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我们最纯真的记忆,蕴含着生活最本真的温暖与力量。对我来说,那便是我出生并生活了二十年的蒙古营,一座位于不大不小山城中的独特居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座山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曾同时承担一个省和一个自治区的首府,拥有万里长城的第一门,更是曾经北方边境贸易的集散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蒙古营,就坐落在这充满故事的土地上,它南北长约二里,分为上蒙、中蒙、下蒙古营,每个营又各有六道巷,共十八道巷。每道巷长100多米,排列着10个门院,我家就在上蒙古营一道巷10号院。</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巷子里居住着来自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们,成份较为多样。有曾经的小业主,他们或许还保留着经商时的精明与热情;有职员,每天奔波忙碌于工作岗位;有小学教员,带着知识的光环,为孩子们开启智慧之门;还有贵族、满人,他们带着历史的沉淀,在岁月的变迁中适应着新社会的生活;当然也有城市平民和国家干部。虽然身份各异,但每个院只住一、两家人,大家却相处得无比融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时,巷子里的人们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团结与积极。政府的每一个号召,都能得到热烈的响应。大炼钢铁时代,就连小脚老太太也热情高涨地投入其中。她们不辞辛劳地收废铁、砸矿石,虽然身体孱弱,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一种为了国家建设,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的精神。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这种精神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战备时期,中苏交恶,全巷皆兵。为了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大家齐心协力挖防空洞,积极备战备荒。无论男女老少,都投入到这场关乎家国安全的行动中,蒙古营成为了坚固的反修前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大家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团结一心的力量,让小小的蒙古营充满了坚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抗震救灾的时候,蒙古营更是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互助精神。唐山大地震的波及和威胁,让大家的生活陷入了恐慌,但家家户户迅速组织起来,相互帮助搭建防震棚。为了保障全巷的安全,每家每户还轮流值守,在漫长的黑夜里,值守的人们默默坚守,为邻居们带来安心。这种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在困难面前,大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些孩子逐渐长大,大人们却慢慢老去,但蒙古营的温暖与互助从未改变。遇有谁家有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腾屋借桌、搬椅送碗,每个人都尽自己所能,让事情办得顺利。谁家有活,和煤拖坯、劈柴担水,邻居们都会主动帮忙。平日里,有了好吃的,也会东家送一点、西家送一些,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甜蜜。特别是春节,挨家拜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一声声“大爷大娘”“叔叔婶子”,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与关怀,一家也不空下,整个巷子都沉浸在温馨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后来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逐渐有了新的改变。但蒙古营留给我的记忆,却永远停留在那段纯真、质朴的岁月里。从小在这里生活的二十年,我见证了老一辈人崇高的品德,他们的纯朴、厚道、热情,以及邻里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如今每当我回忆起在蒙古营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与温暖。我多么希望现代的年轻人,也能了解那段历史,感受那种精神的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承和发扬团结互助的美德。让蒙古营的精神,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2025.2.5</p> <p class="ql-block">(图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