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澳洲大陆心脏的电报线|劳拉

清华1928女生汇

<p class="ql-block"><b>查尔斯·托德的梦想</b></p> <p class="ql-block">  1855年,查尔斯·托德带着他年轻的妻子,远渡重洋来到南澳大利亚殖民地的首都-阿德莱德,那一年他二十九岁,他的妻子爱丽丝还没满二十岁。</p> <p class="ql-block">  托德的官方职业是天文学家,但他对电报线的热情远胜过对日月星辰的好奇。他对思乡心切的妻子爱丽丝说:“总有一天,我会架一条电报线,将我们和家乡紧紧地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到达南澳三个月后,托德为南澳政府修建了第一条电报线,十二公里的电报线直达南澳的奥戈斯塔港。</p> <p class="ql-block">  三年后,托德开始思考更大的工程,他要把电报线延伸到墨尔本。那时来自伦敦的头条新闻都是先到西澳,再通过汽船送到东海岸,等到东海岸发布的时候早已是一个月之后了。</p> <p class="ql-block">  这条电报线建成以后,墨尔本的记者可以赶到西澳等待邮船的到来,之后乘汽船到阿德莱德,在那里发电报到墨尔本,可以抢出几天的时间。不仅如此,这条电报线也让南澳成为东西海岸的信息中心,并由此带来了很好的经济利益。</p> <p class="ql-block">  到了1855年,托德向政客们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构想,他要穿越神秘的澳洲内陆,把电报线一直修到达尔文,在那里与位于爪哇的国际电报线相连,让孤立偏远的澳大利亚与母国汇合,与世界同步。</p> <p class="ql-block">  托德的构想宏大而美好,但骨感的现实是,从来没有人穿越过那些地区,那时的澳洲内陆,在地图上还只是一片空白。</p> <p class="ql-block">  没有详细的地质、水文资料,在大漠修建电报线就如同在高空建楼阁,更不用提那些可能来自原住民的反对。原住民在那里生活了上万年,他们像捍卫自己生命一般地捍卫着那片广袤而神秘的荒漠。</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一切都将因一个来自苏格兰的探险家的执念而改变。这人就是约翰·麦克杜尔·斯图尔特。</p> <p class="ql-block"><b>首位到达澳洲内陆的欧洲人</b></p> <p class="ql-block">  约翰·麦克杜尔·斯图尔特于1815年9月7日,出生于苏格兰。他在家乡接受了基础教育,后来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p> <p class="ql-block">  1838年,斯图尔特怀着到新大陆发财的梦想,远渡重洋来到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在这里从事土地测量工作。</p> <p class="ql-block">  1860年,一位有影响力的大牧场主詹姆斯·山伯,希望能把他的牛群从南澳赶到达尔文,再从那里装船运到印度。于是,他聘请了斯图尔特为他做丛林测量,由此成就了斯特尔特成为到达内陆中心的第一个欧洲人。</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带着几个随行人员组成探险队,一路轻装地向内陆挺进。探险的道路充满挑战,他们风餐露宿,面对缺水少粮,伤痛疾病和迷失丛林的种种威胁。但这些与他们即将面对的更大的威胁相比,又都变得不值一提了。</p> <p class="ql-block">  荒无人烟的内陆,有许多常年在此各自割据的部落,探险队在这些部落之间行进了六个多月。</p> <p class="ql-block">  1860年6月,当斯图尔特的队伍走进北领地的腾南特克里克時,他们遭遇了跟踪探险队多时的马纳贡谷人的袭击。</p> <p class="ql-block">  他们手持长矛,在探险队寻找水源必经的山谷高处等候,斯图尔特和他的队友们举起了手中的步枪。对峙中,马纳贡谷人的头领投出了手中的长矛,探险队成员也随即扣动了扳机。</p> <p class="ql-block">  一项纪录仔细的斯图尔特,在那天的日记里没有记下到底有多少人在这场冲突中死去,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没有提起过。</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这一定是一场极其惨烈的冲突,因为冲突过后,探险队员已经没有勇气继续行走了,他们放弃了已经走过了三个月的旅程,决定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1860年12月探险队终于回到奥戈斯塔港,此时的斯图尔特已经精疲力尽,走路都困难。</p> <p class="ql-block">  蜂拥而至的记者渴望从他这里获得头条的故事,斯图尔特却只是用沉默代替一切回应。没有人知道他是疲惫到说不动话,还是路途的经历让他不愿回首。</p> <p class="ql-block"><b>又一次出发</b></p> <p class="ql-block">  回到南澳的斯图尔特,暂住在他的雇主詹姆斯·山伯家修养,他躲在房间里拒绝出门。9个月的荒漠之旅摧毁了他的身体,城市的平淡生活让他意志消弱,沉浸在酒精之中的斯图尔特变得愈发虚弱不堪。</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探险队的经历,上了各大媒体版面的头条。大多数人把他的探险当作惊悚故事来听,但那个一心要修电报线的查尔斯·托德,看到的却是可以讓他梦想成真的人。他需要斯图尔特帮助他尋找到一条由南向北穿越澳洲内陆的道路,他要在这条路上架起他梦寐以求的电报线。</p> <p class="ql-block">  托德了说服议会出资支持斯图尔特再次上路。</p> <p class="ql-block">  有了政府的出资,斯图尔特这次组织了更多的人和物资。有了上一次遭伏击的经验,探险队这次增加了武器装备和急救物资。不过,这次斯图尔特有了竞争对手。</p> <p class="ql-block">  澳大利亚在1901年实现联邦制以前,有六个独立的殖民地。它们各自为政,相互竞争。在南澳力求修建电报线的同时,维多利亚州也宣布派出探险队,为修电报线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得利于淘金时代的财富积累,维多利亚派出了两倍于斯图尔特的队伍,带着五倍的资源,由伯克带队,提前四个月上路,开始了这场貌似赢在起跑线上的荒漠赛跑。</p> <p class="ql-block">  被激怒了的斯图尔特一扫之前的颓废,下定决心要赢得这场赛跑。作为穿越荒凉内陆的专家,他知道小团队行进会更迅速,也更有胜算。</p> <p class="ql-block">  自1858年算起,这是斯图尔特的第五次探险。他可以通过观察鸟儿的去向,追寻原住民的足迹,研究土地的布局,来确定水源。这种超乎常人的能力是探险家的财富。在荒漠之中,谁能找到水源,谁就是赢家。</p> <p class="ql-block">  四个月以后,斯图尔特再次来到了腾南特克里克,上次探险时遭遇原住民袭击的地方。这次,他们平安地与原住民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  越往北走,环境越艰险,除了水源不容易找到以外,探险队还遇到了之前从未遇到的困难,他们进入了布尔瓦迪灌木丛。</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这一种延绵数十公里的密集灌木丛,灌木上的支杈好似野生的剃刀,走在其中有种被千刀万剐的苦痛,马背上装物资的袋子被锋利的刀片划破,东西散落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探险队距维多利亚河只有不到两百公里,从那里可以直达海岸线。但现在他们必须面对一个痛苦的现实,他无法穿过布尔瓦里可怕的荆棘森林。</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在日记里焦虑地写到:“我尝试了一切可以尝试的办法,我已黔驴技穷了。”</p> <p class="ql-block">  探险队再次放弃了前进,经过两个半月的颠簸回到了原点,斯图尔特也回到了酒精的麻痹之中。</p> <p class="ql-block">  1861年9月23日,回到阿德莱德来几天后,斯图尔特被叫到州长麦克唐纳的办公室,麦克唐纳是一位有远见的人,他支持托德的梦想,下决心将阿德莱德与世界通过电报连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麦克唐纳告诉斯图尔特,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也加入了争夺电报线的竞赛,他们准备开始寻找不同的路线,维多利亚人探险队目前仍旧下落不明。能否最终取得电报线项目的关键,就看斯图尔特能否找到那条神奇的道路了。</p> <p class="ql-block">  仅管此时的斯图尔特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但对内陆的执着和对都市的厌倦,让他选择了再次出发,对于一个探险家来说死在路上是他们随时做好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b>最后一搏</b></p> <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托德给斯图尔特做了明确的要求,探险队要每隔150英里设立一个有可靠水源的中继站,在那里用一根20英尺高,埋入地下18英寸的木桩作为标识,这些将成为未来假设电报线的路标。</p> <p class="ql-block">  带着众望,斯图尔特和他的探险队又一次上路了。不幸的是出发一天后,就传来了斯图尔特被一匹受惊的马踢伤的消息。还没走出阿德莱德,探险队就不得不在原地休整五周,直到斯图尔特能上路为止。</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澳大利亚正值夏季,北方干燥的内陆气温升至40度。一望无垠的荒漠里没有一片树荫可以遮凉,马蹄踏过的地方扬起阵阵的黄尘。为了获得修电报线所需的资料,斯图尔特必须按既定路线行走,而不是追随着水源,这让旅程变得几乎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缺水和沙漠蝇让他染上了严重的沙眼和坏血病。他的睫毛粘连在一起,眼睑向内翻着,眼睛里还不停地流出黏稠的液体与分泌物。他几乎看不清远方的一切,测量工作不得不交给手下来完成。</p> <p class="ql-block">  探险队这次的任务要到达维多利亚河,因此他们必须穿越澳洲最恐怖、最难以战胜的塔纳迈沙漠。为此,斯图尔特在离开阿德莱德以前,特意准备了超大的水袋,希望这些袋子会给他赢得更多的时间,在水源稀缺的塔纳迈沙漠里找到水。</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个超大水袋经过几周的颠簸摩擦,又加上袋内水压的共同作用,袋子的缝合处开裂,走进沙漠不到半天的时间便开始漏水。</p> <p class="ql-block">  探险队这回遇到了大麻烦。露营点水坑中的水已经蒸发殆尽,随身带的口粮也坚持不了多久,队员各个感到疲惫不堪。那天夜里,他们的一匹马也再也无法承受负荷地永远倒下了。</p> <p class="ql-block">  那天夜里斯图尔特在日记中写道:“水袋让我实在太失望了,在21英里的距离里,竟有8个,将近一半的袋子漏水了。”</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面临着进与退的抉择。此时回头,意味着探险的再次失败,继续前进他们可能坚持不到维多利亚河边。</p> <p class="ql-block">  一番挣扎后,斯图尔特决定打破既定路线,改向300公里以外,位于东北方向的罗珀河走去。他对那片地区一无所知,但这条路却是他可以下的唯一赌注。</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的赌注下对了。在跋涉了九个月后,探险队终于穿越了红树林沼泽地。那天是1862年7月21日,这一天欧洲人第一次成功穿越了澳大利亚大陆。</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也是幸运的,他所到达的海滩是数百公里内唯一可到达的着陆点。他们终于为托德的陆路电报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没有在达尔文停留,在到达后的第二天便开始返程。</p> <p class="ql-block">  在回程途中,斯图特的病情恶化到令人震惊。他的沙眼和坏血病让他几乎失明,严重的营养不良让他已经没有力气坐在马背上了。队员们只好在把他放在简易担架上,在两匹马之间抬着他走。</p> <p class="ql-block">  此时,探险队此时的重点转向了如何让斯图尔特活着回到阿德莱德。斯图尔斯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他甚至预期他会在大陆中心,那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山脉中死去。</p> <p class="ql-block">  1862年11月14日,斯图尔特的探险队终于回到了阿德莱德,他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次非凡的跋涉。</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没有死,和他一起出发的所有队员,也都平安归来。他的竞争对手,来自维多利亚的探险队未能完成他们的旅程,伯克队长在途中不幸遇难。这意味着托德的陆上电报之梦有可能成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  托德在奥戈斯塔港迎接了斯图尔特。斯图尔特疲惫的目光显得有些呆滞,没有人听得清他含混不清的自言自语,仿佛这个世界已经与他无关,更仿佛他从未听说过电报线一般。</p> <p class="ql-block">  斯图尔特和托德终究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他们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地方。斯图尔特成为他自己恶魔的受害者,躲在了一家海滨酒店,疯狂地用酒精麻醉自己。而对托德来说,让电报成为现实的奋斗却才刚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b>与时间赛跑</b></p> <p class="ql-block">  1870年,电报线项目被提上了日程。昆士兰殖民也在积极争取电报线的项目,并且已经提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方案。托德需要说服南澳议会,尽快向伦敦提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方案。</p> <p class="ql-block">  在议会里,托德动情地对犹豫不决的议员们说:“先生们,我反复测算过了,我请求你们抓住这个机会。除非上帝让我死去,否则我有信心在两年内,花费12万8千英镑,在南北海岸之间架起这条电报线。让我们不要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感叹,我们本来可以很强大。让我们面向未来,把我们的名字记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  南澳最终战胜了昆士兰,他们承诺自己出资修建这条全长3200公里的史诗级电报线。</p> <p class="ql-block">  托德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组织了最强壮的马匹,召集了一切可以召集的力量,分北、中、南三段同时开工。</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工程队要将电报线,在两年内覆盖斯图尔特探险队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p> <p class="ql-block">  最令托德头疼的是北方路段,北领地连续不断的降雨让施工变成了一场噩梦。工程被迫停工,饱受其苦的建筑工人们厌倦了这里的施工,他们拒绝再做无谓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  1871年11月,英国电报公司赶在了托德之前完成了海底电缆的铺设。</p> <p class="ql-block">  托德意识到他们离竣工日期只剩下一个月,但他们还有将近400公里的路段没有完工,于是决定自己亲自到北方督阵。</p> <p class="ql-block">  托德是个极具领导魅力的人。他身先士卒和善于授权的个性,让士气低迷的施工队受到激励。他告诉工人们,虽然还有四十根电线杆要架设,还有许多公里的路要走,但此时是他们离成功最近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工人们复工了,但电报线比预期竣工时间晚了六个月。当初为了争取到电报线的项目,南澳政府接受了工期拖延的罚款条款。现在,英属澳大利亚电报公司向他们提出了索赔。</p> <p class="ql-block">  如果电报不能通过陆路电报线按时发送,南澳政府的声誉将倍受打击,于是托德决定用一匹快马代替电报线。骑手带着电报信在未联通的地段马不停蹄地狂奔,虽然需要五天的时间,但还是让澳大利亚与英国之间的信息传递,从几个月缩短到了不到一周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但真正让托德摆脱困境的还是英国人的海底电缆发生事故。连接达尔文与伦敦的海底电缆断裂,给了他额外的架设时间。英属澳大利亚电报公司也就此放弃了他们的赔偿要求。</p> <p class="ql-block">  1872年8月,电报线终于竣工了。托德骑马南下,他要在斯图尔特中央山脉的山脚下,发送第一条电报,以此向那位不畏生死地开辟这条道路的苏格兰探险家 - 约翰·麦克杜尔·斯图尔特致敬。</p> <p class="ql-block"><b>与世界相连</b></p> <p class="ql-block">  站在荒芜的澳大利亚内陆中心,托德将便携式继电器连接到电报线上,向阿德莱德发出了第一条信息:“电报线已竣工。”</p> <p class="ql-block">  托德静静地坐在旷野里等待着回复,沙漠蝇飞舞发出的嗡嗡声是他唯一的陪伴,时间显得那么漫长。</p> <p class="ql-block">  不知过了多久,发报机突然传来的嘀嗒声唤醒了沉思中的托德,也宣告了电报线的正式接通。托德收到了首席秘书的第一封回复:“请接受我的祝贺,你的一切麻烦终于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托德是幸福的,他开心地大笑着将礼帽抛向空中,仿佛苦读的学子终于完成了学业一般,把一切的辛苦随着帽子抛向九霄云外。</p> <p class="ql-block">  那天,托德与阿德莱德之间电报聊天了几个小时,直到暮色降临,托德才意犹未尽地发了最后一封电报:“晚安。”</p> <p class="ql-block">  澳大利亚陆路电报线开通了。两个月后,英国人修复了海底电缆,澳大利亚从此与世界相连,再不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孤立大陆。</p> <p class="ql-block">  此时,那个让电报线成为可能的斯图尔特,早已告别人世,他没有机会看到他为之奋斗过的电报线的开通。</p> <p class="ql-block">  1862年完成了内陆穿越的斯图尔特回到阿德莱德,六次内陆探险耗尽了他的体力,也消磨了他的意志,酒精成为了他唯一的寄托,人们对他的赞誉很快变成了嘲笑。</p> <p class="ql-block">  1864年,斯图尔特黯然地离开了他生活了24年的澳大利亚。两年后,他无声无息地在伦敦去世,享年50岁。</p> <p class="ql-block">  那位曾经开辟了贯通澳大利亚中心道路的斯图尔特,在异常低调中被安葬,没有豪华的仪式,也没有对他伟大壮举的认可,只有七个人参加了他的简陋葬礼。</p> <p class="ql-block">  不过,澳大利亚终究没有忘记这位为澳洲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探险家。除了澳洲中央山脉以斯图尔特命名以外,1940年沿着他的足迹开建的国道也被命名为斯图尔特国道。</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号称澳大利亚最寂寞的国道,似乎映衬了斯图尔特孤独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这又是另外的故事。<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0gou6x"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两人一狗行万里 旷野深处知澳洲-1|劳拉</a></p> <p class="ql-block">上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h6ilh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新斋往事:清华理工男对女生宿舍的臆想|铎哥</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一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nnv9ki"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为别人带来不同|刘芳</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者上一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3q87m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拉里马小镇神秘失踪案2️⃣|劳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