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

乐陶陶

<p class="ql-block"> 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写在2025年2月2日,国防部发布歌曲《当那一天来临》之际)</p><p class="ql-block"> 应该是2006年的4月份,许昌军分区组织了全市现役(专武)干部职工,400余人的集训,我作为军分区的副团职干事,参加并组织了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除了正常的参加学习外,此次集训我有四项任务:第一,给当时许昌市分管武装工作的副市长张宗保撰写开动员会时的讲话稿。第二,整个集训期间,文体活动的安排。第三,集训时七位基层专武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材料统稿及现场主持。第四,给集训人员上三堂《民兵工作条例》法规课。</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刚调到军分区后受领的第一项任务,也是我在许昌军分区系统的第一次亮相,成败与否,关系到自己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我很重视,也下了不小功夫。</p><p class="ql-block"> 最后,从刘晋司令员,李树先参谋长,韩强毛主任的赞扬声中,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时任魏都区武装部的房益林政委在总结大会的间隙给我讲:“给咱二十军出彩了,综合素质不错。”</p><p class="ql-block"> <b>先说说第一项任务的完成吧:给张宗保副市长撰写讲话稿。</b>受领这个任务后,我心里是忐忑的。我刚从五十八旅炮兵团副政委调任到许昌军分区,初来乍到,对分区的情况不了解,巧妇也难做无米之炊呀。</p><p class="ql-block"> 但我想,分区让张市长在全区通过视频系统作动员讲话,并要求各县(市、区)的书记、县长、分管县长都要参加会议,这是想让各(县、区)重视武装工作,给他们压担子、压任务。</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把文稿定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自然要讲讲武装工作在战时和新时期的重要意义。这个意义当然是通俗的,一听就知道的,让人感到不支持、不抓不行的。第二部分,近几年军分区系统武装工作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一定要实实在在,点到人、点到事,鼓舞士气。第三部分也是重点部分,存在的问题。因为是自己军分区举行的集训,刘晋司令员、高方斌政委事业心又强,不能怕说地方支持武装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提炼几条普遍存在的实质性问题,以市长之口,把它点出来,这样落实的力度会更大一些。第四部分,当然是提几条真知灼见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提纲想好后,我得找材料。适逢2005年6月,济南军区在许昌军分区召开了人武部建设工作会,我利用两天时间,翻阅了所有上万字的会议材料,又查看了近三年来各县(市、区)武装部给军分区的年度总结报告,做了详细的笔记。</p><p class="ql-block"> 熬了一星期的夜,七页A4纸、三千五百余字的初稿完成了。韩强毛主任是材料高手,经过他的修改,我把稿件呈送给刘晋司令员审阅后,刘司令抬眼看了看我,说:“写的不错。”由于紧张,我接他的稿子时,不慎将他桌子上写有警示语的塑料牌子碰到了地上,我赶忙拾起来归了位。当我回到办公室把碰牌子的事说与同办公室的裴中良干事时,裴说:“挨训了吧?”我说:“没有。”他说:“看来刘司令对你不错,因为这个牌子,不知道多少人挨训了。”</p><p class="ql-block"> <b>再说说第二项任务的完成:整个集训期间文体活动的安排。</b>集训十天时间,参与对象大都是乡 (镇)武装部长,专武干部,年龄在40岁上下,不光要走队列、射击训练,还有室内课。</p><p class="ql-block"> 对于平时懒散惯了的专武干部们,这着实有些枯燥。为了活跃集训气氛,我想,既要把文体活动设计得参与程度高、技术含量低,又要喜闻乐见、热热闹闹。</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设计了“五个一”的活动方案,即在许昌下辖得六个县(市、区)(禹州市、许昌县、襄城县、长葛市、鄢陵县、魏都区)之间,开展“五个一”比赛:一次拔河比赛、一次篮球比赛、教唱一首歌曲、一次歌咏比赛、一次理论测试。</p><p class="ql-block"> 那晚的教唱歌曲,我教唱的是今日国防部发布的《当那一天来临》。原本我想教唱《民兵之歌》的,但感觉《民兵之歌》的旋律学起来不太容易。我想起不久前在军分区值班时,随手翻阅的一本《解放军生活》封底刊登的歌曲——《当那一天来临》。当时我哼唱了一下,感觉很好,就决定教唱这首歌,并把歌词稍微做了一些改动,将“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改成了“准备好了吗?民兵兄弟们”。</p><p class="ql-block"> 那晚的许昌市民兵综合训练基地会议室里,坐满了集训的400余人,有县(市、区)人武部的上校部长政委们,也有乡(镇)武装部的专武干部们。这些人大都当过兵,对部队唱歌有情怀,所以人到的特别齐。我知道他们是来找感觉的,找当兵时的感觉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首歌曲曲谱铿锵有力、威武霸气,歌词气势磅礴、悲壮奋进,我才教唱了十几分钟,大家基本上已经把旋律唱会了。为了让大家能看着歌词唱,我专门做了幻灯片。我清楚地记得,幻灯片的背景我用的是国防绿,字是标准的宋体加粗。大家唱得群情激昂、手舞足蹈、热血沸腾,有跟着节奏打拍子的,有以桌面当手鼓敲击的,有用脚尖打节奏的,有跟着节拍左右晃脑袋的。</p><p class="ql-block"> 全部学会以后,我让大家稍作休息,然后分开来唱。禹州市武装系统先唱,其他五个县(市、区)依次进行,各自选派指挥员,就在原地唱。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时禹州市人武部的刘明副部长亲自指挥,带了个好头(刘明现在担任许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六个县(市、区)唱完以后,我还即兴拉起了歌,我说“魏都区唱的好不好”,大家齐声说“好”。我说“再来一个要不要”,大家说“要”。我说“魏都区”,大家说“来一个”;我说“来一个”,大家说“魏都区”。我说“鼓掌”,大家一起“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地鼓掌,又齐声喊“快,快,快”。拉歌是部队的光荣传统,这些根本不用排练,在场的大家都会。在众人的掌声中,当时的魏都区房益林政委亲自指挥,并且还站在了凳子上。他们把这首歌唱得更加雄壮有力、热血沸腾,我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p><p class="ql-block"> 将近20年后的今天,当时在场的几个专武干部,看到国防部发布的《当那一天来临》时,还激动地给我发来了信息:“20年前我们就唱了这首歌,我们许昌军分区的专武干部们是首唱呀!”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难忘这首歌,更难忘那个激情燃烧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b>第三项任务,是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材料统稿及主持。</b>这次集训中,刘晋司令员专门让安排一场优秀专武干部的典型报告会。从组织策划、统稿到主持,均由我一个人承担。说句不怕人笑的话,我从小就是个人来疯,人越多,发挥得越好,加之有三年步兵旅营教导员、两年团副政委的经历,这种活动对我来说就“不用打草稿”。</p><p class="ql-block"> 那天全程参加报告会的有军分区参谋长李树先等领导,基地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当军分区职工任振家做完报告后,我主持道:在军分区机关,大家都亲切地称任振家同志为“任老大”,我刚来分区不久,起初还不理解,但通过三件事,让我感到他就是老大,生活中的大哥、工作中的大拿。第一件事,就是我刚来分区报到的那一天,在电梯口碰上了任振家同志。看面相,他比我大,但他一定要让我先上,下电梯时也非让我先下。年龄这么大,能做到这样,让我认识了一个谦虚明礼的任老大。第二件事,我来分区上班两个星期了,但办公电话只有我打出去的,却没有打进来的。了解到任振家同志负责军分区机关的通信工作后,我随即打了他的电话,他说他查看一下。10分钟后,任振家同志便打来了电话,说是之前在这个办公室的同志把电话设置了呼叫转移,转到了宿舍,现在已经调好了。这又让我认识了一个参谋有据、办事有果的任老大。第三件事就是这次的集训。百十台电脑的运行调试保障,他忙前忙后,吃住在基地,半个月都没有回过家。这又一次让我认识了一个踏实敬业的任老大,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任振家任老大。顿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在报告会开始前,当时鄢陵县柏梁镇的武装部长黎坤旺问我,他能不能用左手敬礼。我问他右手怎么了,他说右手受伤了,抬不起来,我说当然可以。黎部长做完报告后,我主持道:黎部长由于右手受伤,不便抬起,今天他用左手给大家敬了一个特殊的军礼。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军礼,是他对在场全体武装干部的尊重,更是对武装工作的敬重,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黎坤旺部长。</p><p class="ql-block"> 从容淡定地主持完近3个小时的报告会下来,李参谋长和几位素不相识的专武干部都向我表示祝贺,祝贺活动搞得好,对我的主持更是倍加赞赏。由此,我也和当时做报告的任振家、黎坤旺等同志,结下了一生的友谊。每次他们从县里来市里开会或办事,都要来和我坐坐,说说话,让我备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多年的处处留心、勤学苦练,是关键时候能拿得出手的法宝。学习是我的一种习惯,每参加一次会议,会议的议程、主持词、领导讲话,我都要记在心里,能收集到的一定要收集到,反复学习,在心里问自己:“假如让我承办这个会议,我能不能办得这么好?”领导交办一件事,事前、事中、事后,我都要想的清清楚楚,确保事情办得圆满、结果到位。起草一篇文稿,领导改完后,我就反复看领导为什么这样改,提高自己的思维站位。</p><p class="ql-block"> 当兵的第3年,我从一七四团三营八连,被选调到营部任营部书记。为了锻炼自己的文笔,我积极给济南军区《前卫报》投稿,每日一篇,直投到第56篇时,才发表了一个豆腐块大小的简讯。从那以后,我那一年在济南军区《前卫报》连续发表了三篇稿件,还获得了广州军区和湖南《年轻人》杂志社当代军人生活征文优等奖,年底被团里评为“业余报道工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日读万字、周写一文、月投一稿是我的习惯,剪贴报刊优秀文章是我的习惯,收集装订优秀的机关文稿是我的习惯,不启笔墨不读书是我的习惯,每日写一篇日记也是我的习惯。我要感谢这些习惯,正是这些习惯,让我在一次次的跌倒中爬起,在一次次的涅槃中重生。</p><p class="ql-block"> <b>再说说给专武干部上的三堂课。</b>课上得也很成功,最后考试时刘晋司令监考。那天,偌大的基地靶场每人一个小凳子,前后左右相距一米,闭卷考试,场面宏大。当时没有微信小视频之类的,要是像现在拍出来发抖音,估计还能上热搜呢。刘晋司令一米九的个头,体重近三百斤,在考场一站,全场鸦雀无声,更别说有人敢作弊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很快就答完了,90分以上的优秀率达到了98%。</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我是动了心思的。上课时,每次课堂的最后20分钟,我都要出三种类型的复习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并且给出标准答案,明确告诉大家,最后考试就从三堂课留下的一百道题当中选。大家复习有目标,而且都是和他们工作相关的知识,有兴趣学,最后的成绩自然都很好。这100道题后来也成为了军分区人武部达标考核的理论测试题。</p><p class="ql-block"> 人武部达标考核那一年,军分区机关成立了由翟副司令带队,大家私下里叫“三峰一强一翟”(司令部的赵劲峰、政治部的秦峰、后勤部的李峥峰,副组长陶晓强,组长翟副司令员)的考核组。我主要负责现场的理论测试抽考,就是把100道理论题制作成100个长15厘米、宽1厘米的题面。每到一个人武部,让武装部的干部职工集合在会议室,每个人依次从中抽出一道题,当着翟副司令带队的考核组的面,背出答案。</p><p class="ql-block"> 100道题,对于40岁开外的武装部上校部长政委们,背起来也是相当吃力,但这是现场作答,他们必须得率先垂范。个别武装部便派出他们的政工科长或副部长来找我,叫我想想办法,让他们部长政委能当堂过关。说实话,这些部长政委,今生我们大都要在一个城市生活,这个面子我还是要给的。我便给来人说,让他们部长政委重点背某一道题,到时候抽纸条时,让部长政委从上数第几个或下数第几个抽。然而,这仅限于个别年龄偏大的部长政委,其他人我是断然不敢的。刘司令的作风我们都知道,万一漏了马脚,那事就大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国防部发布歌曲《当那一天来临》之际,这些往事仍历历在目。虽然我已经离开部队12年了,但从离开部队的那天起,多少次梦回军营,穿上军装,意气风发,神情荡漾,心花怒放,梦醒时分仍心跳加速,久久不能平静。当那一天来临,我时刻准备着!(写于2025年2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