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仙都揽胜拜祖

怡然

<p class="ql-block">缙云仙都景区是我们的最后一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缙云仙都景区还是属于</span>丽水市,我们从松阳到缙云,仍然没有走出丽水,丽水真是一个好地方!</p><p class="ql-block">浙江丽水,这片被自然之神特别眷顾的土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幅绝美画卷,静静地铺展在华东的腹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旅人驻足、沉醉……</p> <p class="ql-block">从松阳四都陈家铺到仙都景区,已经到了晚上,景区马上就要关门了。我们住车在景区门口的农家院,住宿、吃饭,然后在沉沉的夜色中探访了景区的大致概况。</p><p class="ql-block">关于仙都景区:总面积5.23平方千米,由鼎湖峰、小赤壁、仙都观、倪翁洞、朱潭山等五大景点组成,素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美誉。景区拥有单体石柱“天下第一笋”鼎湖峰;火山喷发通道遗址“凌虚洞”;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天下第一祠”黄帝祠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轩辕祭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都摩崖题记”;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中国天然影视城”。</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游览了鼎湖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倪翁洞、朱潭山</span>景区,参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天下第一祠”黄帝祠宇……</span>我们在顶湖峰景区只有大半天的时间,只是匆匆而过吧!</p> <p class="ql-block">——朱潭山晨拍</p><p class="ql-block">话说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曾到访此地,惊叹到“真乃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乘兴御书“仙都”两字,于是此地得名“仙都”。</p><p class="ql-block">您看,这种云雾缭绕、仙气飘飘的景象,“仙都”得名名副其实——这是火燕晨拍的朱潭山晨景。</p> <p class="ql-block">朱潭山是仙都景区里特别迷你的一处景点,一湖一堤而已,瞅一眼5分钟,不拍照的人觉得兴味索然,但是想出片的人却能耗上大半天,其实大半天也不行,还得起大早,据说凌晨四点多就得再这儿候着。</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看,岸上的鼎湖峰伟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峰婀娜多姿,随波摆动,真不错!但是,重点不在这,得人为“整景”。</p><p class="ql-block">整啥景呢?在清晨的云雾飘渺中,有肩挑扁担、牵着黄牛的村人从石梁桥上走过——这得花钱雇人。“如果你们运气足够好,能赶得上云雾,也能赶上蹭拍——经常有摄影师花钱雇人置景”——民宿的老板说。</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一个云雾飘渺的好氛围;我们又不够幸运,没能有机会蹭拍,这个早晨没有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钱雇人整景。但即便如此,我们的镜头依然很美!</span></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p><p class="ql-block">晨拍后,我们在宾馆里用过早餐,正式进入鼎湖峰景区,鼎湖峰景点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轻柔地洒在练溪之上,整个世界仿若被一层薄纱温柔包裹,练溪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静谧画卷,宁静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练溪宛如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微风轻拂,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好似无数细碎的钻石在溪面上跳跃闪烁,为这宁静的练溪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仙都石梁桥,照片中的石桥被称为仙都石梁桥。景区沿练溪、好溪沿线有三座石梁桥,由板堰矴步桥、鼎湖峰矴步桥、练溪矴步桥三桥组成。这是一种用凝灰岩石构筑的低水位梁桥,俗称“过水明梁”。</p><p class="ql-block">鼎湖峰矴步桥位于仙都鼎湖峰前,是仙都风景区最主要的过往低水位桥。建于清代,跨好溪,南北走向,长77米,宽0.77米,高0.8米。44孔,每孔用两块条石并列铺设,架在直立的墩石上。</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石梁桥,如长虹卧波,宁静而优美,行走在桥上的游客是最美的点缀。</p> <p class="ql-block">离开石梁桥再远一点,水面则更加平静,澄澈的溪水倒映着岸边葱郁的树木和连绵起伏的山峦,山水相依,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总还是需要点缀吧,怡然来了!</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畔秀美的林木。</p> <p class="ql-block">行走于美丽的练溪边,我们在追寻着什么?就是眼前的鼎湖峰啊!</p><p class="ql-block">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787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鼎湖峰原本与它后身的步虚山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的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据说轩辕黄帝在峰顶用鼎炼丹,鼎重达千斤,把峰压成了凹形,下雨积水成了一片湖——鼎湖。轩辕黄帝升天后,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鼎湖峰。</p> <p class="ql-block">——黄帝祠宇</p><p class="ql-block">原来,鼎湖峰与黄帝竟有如此之渊源!过了顶峰湖,便是黄帝祠宇了!</p><p class="ql-block">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帝祠宇前的第一座亭子,名曰</span>仰止亭。仰止亭取《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意。仰止亭,据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图》载:在童子峰外练金溪畔,约建于明代,当为游人瞻仰鼎湖峰雄姿的仰止之处,后废。台胞李延品、舒寿福两先生捐款重建。新亭是重檐十二柱式,黄帝合宫形,有古朴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书撰,亭内长联,吴亚卿撰书。</p> <p class="ql-block">鼎湖峰还在眼中!其实,在鼎湖峰、朱潭山景区,鼎湖峰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很多游人站在湖边用大拇指去“触摸”鼎湖峰,怡然也凑趣触摸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驭龙亭,据说轩辕黄帝一统天下后,跨江南巡,见此地山青水秀,风光优美,就在此铸鼎炼丹,驭龙飞升,然后遨游天下,广播中华文化,辉映于历史长河,融入于秀山丽水。</p> <p class="ql-block">正对驭龙亭的台阶居中,是一幅名为“龙腾中华”的汉白玉主题浮雕。浮雕正中的游龙,被设计成一幅中国地图的形状,体现了雕刻着的精湛技艺与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宫门前的小广场两侧,立有四块石碑。其中最古老的一块石碑上刻有“黄帝祠宇”四个篆书大字,笔法古拙,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沿着鼎湖石桥走过去,就看到了一座古代式的建筑,这就是黄帝祠宇。</p><p class="ql-block">四柱上的对联写道:</p><p class="ql-block">拓土开疆,大海于斯常叹小;</p><p class="ql-block">经天纬地,高山至此不称尊。</p><p class="ql-block">黄钟大吕丰碑,祠雄南北;</p><p class="ql-block">帝业鸿图华夏,宇冠古今。</p> <p class="ql-block">黄帝祠宇,作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之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被誉为“天下第一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天宝七年(748年),唐明皇李隆基下旨敕改缙云山为仙都山、缙云堂为黄帝祠宇,并把民间联合族祭黄帝的形式上升到官方祭祀。从而与陕西黄帝陵一道形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仙都黄帝祠宇成为南方祭祀朝拜轩辕黄帝、共诉同根同源的重要场所,缙云也成为南方黄帝文化的辐射中心。</p> <p class="ql-block">“人文始祖,北陵南祠”,黄帝的好大形象!黄帝头戴帝王冠冕,长髯美姿,目视前方,身穿华服,双手执笏板,彰显出一代人文始祖的非凡风范。</p> <p class="ql-block">轩辕殿的后身。</p> <p class="ql-block">走过轩辕殿,就是缙云堂。堂中立有从轩辕黄帝到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石碑,碑上刻有每一位帝王的半身像和相关史料介绍。</p> <p class="ql-block">缙云堂中立有从轩辕黄帝到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石碑,碑上刻有每一位帝王的半身像和相关史料介绍。</p> <p class="ql-block">从缙云堂出来,左右两侧各有一条游廊,分别连接两层的游龙轩和龙腾阁。正对缙云堂的是怀祖堂,上下两层,正中自上而下,分别悬挂“怀祖堂”竖匾和“昭穆有序”的横匾。</p> <p class="ql-block">走进怀祖堂,居中是一幅树枝形状的帝祠寻根图。从图中可见,百家姓都是从黄帝、伏羲、神农、炎帝、蚩尤等中华民族先祖中,传承演化而来。</p><p class="ql-block">立柱上的那副“不管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禇卫,百姓万家,入斯祠寻始祖;无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并幽营,五洲四海,来此处问根源”的对联,则是对百姓同源、九州同根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2011年,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参观时,正赶上黄帝大典仪式表演,后台准备中,演出就要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还来不及细看,表演就要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时间有限,没有看完整个表演过程,但表演过程中的气势恢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万卷中华史,千秋黄帝祠。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该来此寻根问祖,朝拜这位人文初祖!</p> <p class="ql-block">再游朱潭山——</p><p class="ql-block">拜谒完黄帝祠宇,我们要返回鼎湖峰景区入口,我们没有时间坐索道上鼎湖峰,接下来还想去朱潭山看过桥表演,这是时下里网红打卡拍。</p> <p class="ql-block">仍然是一幅幅绝美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朱潭山离鼎湖峰步行10-15分钟,路过一座岩山庙,“里面有壁画”,“没有时间看了,表演要开始了,回来再看吧”,火燕说。但是我们在朱潭山看完表演后坐景区车到倪翁洞,没有经过这里,我们便也错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前文说过,朱潭山是仙都景区最迷你的景点,只有一座鹅卵石长堤。但是在这里,杨柳婆娑,长桥横亘,堤上望峰亭,是游摄鼎湖峰倒影的最佳位置;堤外朱潭,是仙都水上乐园。引无数恋人牵手拍摄婚纱让鼎湖峰、好溪水、练金桥见证天长地久的真爱,浪漫多情的长堤成为天下有情人桥,故名仙堤。《仙剑奇侠传]》《绝代双骄》《杨门女将之女儿当自强》《仙剑奇3》《轩辕剑》《宫锁连城》《古剑奇谭》《道士下山》《锦绣未央》等影视剧在此拍摄。</p> <p class="ql-block">晨拍时已是云雾飘渺宛如仙境,只是缺少人为“整景”——桥上没有牵牛挑担而过的场景,其实景区有表演,可以免费观看,上午下午有好几场呢!到这个时候没有云雾的“大白脸”,对于拍摄来说是不理想的。</p> <p class="ql-block">但是,我们作为摄影的门外汉,感觉哪种情形都美!</p> <p class="ql-block">即使是表演吧,那种宁静自然,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您看,在作画者的画笔下,这种美好被完美定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另一座桥,少了很多意境,便也被冷落了!</p> <p class="ql-block">倪翁洞——</p><p class="ql-block">看完朱潭山的表演,我们只有看一个景点的时间,我们选择了倪翁洞,我们很庆幸,这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五老峰——</p><p class="ql-block">前往倪翁洞中遇五老峰。五老峰。仙女峰北边耸立着五座奇岩,其高三至九丈不等,安详肃穆似五位老者,故名五老峰。相传五老即中央黄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原来分别修仙于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黄帝炼丹鼎湖峰后,聚集仙都,每天在此晨沐朝阳、暮浴夕晖,丹成后同升天界。五老峰北田中央有巨石如印,称黄帝印。</p> <p class="ql-block">倪翁洞初肠山山腰岩洞,系原岩坡多易风化的团块状浆屑,经好溪水流冲蚀,形成大小洞穴,又经地壳抬升所致,在这些石洞中,保留着一批珍贵的摩崖石刻群。</p> <p class="ql-block">“当启明时,日光先射”,故名旸谷洞。相传古时有一位倪翁隐居于此,亦名倪翁洞。李阳冰因之写下“倪翁洞”三字,后来游客以此为题材,留下了众多的游记诗文。现存题记中,唐代2处,宋代11处,明代22处,清代7处,民国15处,近代3处,待考3处,共63处。其中,最为著名的当为唐朝著名书法家、缙云县县令李阳冰的“倪翁洞”三字。</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卧于洞中的倪翁了!</p> <p class="ql-block">倪翁,姓辛、字文子,名计然,亦名计倪,春秋蔡丘濮上(河南上蔡、新蔡一带)人。其先晋国亡公子,先拜老子为师,博学,尤善计算。周游列国后,入越拜为大夫。助勾践图强。范蠡师事之,后用其策施于家。乃治产锯万。据传著有《万物录》。</p><p class="ql-block">《史记》称“计然之策七,越用五而得意(减吴)。周元王三年(一473),范蠡奉命至瓯越(温州),筑东瓯城毕,用计然策,辞别越王,自五湖入海。计然亦装疯离会稽。入缙云墟黄帝岩岳修炼而成仙。相传倪翁在此洞收伏千年古猿厂为民造福。</p> <p class="ql-block">李阳冰写下“倪翁洞”。</p> <p class="ql-block">初阳谷。倪翁洞内景观奇特,灯盏洞、米筛洞、读书洞三洞并连,当早晨太阳升起之时,阳光射进洞中,一缕阳光直接穿过不同方位的三个洞,故称为“阳谷三窍”。最北边有“初阳谷”摩崖石刻,为颜真卿所书。“初”字缺一点,是书法家有意为之,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射进来时即可补上这一点。初阳山中有洞似幽谷,洞口朝东,每天清晨初升阳光首先照到,故俗称阳谷洞,又叫朝阳洞。</p> <p class="ql-block">独峰书院——</p><p class="ql-block">独峰书院也在倪翁洞景区内。独峰书院背倚好山,面临练溪,为宋元八大书院之一,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仙都讲学纪念地。淳熙七年,朱熹讲学仙都。嘉定中,叶嗣昌倡创礼殿于笋川伏虎岩麓。咸淳七年,潜说友广而新之,后被明洪武间知县朱成远毁。清同治十二年,南乡百姓选今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元《仙都志》等书载:独峰书院在练金溪西,正对独峰。宋淳熙九年(1182年),晦庵朱先生持常平节上疏劾台守(唐仲友)未报,八月二十二日巡历到缙云县,倘徉于仙都山,以伺朝旨,有:于此藏修,之语。同时,作《追和徐氏山居韵》七绝一首:“出岫孤云意自闲,不坊王事任连环。解鞍盘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朱熹离开后,他的学生建读书堂于仙都岩。南宋宝庆三年(1228年),在青田进士叶嗣昌提议下,人们在鼎湖峰对面的伏虎岩下创建礼殿,作为讲贯之所,以示纪念。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缙云进士户部尚书潜说友拨款扩建,名为独峰书院。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缙云知县何乃容改址在好山脚下的“晦庵先生弥节于此”之处重建。</p> <p class="ql-block">这是立于门外的一组石碑。</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独峰书院的时候正赶上午后的最美阳光,没有走进书院,就已经被这迷人的景致羁绊了脚步。一棵枝繁叶茂的枫树,秋风度与它雍容华贵、色彩斑斓,而它却把所有的爱都释放给书院,只留下斑驳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书院属晚清建筑风格,占地万二平米,主体三间三进,左右厢房各十,北厢房外有禄祠,现为孔祠。</p> <p class="ql-block">这是朱熹讲学处。</p><p class="ql-block">‌独峰书院是朱熹讲学的纪念地‌。朱熹在淳熙九年(1182年)从台州经缙云时,曾在仙都独峰前设帐讲学,因此独峰书院是朱熹讲学的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书院最初是由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通常设立在山林胜地,以藏书、读书和讲学为主要活动。宋代的书院不仅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还逐渐发展为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之一。独峰书院在宋元时期具有着重要的影响。独峰书院作为缙云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对缙云古代的文化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在浙江书院史、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在倪翁洞外有一处问渔亭,吸引人的不是问渔亭的传说,而是问渔亭旁的“问渔亭”“君子石”等题刻,“问渔亭”系民国年间缙云籍著名金石书画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楼村所书。其遒劲秀美无以言说……</p> <p class="ql-block">我们短暂的浙江行6日行,从浙西临安指南村开始,到浙南的缙云仙都结束,行程匆匆,精彩纷呈。浙江,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游而忘返,今后的行程亦在规划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