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68年,我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来到了位于辽河岸边的盘锦垦区。1978年又搬迁至营口市,一直工作,生活至今,已有50个年头,与辽河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1978年4月25日,我们全家再度南下,从盘锦搬至营口市。时至今日,我在营口工作生活了四十个年头儿。是辽河水滋润养育了我们一家三代人,是营口人的坦诚豪放,让我眷恋这片热土,是营口的一市两港三山四水,吸引了我及无数外地游子扎根营口。 </p> <p> 辽河,我们的母亲河。千条江河归大海,辽河,在营口这里融入渤海的怀抱,人们称之为辽河入海口。大海的潮起潮落,使得辽河具有了与其它河流无以比拟的壮观景象。只有在营口,也只有营口人才能看到河水倒流的奇观。这是大海对营口人的恩赐。</p><p><br></p><p> 每当清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恰逢涨潮时分,海潮推着河水逆流而上,道道霞光映照在河面上,泛起无数涟漪。傍晚时分,辽河岸边休闲散步的人们,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观看着河面泛起的朵朵浪花,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p><p><br></p><p> 我在茶余饭后,也时常带着女儿,来到辽河岸边,享受辽河带给人们的壮观美景。每逢亲朋好友来营口,我首先带他们游览的便是辽河和辽河入海口。特别是涨潮时分,大大小小的货轮,进出营口港的繁忙景象,更是引人入胜。</p><p><br></p><p> 辽河营口人的骄傲。</p><p> </p><p> </p><p> </p> <p> 1975年末省政府下文,撤销盘锦地区,与营口市合并。我先期来到对口单位营口市农机局工作。1978年初到营口市林业局。1985年到营口市林业公安处,随后到营口市森林公安局工作至退休。</p><p><br></p><p> 我和爱人是 当时在市直机关工作的两名沈阳人,在别人眼里都核计他俩有什么来头儿呢?我们只不过是一界平民而矣。</p><p><br></p><p> 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品格的形成,源于知青岁月的历练。1968年下乡到盘锦,农村的生活还是非常艰苦的,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泡子水,走的是"水泥路"。披星戴月地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对我是一种很好的磨练。参加工作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知青这杯酒垫底儿,多苦的酒多烈的酒,我都能喝下! 有知青经历的历练,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都能够知难而进,笑傲胜出!</p><p><br></p><p> 我1978年到林业局, 在森林防火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2年,刚开始是陪同局领导下乡,到后来是独档一面从事森林防火工作。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从事森林防火工作纪念奖章‘’。直至2010年退休,结束了林业战线工作的历程。</p><p> </p><p> </p><p> </p> <p class="ql-block"> 在营口工作生活了四十个春秋,两个女儿成家立业了。大女儿是营口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二女儿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大连工作,从事教育工作。我的外孙子,现在大连大学乒乓球学院就读,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今天顺利考入大连大学运动训练学院。营口人的朴实勤奋,好学上进的品格,在我两个女儿和外孙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河水养育了我一家三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音乐/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李敬华讲述亲身经历</p><p class="ql-block"> 雪莲花代为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