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南盘江(第五十八章)

Ai16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永远的老师(二)</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王一平,是你吗?”</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天下午,一平接完孩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婉转而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回头一看,惊喜极了,原来,喊她的是初中语文老师——梅竹兰。</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是您啊!”</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竹兰,一个自带馨香的名字!父母把植物四君子中三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取为女儿的名字,可见其卓越的品质和人格境界。</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是一平初中的语文老师,现在宜川县最有名的小学——长山小学任教。多年不见,岁月已经在她的身上刻下了鲜明的痕迹。头发已经花白,虽然辫成长辫挂在脑后,却是看得分明的憔悴和缺乏营养;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脸色有些蜡黄,松弛的肌肉有些下坠;眼袋凸出的大,两个嘴角向下撇;一米五二的身高非常接地气,身体微微发福;穿一套藏青色小西装,内搭一件白色衬衫,一双黑色平跟皮鞋——这应该是他们的校服。是的,此时的梅老师已然是一位高雅而资深的老教师,像大多数这个年纪的老师一样,温存、和蔼、慈祥!如果你微微了解一下她丰富的过往和深厚的精神世界,还会对她多一分尊敬之情。</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是河北省一位军区首长的女儿,是一位自主观念极强,浪漫情怀极丰富的女性,她嫁给了真正的爱情——父亲的警卫员,一平家乡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子。从此,随丈夫来到了宜川这个小地方,成为了一名初中老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平常常到她家去补习语文课。当时,她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但苗条的身材和鹅蛋型的脸庞,配上她那条乌黑的长辫子,还有那“咯咯咯”的笑声,给人一种明净秀丽、活力四射、亲近妩媚的感觉。还有她那两身常穿的服装——雪白的的确良上衣搭配一条浅灰色裤子,天蓝色的确良上衣搭配一条海蓝色裤子,随时都是干净、整洁,显示出城市人特有的气质,无端地把周围的一切点亮。工作和生活时间已然非常紧张,但她还把学习困难,生活困难,把像一平一样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孩子叫到家里补课,无偿帮助他们进步。</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个人能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能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梅老师不但有着深厚的情怀,还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好老师。她常说:“作为一名老师,我必须认真,如果我不认真,很有可能会让学生也变得不认真起来,而这样会危害他们的未来,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具体教学时,她总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和自己一样,认真地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从小就是一个乖巧的人,上课时,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经常都能准确而快速地回答出来。可令梅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成绩总是不太好,甚至有一段时间接连两次检测都是六十多分,成绩十分不理想。为此,梅老师很担心,就找到一平,想问个究竟。</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说:“老师,那些题我全都会。可就是做题不够认真,以后我一定改!”</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听了她的话后,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王一平啊,不认真虽然是个小毛病,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你得尽快改掉,否则时间一长,会出问题的。”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可是老师,我努力过了,还是没改掉。”</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不好意思地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改!我们现在先看看这两次试卷,总结一下因为马虎而造成的失误。”</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于是,一平把试卷拿出来交给了梅老师,并和梅老师一道,认真总结了起来。经过分析发现,一平的试卷一因为马虎丢分21分;试卷二丢分25分。有看错题目的;做漏题目的;甚者还有标点符号被扣分的。其中一次的作文因为卷面不干净整洁及错别字的原因就被扣了9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你看看,因为不认真,这两次试卷丢了多少分?如果你能认真些,这些分数是不是很容易就拿到手啦!”</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指着试卷对一平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听了老师的话,一平沉默不语。</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你一向是个聪明的学生,但是,学习知识光有聪明是不够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接下来,梅老师给一平讲了一个小故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齐白石是中国画艺术大师,大书法家,世界文化名人,他作画,一向严谨。他画的山石花草、鱼虫,无一不是经过细心观察才下笔的,因此了解他的人和画的鉴赏家们分辨齐画真假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画上之物与真实的有无不妥之处。有一次,老舍以《芭蕉叶卷抱秋花》为题,请齐白石画一幅画。但是老人因年事已高,记不清蕉叶新拔,是向左卷还是向右卷,而北京又没有多少芭蕉可供观察,于是他遗憾地说:“只好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最终没有画上蕉叶。</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她还给一平讲了三位外国名人认真做学问的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贝多芬是一位严谨治学的著名音乐家,他在创作音乐时准备充分,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他的作品深受世人喜爱。另一位严谨治学的名人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对物理学的研究一丝不苟,他的理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他的成就被世人所称赞。还有一位严谨治学的名人是莎士比亚,他的每一部戏剧都经过了反复修改和完善,他的作品深入人心,被誉为“世界文学经典”。以上三位名人都是严谨治学的典范,他们的成就对世人有着深远的影响。</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的教诲,像一颗种子,在一平心中扎下了深根,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烙印。</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说:“我虽然好多年没有见到你,但你的情况还是偶有耳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她说着,也打量着一平,让一平有些不好意思。</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是啊!这许多年来,她内心虽然有过无数次的冲动,但始终没有主动去看望过梅老师。不是因为时间有多紧,工作有多忙,而是她觉得梅老师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天使般神圣的存在,不是她这种凡人触手可及的,一想到见梅老师的面,内心就感到莫名的胆怯。</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你是我的得意门生,你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意料之中的事。见到你这么有出息,我内心非常安慰,我为你感到骄傲!但同时,你也是我内心最牵挂的人!总想为你做点什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最了解一平的出生和家世,一句话就让一平感到母亲般的幸福和温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我明年就要退休了。按照惯例,学校会询问我们在退休前的要求。我什么心事也没有,就想把你调进长山小学。虽然也有好几位学生来找过我,希望我能把这个机会留给他们,但我始终没有答应。我本不是一个向组织伸手要福利的人,但把你调进我们学校,一直是我心里的愿望。”</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被老师的话鞭策着,感动着。其实,在她的内心,是十二分的不愿意进小学,还是那句话,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进入中学,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梅老师的话,既让她猝不及防,又觉得不可思议,不得不对自己的前途有了新的思考:</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学校这几年晋升高职的机会很多,常常名额多于有晋升资格的老师数量,你到了长山小学,有机会可以晋升职称;还有,我们学校已经规划建造两幢教师宿舍,马上就要进入施工,你进来后,有机会可以分到房子。怎么样?想到我们学校来吗?”</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听说进你们学校很难?不要为难了您哪!”</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只有一平自己知道,自己说这句话是违心的。其实,一平在宣化小学,今年也有望晋升高职,况且,刘树人校长也答应过,助力她进蓬莱二中。但她无法面对站在自己面前,如同母亲般一样的老师,在十分矛盾的状态下,她选择了答应。她内心深处,仍然希望这就是一对师生之间偶然相遇,无话找话说的常态。是的,她就是怎么想的!这对当时许多想进入这所闻名遐迩的学校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荒诞不经。</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没事!你工作那么出色,听人说还入了党,自身条件这么好!我们校长是个爱才的人,我在为她引进人才,她应该感谢我才行!你这事,应该没多大问题!”</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梅老师并不知道一平的心事,还极其认真而又十分干脆地回答。</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件在路上偶遇时漫不经心所谈及的事早被一平忘了干干净净。终于有一天放学,刘校长给一平带来口信,说长山小学的梅老师让一平准备一节四年级的课。他神秘兮兮地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王老师,可以啊!什么时候托的长山小学的人脉关系啊!竟然都到了要去讲课的阶段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只有一平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她又无法跟刘校长解释。</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去吧!毕竟那是县直小学,又是云南省、昆明市示范小学,去那里一定会大有可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可我还是想进蓬莱中学!”</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这是两回事!两所中学,无论你进了哪一所,离家都远,一样奔波。再说,以前跟你说的蓬莱二中的校长,刚宣布调到教办当主任去了,下一任校长还不知道是谁,你调进去的事有些悬。关键是,长山小学晋升职称的机会比乡镇多,听说,他们每年都有空缺的名额,你履职年限已到,去了就可以晋级。如果留下来,或进入中学,虽说你今年也有晋升的可能,但竞争较为激烈。还有就是,他们正在盖房子,按你的工作年限和条件,应该也有资格买到一套,到时上班就不用那么辛苦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张校长去当教办主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虽然刘校长的话十分真诚,显现出领导和长者的关心,但此时的一平依然顾左右而言他。当听到蓬莱二中的张校长去教办当主任,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她内心深处,刘树人校长当教办的主任,是板上钉钉、无可辩驳的事实。张校长半路截胡,可能是她永远也想不通的事情:一直以来,圈子里早就认定,刘校长做教办主任,况且,教办的工作也一直都是刘校长代理。那位张校长,对,就是蓬莱二中的张校长,他与刘校长的关系一直都相处得很好啊?怎么就突然宣布是他去接任教办主任呢?</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此时,一平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件事似乎比自己进入哪所学校更能震撼她的灵魂。她百思不得其解,她不敢,也不忍轻易发表见解。她害怕另一个灵魂的震撼和颤抖,但更多的是,在她的内心,深深地明白,这,就是官场!是以她的知识、阅历和与生俱来的环境所不能触碰到的,难以想象的空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是的,你没有听错!昨天刚宣布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刘校长似乎看出了一平的心事,他微笑着肯定地对一平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也许,刘校长的内心并不像一平想象的那样脆弱,也可能他的内心虽然翻江倒海、波澜壮阔,却在一平面前伪装得风平浪静。但无论如何,他说的每一个字,都让一平非常不舒服。她深深叹了一口气,为刘校长,同时也是为自己。真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此时,她感觉到对调进长山小学的事已经没有了拒绝的理由。</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五月的一天,一平终于跨进了长山小学这个令无数老师、家长和学生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孩子开家长会的时候她也曾来过,但那时的心境与此时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一路走来,那台阶,那小操场,那升旗台,每一步,每一景,都把她拉回到大学毕业前一晚的那个梦境,简直就是一模一样,无二无别。</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难道量子纠缠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跨越物种?难道我是注定要到这所学校来的吗?”</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即使到了现在,她仍然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梦想成真原本是作为人这个物种所独有的愿望,但此时的她,倒希望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干净、整洁的教室,整齐划一的校服,文明静息的学生。瞬间,孩子们的档次就提升到一个令一平敬佩的高度,一个与她所任教过的任何一所小学的学生所不能比拟的高度——这,就是梅老师的四一班。教室里已经坐着好几位来听课的老师,听说都是学校里的领导和语文教研组长及语文学科带头人,语文骨干教师等等,其中就有梅老师。她冲着一平点点头,似乎在鼓励一平:有我在,你能行!</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并没有害怕,十二年的教学实践,她已经练就了一套镇定自若的临课风格。况且,梅老师事先已经带领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她也对这节课作了充分的准备,对上好这节课已胸有成竹。她很有礼貌地侧身面向老师们鞠了一躬,就径直走上了讲台。</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这样曲折向上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25课《挑山工》,一起来体验挑山工不一样的生活,领略挑山工的精神风采!”</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大方得体的仪态,柔美和谐的声音,二级甲等的标准普通话,立时就吸引了整个教室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把腰挺得直直的,头昂得高高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了起来,进入了课堂学习。</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接下来,一平就用她的“七步教学法”,引导学生轻松学完了课文,让他们懂得,泰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孕育产生了以“埋头苦干、勇挑重担、一往无前”为主要内容的泰山挑山工精神。这一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新时代承载起新的内涵,焕发出新的生机。让他们掌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短短是四十分钟,眨眼就过去了。当下课铃声想起了,一平的课刚好结束,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下了课,梅老师率先走到讲台前,鼓励同学们谢谢王一平的授课,然后附在一平的耳朵前轻轻地说了声:</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校长非常满意,你就静候佳音吧!”</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一平又和其他领导和老师们告了别,就离开了。</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图片来源 摄影 杨建华</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