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苏州世遗园林

钟田(田中艾美)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已经游遍了9座苏州世遗园林,并通过相机,把她们秀丽的身影尽收囊中。据说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只有9座园林入选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在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苏州的园林,如同古时的江南才女,风姿绰约,慧中秀外,精致、婉约、淡雅、恬静。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点缀假山树木,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古典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尤其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又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p><p class="ql-block"> 这9座苏州园林,您都去过了吗?</p> 苏州世遗园林之一 • 拙政园<br>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献臣,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在苏州古典园林之中面积最大,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整座园林池广树茂,旷远明瑟,有清逸疏朗的江南水乡风情。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远香堂”为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原为园主宴饮宾客之所。“远香堂”面阔三间,面水而筑,堂北有宽阔的临水平台。每至夏日,荷花满池,粼粼清波,清香四溢。故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意,以为堂名。 <p class="ql-block">苏州世遗园林之二 • 留园</p>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始建。这座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庭院深深,峰石多姿,尤其是园林中的冠云峰为最。 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中、东、北、西四个不同的景区。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东部以建筑艺术著称,庭园重重,是园内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为苏州园林中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其中“五峰仙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号称“江南第一名楼”,五开间,硬山顶。名取李白诗“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林泉嗜硕之馆”为鸳鸯厅,厅中间以红木银杏屏门,两边以圆光落地罩把厅分隔成南、北厅,落地罩雕镂剔透,装饰考究。 <p class="ql-block">苏州世遗园林之三 • 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始建于南宋时期,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小园的极致。</p> 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最值得细细鉴赏的当属"万卷堂"的砖雕大门楼。细砖精雕门楼,雄居苏州古典园林之最。 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万卷堂,藏书万卷之堂。大厅是园林建筑的主题,过去为园主办事与接待宾客之处。 梯云室落地门罩,黄杨木镂刻双面鹊梅图,雕工极精。 苏州世遗园林之四 • 环秀山庄<br> 环秀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272号。原为五代钱氏金谷园故址,几经易手,多次扩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7年)更名环秀山庄,又名颐园。环秀山庄整体布局以假山为主,水池为辅,山水相依,庄园虽小,却极有气势。 环秀山庄以假山堆叠奇巧著称,清叠山名家戈裕良所堆,小中见大,巧夺天工,为中国园林假山中第一佳构,被誉称“苏州三绝”之一,又被誉为“独步征轲”。 苏州世遗园林之五 • 沧浪亭<br>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沧浪亭街,为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所建,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外临清池,以园内外景物交融取胜。 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石柱飞檐,古雅壮丽。沧浪亭系宋代文人苏舜钦所创,亭柱石刻联珠独点其妙,“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不仅叙说了沧浪亭的建亭过程,也写尽了沧浪亭情景交融的风月山水。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内的景色多不加雕饰,以自然为美,山水相宜,表现得法,宛如自然风景。复廊在分隔内外的同时,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被人们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 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苏州世遗园林之六 • 狮子林<br> <p class="ql-block">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23号,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为天如禅师而建,是元代园林的代表。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整座园林以叠山著称,园内湖石大假山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有石品洞天之美誉。</p> 民国六年(1917年),上海颜料商人贝润生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并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整修 。贝润生1945年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1953年,贝焕章及亲属将狮子林捐献给新中国;1954年,狮子林花园及祠堂主体部分经修缮后向公众开放 。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 <p class="ql-block">苏州世遗园林之七 • 耦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耦园,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6号,为清朝初期,保宁知府陆锦始建,后归安徽巡抚沈秉成。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寓夫妻双双归隐田园之意。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耦园布局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分为中厅、西花厅与东花园三部分。</p> 东花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总称为“城曲草堂”。 东部园中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系明末张南阳所叠,与上海豫园假山几无差别。 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 苏州世遗园林之八 • 艺圃<br> 艺圃,又名醉颖堂、药圃,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为明嘉靖年间,礼科副使袁祖庚始建,又先后归文震孟.姜採,三位园主均以高洁的人品为时人所重。艺圃总占地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前为住宅区,宅西为园林。 艺圃保存了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以简练疏朗、自然质朴取胜,可称明代住宅园林中的佳作。 住宅区前后厅之间均有院落,以砖雕门楼贯通。构筑精巧,园景幽致,且为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园林水池居中,风格自然质朴,园中有最大水榭延光阁。 <p class="ql-block">苏州世遗园林之九 • 退思园</p> 退思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古镇区新填街234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该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官返回故里后建造,园名引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占地面积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是小型园林的典范。布局因地制宜、横向展开,西向东依次为外宅-内宅-中庭-内园,园内景环池贴水,以飐水园著称。 住宅由门厅、茶厅、正厅及家人居住的两幢小楼组成。中部庭院是住宅和花园之间的自然过渡,主要是用来作待客之用。庭院是以回廊围合而成,院南建有迎宾馆、岁寒居,做主人会客、宴客之处;院北建有坐春望月楼,是供客人居住。 院内有旱船和花木小景,院东有月洞门通往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