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转眼离开故乡已四十六载,故乡的变迁可谓日新月异,曾经的故园已经被一幢幢高楼所替代,再也找不到儿时院落的一点蛛丝马迹。时代的变迁可以带走这片土地上曾经矗立的房屋、树木,却无法抹去我记忆里对儿时家园根深蒂故的怀念。</p><p class="ql-block">我们原来的家座落在戎城岷江边的一个院落,是我阿公(爷爷的兄弟)那辈置的房产,我们原来的家在都长街,因五十年代修建地委拆迁,阿公看我父母一家无住处,正好他家房子宽,就让我父母搬到一起同处,都是一家人,相互有个照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和二孃(阿公未出阁的女儿)住在一起。两家人共用一个厨房,厨房很大,有二十来个平米,中央有两个大的柴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里人做饭除了烧煤,就是烧柴。这柴从何儿来?全靠城市周边农村的农民从山上砍下来,担到城里市集上卖,都是一些松木、青杠等杂树。那时,宜宾的北正街到洞子口这条街的市集上,经常会看到有担着木柴和木炭进城售卖的农民。</p><p class="ql-block">由于家里有柴灶,故父亲也经常买柴回来。只要母亲在家,她就喜欢烧柴做饭,因为方便。在母亲做饭的当时,我喜欢坐在灶前烧火,在劈柴的时候,那木材中的老木虫,可是我的最爱。以前不知道,还是父亲告诉我们的,这老木虫能吃,看到父亲将劈柴捡出的老木虫丢进柴灶木灰中烤得焦黄,拿出来放在口中,那个香脆的滋味,在尝试过后就记住了,一发不可收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至于,每次父亲买回的木柴,即使不马上要烧,在空闲时也让我兴致勃勃的劈来码好,一来为了烧火时取用方便,二来就是为了取木柴中的老木虫,烧来一饱口腹。在我们长大以后,通过学习,才了解到,其实这老木虫在川渝地区农村又称“老母虫”,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昆虫。它们通常呈现为白色,体态丰满,食用时带有浓郁的蛋白质。老木虫实际上是指桔褐天牛的幼虫阶段。在中医药方中,老木虫被认为具有息风止痉、活血祛瘀、通经下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跌打损伤以及乳汁分泌不足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物资供应不足,一个月难得吃上两顿肉食的年代,烧虫子吃以满足一下嘴巴对肉的渴望,也就不感到什么奇怪了!除此之外,我们还用筛子罩过麻雀,用黄桷树汁去粘过知了,这些带肉的食材,经过柴火灶中的洗礼,都带给我们口舌生香,回味悠长。</p><p class="ql-block">转瞬间,时光流逝了几十年,我们所在的城市里早已用上了清洁、卫生的天然气,没有人做饭再使用柴火灶了,所以现在的人根本就不烧柴了。至今,我的唇齿间似乎还留着一缕老木虫的香味,这缕岁月的香味,或许就是故去的父亲留给我的爱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