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文化专栏(七):江西丁家传统建筑又添新页

丁国兴05

(一)传统建筑“新品牌” <p class="ql-block"><b> 瑞昌市人民政府公告</b></p> <p class="ql-block">瑞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传统建筑名单的通知</p><p class="ql-block">发布日期: 2025-01-22</p><p class="ql-block">各乡、镇人民政府,湓城、桂林、赛湖街道办事处,秦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大德山公益林场,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驻市各单位:</p><p class="ql-block">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落实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及时扩充保护对象、丰富保护名录等有关要求,以及九江市委组织部等七部门制定的《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整体推进方案》要求,扎实推进我市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的保护,加强传统建筑保护和利用管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b style="color:rgb(237, 35, 8);">确定丁氏宗祠等1栋建筑为我市第一批传统建筑(详见附件),</b><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现予以公布。</span></p><p class="ql-block">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江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做好传统建筑保护管理,按照要求设置明显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范围,研究落实传统建筑保护利用措施,切实做好我市传统建筑保护管理各项工作,要强化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宣传,大力普及保护知识,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附件:瑞昌市传统建筑调查名录汇总表</p><p class="ql-block">瑞昌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1日</p> (二)旧文“新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春走基层】大屋丁里故事多</p><p class="ql-block">要闻2024-02-03 </p><p class="ql-block">来源:瑞昌市融媒体中心</p><p class="ql-block">跨过范镇河,过良田、经长春,在石虎山山脚下,便是范镇长春村大屋丁,一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古村。2月1日,因着8块古牌匾,全村12大房头、150余户代表全村近600口人齐聚村里,共同追根溯源,传承先贤佳风,共促大屋丁焕新颜。</p><p class="ql-block">大屋丁旧称石虎庄,以庄之东南半里许有石虎山盘踞而得名。后经繁衍,人口剧增,乡里均称为大屋丁家,大屋丁由此而来。大屋丁有着一段段令后人引以为豪的故事。最引以为豪的当数“进士第”。根据《同治瑞昌县志》记载,石虎山丁正文上榜进士第。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是科举功名的最高成就。不仅如此,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理念一直根植大屋丁人的血脉之中,细数大屋丁历代读书郎中,有进士、举人各1人,太学生等各类秀才功名共计27人。这其中尤以为赞的是大屋丁历来留有一块20余亩的水田,专供村里家中贫困上不起学堂的学子,20余亩水田内稻谷大家一起帮忙耕种,收益则全部用于供贫困学子读书。据80岁的村民丁显书回忆,他的父亲早些年一直负责这件事情,每年都帮扶困难学子读书,后因战乱才被迫停止,大屋丁人对教育的重视可见一斑。如今,大屋丁有博士2人、研究生6人、本科生50余名,可谓不愧先祖。</p><p class="ql-block">大屋丁人引以为豪的第二件当数“义行可嘉”。“义行可嘉”说的是大屋丁祖上丁利型。据史料记载:壬子岁,匪氛昌炽,县令议修城防。丁利型悉心部署,仅2月便全部竣工。县令欲以嘉奖。丁利型婉拒,表示:“此小义务耳,安足挂齿?”于是,郡守陈公书匾额“义行可嘉”的匾额。许是见贤思齐,又或是耳濡目染,大屋丁人历来热心公益,以助人为乐为人之根本,长久以来一直乐善好施。过去,大屋丁至附近村庄无桥、需涉水而过,十分不便。每每遇水,大屋丁有专人守在水边,从山后砍来树木,并做调整,将其置于水中,用绳索绑着固定,帮助邻近村民过河,免去涉水之苦,为附近村民所称赞。</p><p class="ql-block">“旌表节孝”是第三件引以为豪之事。据《同治瑞昌县志》卷之八——人物记载,石虎山丁氏列入节孝录的有两人、有两座“节孝”牌坊;《丁氏宗谱》记载本族有2位太婆节孝。据大屋丁组长丁伏成介绍,大屋丁历来尊老,尤其敬重德高厚重老者。村里有老者去世,从不请道士做法,一般由族中老者与家属商议后事,足见年长者在家族中的地位。放眼参加聚会的老者,衣着干净保暖,且有青壮年陪伴在侧,孝顺之情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8块牌匾、8个故事,无不彰显大屋丁先贤的珍贵品质。先贤佳风值得称赞,后辈更当发奋图强。重温大屋丁先贤事迹后,村民丁显艳内心热血澎湃:“我心里高兴啊,帮我完成心愿了。”原来,他曾参与第一次梳理石虎山丁氏源流,如今,新一辈修古祠、古牌匾、续族谱,让丁氏后辈知来路、承优品,了却老一辈人心愿。“丁氏后人丁达利坦言,大屋丁和其他大村比并不大,村集体经济暂时也不发达,土地大都流转出去,但村里人团结友爱,读书人勤奋好学,做生意的诚实守信。未来,将与村民一道集思广益,共同建好秀美大屋丁。</p><p class="ql-block">(陈娜 实习生 陈瑾)</p><p class="ql-block">编辑:李一琦</p> (三)22年7月访瑞昌“进士第” <p class="ql-block">为了尽早完成《江西丁氏文化》一书,暑假伊始,2022年7月8日便轻装出行,从赣州直奔九江瑞昌市,探访江西丁氏始祖文通公始迁村。由于天气炎热、也或许疫情,复兴号列车上,旅客并不很多。</p><p class="ql-block">长期养成“宅书室”习惯,并不喜欢到处跑的我,为了有第一手、第一印象的资料,还是想起了下放当知青时,“锄禾日当午”的情景,毅然决定出行。</p><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零九分,列车准点到达,扫码、出站。</p><p class="ql-block">立希会长、立雄、忠象宗亲都已站在炎炎烈日下候迎。热情的立希会长,希望我们先休息,后知道我们决意立即出发后,便从小商店,抱了一捆矿泉水,立象启动車子,直奔光明红罗帐文通公始迁庄。</p> <p class="ql-block">到了红罗帐始迁庄,更给我加深了江西各房始祖,到江西后,都特别注重选择风水宝地安家乐业的印象与认识。他们看重山、看重水,看重环境,休养生息,繁殖后代。正因为如此,所以江西丁家人,才能人才两胜、兴旺发达。</p><p class="ql-block">下午三时左右,顶着一天中30多度的最高温,离开始迁庄又继续前进约12公里,来到了文通公后裔所居住的石虎庄,一路上,公路两旁的一片片菏花田池,使人心旷神怡,不由得使人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屋丁,进到石虎庄古宗祠,眼前一亮,见到了江西乃至全国都有特色的古宗祠—进士第。</p> <p class="ql-block"><b>在“进士第”大门口的合影:右二为瑞昌丁氏会长丁立希、右一为宗亲丁伏成、左一为丁忠象,宗亲冒着酷暑陪同考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宗亲丁伏成向我们介绍,此祠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819年前后,有二百多年历史,长80余米,宽度不一,最宽,祠大门口处8米,然后有的地方7米,有的地方5米,祠堂不是一条直线,似S型,且有六个天井,下底井池有长方型、有竖形两种,从尾部向前看,下底井池为竖井、横井、竖井、横井、横井、横井。虽然,现在我们在文献资料上,没有找到先祖设计和表现的意图,冥冥中,我似乎觉得</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一条龙的象征,六个井池代表龙的骨胳,橫井是龙的肋骨,竖井是龙的脊骨,这宗祠就是一条巨龙,龙的祠,祠的龙。</b><span style="color:rgb(1, 1, 1);">瑞昌紧靠万里长江,长江、龙;龙、长江,两者往往紧密相连,往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实即,也是中华丁家的象征。瑞昌,受长江、龙文化熏陶,把龙文化用宗祠来加以体现,充分地揭示了我们中华丁氏先祖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先让我们从祠的尾部往前看。</p> <p class="ql-block">再上传二段视频。</p><p class="ql-block"><b>从宗祠尾部向宗祠前端拍摄的视频。</b></p> <p class="ql-block"><b>从宗祠前端向宗祠尾部拍摄的视频。</b></p> (四)江西传统建筑保护利用新“亮点” <p class="ql-block">江西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据我了解,江西省近年来在传统建筑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就,以下是几个亮点:</p><p class="ql-block">1. 历史文化资源普查与建档:江西省对传统建筑进行了系统的普查,并为传统建筑实施了一户一案的建档工作,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2. 保护性修缮:江西省对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有些是政府行为,有些是民间行为,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努力,使这些建筑得以恢复旧观,延续历史文脉。</p><p class="ql-block">3.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江西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这些都被列为保护和利用的重点。</p><p class="ql-block">4. 资金投入:江西省近年来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资金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这为传统建筑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持。</p><p class="ql-block">5. 传统建筑工匠的传承发展:江西重视传统建筑工匠的技艺传承,通过调研和统计,推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发展。</p><p class="ql-block">6. 江西传统民居建筑特色:江西的传统民居建筑,如赣派古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实用性,展现了江西乡土气息和儒家文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随着这些新页的增添,江西传统建筑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学习江西传统建筑的机会。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江西丁氏族谱文化研究会 2025.2.6</b></p><p class="ql-block"><b>(丁国兴作于海南临高长岛蓝湾度假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