统揽全局、指挥若定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格魁伟,体态匀称。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步兵俑身着战袍,背挎弓箭;骑兵俑大多一手执疆绳,一手持弓箭,身着短甲、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准备随时上马拼杀;车兵俑有驭手和军士两种,驭手居中,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战车两列,保护驭手;弓弩手张弓搭箭,凝视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将军俑神态自若,表现出临阵不惊的大将风度。这些陶俑的制作工艺极为精细,从面部表情到服饰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时空的勇士,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是彩色的,五彩缤纷令人震撼,尤其是那种紫色(是现代科学都无法达到的,被誉为中国紫)更加鲜艳夺目。但是没过多久色彩脱落变成现在看到的灰头土脸的样子了,因此尽管用科学仪器已经探测秦王陵的具体位置以及规模,国家却不敢挖掘,生怕保护不好使这座隐藏着千古惊天大秘密的地下宫殿毁于一旦。</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的考古发掘不仅揭示了秦代军队的规模和编制,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秦代社会生活的珍贵信息。仔细观察每一尊兵马俑,你会发现它们的衣饰纹路、姿势、所持兵器各有差异,甚至脸型都各不相同。有“国”字、“申”字、“甲”字等多种脸型,再加上表情、眉型、胡须、发型等的变化组合,可谓是千人千面。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制作方式,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然而,秦代的工匠们却凭借精湛的手艺和严谨有序的管理方式,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壮举。</p> <p class="ql-block">秦代的手工业生产采用了“物勒工名”的质量管理制度,即在器物上刻上制作者的名字,以便考察其责任。这一制度在兵马俑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及兵器上,能找到不少制作者的名字。这些名字不仅记录了工匠们的辛勤劳动,也见证了秦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严谨态度。</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的制作过程经历了雕塑、焙烧、画缋等多道程序。首先,工匠们选取优质的陶土,经过反复揉捏和摔打,使其变得柔软而富有韧性。然后,他们根据设计好的图纸,用模具或手工雕刻出陶俑的初步形状。接着,将陶俑放入窑中进行焙烧,使其变得坚硬而耐用。最后,工匠们还要对陶俑进行细致的彩绘和装饰,使其更加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兵马俑的出土不仅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秦代科技水平的实证材料。例如,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上广泛应用了青铜涂铬防锈技术。这种技术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能够有效地保护兵器免受腐蚀。然而,这种技术在汉代以后就逐渐失传了。直到1937年,现代镀铬技术才在德国产生,并以专利发明载入了史册。秦俑坑出土的兵器还明确印证了秦简中关于“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是一种标准化概念。秦人在标准化实践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标准化既是秦人管理艺术发展的代表,也是秦代科技水平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此外,兵马俑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秦代服饰、建筑、制度等方面的珍贵信息。例如,兵马俑的服饰和发型反映了秦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兵马俑坑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则体现了秦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而兵马俑的制作和管理方式则揭示了秦代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和严谨性。</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代历史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宝贵信息。这一壮丽的考古遗址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如今,兵马俑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还可以感受到那段辉煌历史的震撼和魅力。兵马俑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因兵马俑景点游客太多,我没能仔细参观拍照,本来想第二天再来,但是查天气预报得知,西安晚上有大雪。我们还要驾车南下四川啊!沿途下榻的宾馆早就预定好了,如果下大雪,高速封路不能走就糟了!而且雪后路滑不安全。还是连夜逃离吧!再见了,西安古城!等有机会再来感受你厚重的历史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