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七,我与美女同事小张一同登上了前往贵州毕节的火车。列车疾驰,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突然,我的手机铃声打破了车厢内的嘈杂。接起电话,是一位爱心人士,他满怀关切地讲述着甘肃会宁孩子们的艰难求学路,每天要步行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希望能捐点款。听闻此,身旁的小张满脸疑惑,忍不住问道:“走两个小时山路,真有那么苦吗?就算家里没车,骑摩托也方便些吧。”我露出一抹淡淡的苦笑,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初中时代,想起了那些来自葛丹村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台头中学,在八九十年代是一所充满希望的初级中学,周边东、西葛丹、常平、贵泉、北屿及台头六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编织着自己的梦想。而在这些村子里,葛丹村距离学校最为遥远。站在我家房顶上向北眺望,能看见高耸的北山上有一条蜿蜒曲折、若隐若现的小路,像一条丝带缠绕在半山腰,一路延伸至山顶。翻过山顶,另一侧的沟底,便是东、西葛丹两个村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曾经,每个清晨,当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驱散黑夜的浓稠,在五点半稀疏的鸡鸣狗吠声中,葛丹村的同学们就迅速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他们顾不上洗漱,在父母不断的催促声中,匆匆拿起早已备好的铝饭盒,一头扎进那还未完全苏醒的夜色,踏上艰辛的求学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山路崎岖难行,有时他们手脚并用,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爬。他们的身影在陡峭的山路上缓缓移动,大约一个小时后才能气喘吁吁地登上山顶。夏天的时候,白昼漫长,等他们到达山顶,东山的太阳刚好露出山尖,柔和的光线洒在他们满是汗水的脸上,给他们疲惫的身躯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然而,到了冬天,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黑夜漫长而寒冷,山路被黑暗笼罩,他们只能借助微弱的星光,摸索着前行,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如刀子般割在他们稚嫩的脸颊上。每天下午五点半放学后再按原路返回家中,周而复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北山山顶到学校,还有漫长的一个小时路程。沿途的山路边,石头缝中偶尔能看到几株苦菜顽强地生长着。它们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扎根、伸展,无惧风吹雨打,只盼着能得到几缕阳光的照耀、几滴雨水的滋润,然后努力地开花、结籽。这些苦菜,就像山路上的这些同学,只要心中有希望,无论付出多少艰辛,都从不放弃。</p> <p class="ql-block"> 历经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学校。他们将手中的饭盒小心翼翼地递给做饭的师傅。师傅熟练地将这些饭盒围绕着炉子的火口,一层一层整齐地叠放起来,越叠越高,一直叠到十来层,最终垒成一个规整的金字塔形状。这样,到了中午,在炉火的烘烤下,外村的同学们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打开那些饭盒,里面装的不过是小米北瓜咸饭、窝窝头和萝卜咸菜。简单的食物,却承载着父母无尽的关爱与期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校舍简陋,墙壁斑驳;课桌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深深浅浅的划痕,仿佛在诉说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故事;教室里光线昏暗,即便是白天,也显得有些阴沉。然而,在这略显破旧的环境里,唯一明亮的是同学们的眼睛,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因为大家都坚信,只要心中怀揣希望,就一定能翻越眼前的大山,走向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