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现已经有了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p><p class="ql-block"> 初六,回家团聚的外出旅游的人基本准备返家或返回的途中,初七休整一天,然后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们则见缝插针,来个反向短途新年寺庙祈福……</p> <p class="ql-block"> 为有效地传播佛教,阿育王将其诏令和“正法”精神,刻在许多地方的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宁波阿育王寺大门外广场上矗立的四根硕大的石柱,正是依此而建。</p> <p class="ql-block"> 从西晋古寺照壁右边的一条进寺道可以缓缓通往寺院深处。</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中国佛教“五山第五”。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198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 :位于原寺庙的入口,是游客进入寺庙后首先看到的建筑。天王殿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黑瓦顶,底层开间,上层五间,高约十四米。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金刚,正脊上有“国基巩固”四个字,檐间横匾书“天王殿”,大门上有“八吉祥地”四寂横匾,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所书。</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现占地面积12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600余间,依山坡构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二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和藏经楼。右侧有云水堂、鄮峰草堂、拾翠楼、祖师殿、承恩堂、方丈殿、宸奎阁、寮房等361间;左侧有松光斋、钟楼、舍利单、先觉堂、大悲阁等264间。</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原先的门就位于东南佛国处 ,即鱼乐国南。这里有一牌坊,冲老山门上方为“东南佛国”四个烫金大字牌匾,另一面是墨写“东震旦土”牌匾。</p><p class="ql-block"> 阿育王禅寺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与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天潼寺齐名。这便是中国佛教“五山第五”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东南佛国”一般指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 ,也可代指浙江、杭州、宁波等吴越国故地。吴越国地处中国东南,以钱塘(今杭州)为中心,建国七十余年间佛教盛行,宝刹众多,故被称为“东南佛国”。同时,杭州、宁波天童寺也被称作“东南佛国”。</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西塔始建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元至正二十四年年(1364)重建。历经600余年后,1979年大修。塔六面七层,高36.2米,宽7.1米,塔室内径4米。通体用砖砌叠,为阁楼式砖木结构,塔檐上六角发戗起翘,塔周六边砌凹形壁龛,龛座上隐起壶门,置放佛像。</p> <p class="ql-block"> 沿着林荫路向前,两侧树林之中,禅房、凉亭、佛塔隐现其中,一种“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的意境呈现在眼前,仿佛这些诗句就是为诠释此处景致的意境而写。</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林荫路边上的曲径小道,串梭于竹林之间,感觉自己有一丝出尘的味道,望着远处的台阶和禅房仿佛有了更深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八吉祥地考》:相传昔阿育王取七宝屑造八万四千宝塔,每一宝塔内安放释迦如来真身舍利一颗,送往四方天下,凡遇八吉祥六殊胜地,乃安一塔。晋武帝太康三季,并州离石人刘萨诃,法名慧达,得舍利宝塔于四明鄮山,于是开山建刹,是为阿育王寺之始。鄮山峰秀林茂水清石奇,翠岗蜿蜒群陵起伏,明郭子章所修之《明州阿育王山志》中,亦谓六殊胜八吉祥地之称。</p><p class="ql-block"> 另阿育王寺作为中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及禅宗“中华五刹”之一,素有“八吉祥地”之称。</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壁画的主要内容是 讲述了阿育王从出生到成佛的故事 。这幅壁画不仅展示了阿育王的生平,还阐释了寺庙名称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用佛八相成道简略说明,这八相分别为:一、降兜率相。二、入胎相。三、出胎相。四、出家相。五、降魔相。六、成道相。七、说法相。八、涅槃相。</p> <p class="ql-block"> 舍利殿位于大雄宝殿后面,是阿育王寺的核心建筑,也是游客参观的焦点。舍利殿面宽五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高约十三米。殿前屏门,浮雕绮丽,檐间方形额,殿正中是高七米的石塔,内放置七宝镶嵌的佛龛,塔下列利宾及阿育王像,石塔后面供置释迦牟尼卧佛像,长约4米。</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供奉的佛顶骨舍利是全世界仅存的一块,被视为佛教界的至高圣物。阿育王为报佛陀之恩,建造了八万四千座舍利塔来奉祀佛陀的舍利,而宁波阿育王寺的佛顶骨舍利塔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鉴真与宁波阿育王寺的因缘,成为日本佛教舍利信仰、鳗鱼信仰的源头。鉴真第六次渡海成功,带去日本的物品中就有“如来肉舍利三千粒”和“阿育王塔样金铜塔一区”。抵日之后,鉴真又先后在奈良县东大寺、栃木县药师寺、福冈县观音寺建立戒坛,戒坛最上层安置的就是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面,是寺庙的主体建筑之一。大雄宝殿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黑瓦顶,高约十四米。正脊上有风调雨顺及龙鱼戏珠彩塑,檐间有“大雄宝殿”方额,下层檐下横匾书“觉行俱圆”为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难尊者、阿弥陀佛及迦叶尊者,两旁有十八罗汉,后面塑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海岛图》及文殊、普贤像。</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东塔始建年代未详,明代时日本画圣雪舟所绘的《育王山图》,曾画有此塔。现塔为1995年重建,阿育王寺东塔1992年开始,方丈通一法师住持以来,励志弘法,恢复寺院旧制。在陆续修葺古殿下塔、扩建殿宇及重修上塔后,仍认为尚不够功德圆满,又得寺藏明成化年间日僧雪舟所绘‘育王三塔图’启发,便在寺院东侧新募一塔,集善款550余万元,用工两万以上,历经四年方于1995年如愿达成。由于建于寺院之东,几乎与下塔建于寺院以西对称,故称之为东塔。</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五百罗汉堂,五百金身罗汉栩栩如生,可以与苏州著名的西园寺五百罗汉堂媲美。</p> <p class="ql-block"> 东塔为七层八面混凝土结构,塔基为石质须弥座,底层由24根石柱支撑,顶部为斗拱支撑。各层设有平座、围栏,飞檐下方悬挂风铃。塔身通体红色,铜质塔刹。东塔周围有罗汉堂、玉佛殿、东塔大殿等殿堂。</p> <p class="ql-block"> 阿育王寺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宗教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千年古刹。对于寻求心灵宁静和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无论是漫步在寺庙的古朴建筑中,还是禅坐在舍利殿前,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超脱,让人内心平和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在阿育王寺,我们不仅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也能领略到古寺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在这里,遗忘城市的喧嚣,让每个踏入这里的人都在自己内心寻找一处具有灵性的古寺,阿育王寺将是您的不二选择。在碌碌的生活中,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地,感受这段与世无争的禅意与宁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