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

徐胜君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春节期间,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开展“送戏下乡· 文化惠民”活动,一场场精彩的表演被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乐享秦腔文化大餐,同时活跃了节日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秦腔,别称“梆子腔”“陕西梆子”,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台下准备</b></p> <p class="ql-block">  三娘教子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明朝时期,儒生‌薛广(也有说法为薛子约或薛子罗)娶有三妻,分别是‌张氏、‌刘氏和‌王春娥(三娘)。薛广离家经商或赶考,期间遭遇不测(如被同乡谋财害命、谎报死讯等),导致家道中落。张氏和刘氏因无法忍受贫穷,先后改嫁,留下三娘王春娥与老仆‌薛保共同抚养薛广与刘氏所生的儿子‌薛倚(也有说法为薛乙哥)。三娘含辛茹苦,织布为生,送薛倚上学堂。薛倚在学堂受同学嘲笑,负气回家,不认三娘为母,并出言顶撞。三娘怒而断机布以示教训,后经薛保劝解,母子和好。最终,薛倚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与薛广团圆,并为三娘求回“双官诰”,御赐“忠孝节义”牌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台上演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台前观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冬天的太阳下,晒着暖阳看秦腔,是西府人一种特有的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b>台后分享</b></p> <h5>手机观看直播演出</h5> <p class="ql-block">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第11场,由千阳县人民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