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已经走远了,窗外又响起破五的鞭炮声,一向喜爱听这锐耳的响声的我,这时却感到是不愉快的噪声,也许是老了,对过年渐渐失去了兴趣,鞭炮一响意味一年的过去,人也增加了一圈年轮。儿时,几乎过完年又盼年,尽管家中贫寒,但年却过的有滋有味的,过年,不但可以饱吃一顿肉,还有饺子,弄好了还有一身新衣,放着积攒了几十天的鞭炮,那种兴奋,怕是永远不会找回了。</p><p class="ql-block"> 过年,初一是互相拜年的日子,亲戚朋友等只要是认识的都可以去拜年,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准备好茶水糖果香烟,一大早就大开着门,等待着拜年的到来,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孩子们,这天到每一家都可以得到糖果瓜子,平时大人绝对不让动的香烟,这一天也对坏小子们放开,可以放肆的抽烟。初二回娘家,初三回婆家,初四朋友相聚,这段时间路上可以看到一群群的走亲的人,拿着不外乎什么点心酒类的东西,走到哪家,喝酒是必定的事情,下午,就可以看到那些面红耳赤的很再走回家去,路边时常可以看到东倒西歪的酒鬼们。过完初五,才进入玩的阶段。那时大家虽然都非常贫穷,但有好多好玩的东西现在都没有了,回忆那时的一些玩意,想起来还满有趣的。那些玩法,现在已经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打铁花,现在已经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百度了一下说是豫晋一带的文化遗产,其实不然,在山东淄博博山地区也很盛行。博山地区尤其是八陡这个地方盛产铸铁锅、鏊子等烘炉产品,所以也就有打铁花的基础。架起一个熔炉,将生铁熔化,玩的人用木头勺子舀起一勺铁水,放进一根前端有个凹的木棍中,用另一根木棒猛敲那有铁水的木棍,那铁水便飞溅出去,熔融的铁水在空中氧化,散发著耀眼的淡黄色铁花,甚是好看。我们看的那个地方是一个高高的山头,山头上原先是金山寺,后来改为石炭坞小学。山头下面是一条小河,终年流淌着黄黄的水,河中间曾经有块很大的石头,小时候时常在这石头上玩耍,现在也看不到了。观看打铁花的人们都聚集的小河的这面,铁花从那山头跃起,从高高的山头上落下,人们便发出噢噢的叫声,未燃尽的铁水落入河中,发出滋滋的声响,有时打铁花的人用大力,铁花落入人群,人们便拥挤着向后退去,那情景比现在的礼花还要好看。</p><p class="ql-block"> 火提溜,知道这个人怕是更少了,那时我们男孩子都玩这个。用铁丝编制一个小筐,里面放入木炭,在加入少许的铁粉、铝粉,用一根绳拴着那小铁筐,在空中摇晃,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点燃铁粉、铝粉,便发出灿烂的火花,会玩的可以同时玩两个,绳子一头一个铁筐,悠转起来,变换着各种花样。大人们也玩这个,但要大的多,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立起一根木杆,杆头上拴上一根绳子连接着那铁筐,晃动木杆,使铁筐转起来,形成一个大大的火球,并散发出各样的火花,有时候铁筐很大,要好几个人同时摇晃那木杆,人们围成一圈,观看这表演。</p><p class="ql-block"> 再就是玩龙灯,踩高跷,玩狮子,跑旱船,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支这样的队伍,傍晚集合起来,挨个庄子串,遇到人多的时候,就拉开场子,玩一通把戏,耍耍大刀、七节鞭什么的,狮子到一个庄子,那庄子的人要摆桌子,有的摆好几层,玩狮子的人要按照庄子的人们要求跳过去,便可以得到红包或香烟什么的。</p><p class="ql-block">现在这些东西都看不到,尽管人们现在生活好了,你,还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吗?也说来,让大家看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