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直抵灵魂深处的情结

石竹涧溪

<p class="ql-block">  那一抹抹乡愁,最能触抵国人灵魂。因为乡愁就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驻留着。</p> <p class="ql-block">  初见“乡愁”这俩字眼,我的脑海立刻闪现出作家余光中的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p> <p class="ql-block">  乡愁,大概是人们对故乡特殊眷恋的一种情愫。尤其常年在外打拼的游子,对于“乡愁”的体味注定更为深切。前边提到的余光中,之所以能写出情真意切的《乡愁》,因了他是台湾人,此情更浓挚使然。中国人最讲乡情,叶落归根的情怀从未因年代的流逝而消亡,反而愈加热烈。大家都热恋故乡,那么什么是故乡?有人说是籍贯;也有人说是童年生活过的地方;还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流行说法。</p> <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梭。两年前,我背井离乡踏上了湖北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矢志求索知识的足迹。襄阳,2800多岁了,它让我感到与故乡邯郸同样的厚重历史。邯郸,全国唯一“三千年坐不更名行不改姓”的城市,充盈着卅个世纪的灼灼智慧。两地虽遥隔千里,但在历史长河中,它们宛若双子星座交相辉映中华文明。在襄阳,我时常徜徉古城之下,漫漫历史的脚步声似乎在耳旁回响,一派“古城无恙、岁月静好”之景象。在邯郸,三千年古老的东方智慧和1584条邯郸成语,只此两大亮点足以照亮全国,就好似两颗足够当量的原子弹,一旦“引爆”邯郸,“成语之都”的美誉即刻扬名天下。</p> <p class="ql-block">  大二半年多,予未能回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故乡邯郸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中间最振奋我的莫过于邯郸道的修建。邯郸道,即老串城街,如今赋予了它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顾名思义,它是当前邯郸的当政者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和外地人快速了解邯郸的文化窗口。该道宛如一卷尘封千年的史册,充分呈现了自春秋战国到明清民国的发展历程。迈步此道,给人一种通透的穿越感,不禁令人抒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感慨。武灵阁、赵阙、嬴政故里、荀子故里、学步桥、回车巷、蔺相如府、慈禧行宫、邯山书院、李景濂故居、万宾楼等,夜间还专门配演曼妙的灯光秀,外加装有室外电梯的“战国风”步行桥,一下便连通了人民路南北区域,使得文化脉络顷刻间便延伸到了丛台公园和丛台广场。“古老+现代”的设计理念相当诱人。“邯情脉脉,郸等你来”,只要您身临其境,便能一睹赵都风采。邯郸以“一道一路”形式彰显自我历史底蕴,这种做法放眼全国黄河以北,那都是妥妥的稀罕存在,这必将很大程度上吸引周边省份的游客前来观光,也必将极速推动邯郸这座城市旅游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邯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致力发展旅游行业,将历史文脉与现代旅游妙合一体,使得广府城、娲皇宫、七步沟、大名府等景区天下闻名。</p> <p class="ql-block">  乡愁,那直抵灵魂深处的情结,氤氲弥漫在故乡的美好风光里。滏阳河,邯郸的母亲河。水质清澈,缓缓潺潺。支流漳河,水光潋滟,草木葱茏。南湖公园傍河而建,河畔的柳树低垂,绿意盎然;水上畅游的天鹅,天外仙客。每当夕阳西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令人心旌摇曳。童年的这里,留下了我许许多多幸福的时光,那叮咚的河水声响,是我乡愁中最动听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国家5A级景区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坐落在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被誉为“华夏祖庙”,是全国祭祖圣地之一,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祀奉女娲的古代建筑群。宫内石碑、石窟、壁画繁多,其中,6部摩崖刻经是中国现存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站在宫前眺望群山,太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国家5A级景区广府古城,一座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古城,由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始建。古城内的街道布局依旧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青石板路上,迎面走来了太极宗师杨露禅。古朴的茶庄里,拳师武禹襄在边品茗边切磋太极推手。在这儿,太极之乡永年的沧桑与变迁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丛台公园位于市中心,是邯郸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丛台,即高台林立之意,是赵武灵王开疆拓土时阅兵、国泰民安时歌舞的地方。当仁不让,武灵丛台已成为邯郸的地标性建筑,是这座城市的代表与象征。公园里,春季百花争妍,夏日绿树成荫,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能勾起我乡愁里最清新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七步沟风景区位于邯郸武安,这里山清水秀,直瀑飞流。大自然鬼斧神工,将这里打造成了城市的天然氧吧。沟内,石阶、古桥、清泉;沟外,楼榭亭台,曲径通幽,构成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乡愁,那直抵灵魂深处的情结,既有对故土历史文化的深情眷恋,也有对家乡美味佳肴的难以割舍。特别是在异域他乡,最让我魂牵梦萦的,莫过于那些别具特色的邯郸美食。每每邂逅,便可轻松唤醒舌尖上那铭刻于心的乡愁记忆。</p> <p class="ql-block">  “郭八火烧”、驴肉火烧,皆乃家乡的传统美食。它俩皆外皮焦黄酥脆,内里层层嫩嫩,麦香扑鼻,直教人不禁垂涎。它俩在央视三餐四季亮相后,名气爆棚,引来游客无数。豆腐脑,邯郸咸香,襄阳偏甜。每个清晨,一碗豆腐脑便能开启我一整天抖擞精神的阀门。邯郸灌肠,香而不腻,风味独特,已成为千家万户每逢佳节招亲待友的必备品。肉香四溢、汤汁醇美的扣碗,则是家乡年夜饭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总让我想起与亲人团圆时的温馨画面。还有二毛烧鸡、磁州焖子、临漳羊汤、永年酥鱼、南沿村拉面、魏县大锅菜等,都是燕赵大地上独有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  乡愁,那直抵灵魂深处的情结,还来源于一声声地道的乡音——邯郸老土话。“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是2000后,方言土语不甚擅长。由此,每每串亲戚时,仍不时受到长辈的谆谆教导——“可别学了普通话,忘了咱的家乡话。”“邯郸话”属冀南语,有着自身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听起来既有北方的豪迈,又不失南方的细腻。“邯郸话”有许多独有的词汇,这些词汇承载着邯郸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得劲儿”(舒服)、“圪蹴”(蹲下)、“秀的”(媳妇)、“戈掉”(绳子)、“结记”(惦记)、“夜跟儿”(昨日)、“且跟儿”(前日)、“候介”(等会儿)、“各就”(蹲着),这在普通话里很难找到准确对应的表达。方言是拉近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最便捷途径。在放假回家的火车上,偶然听到同车厢有人说“邯郸话”,总忍不住上前打听,“老乡,恁是邯郸哪儿嘞人?”“老土话”成就了邯郸人彼此沟通的默契,也成了我乡愁中最亲切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邯郸这座历史名城,人才荟萃,星光璀璨。这里孕育了无数名垂青史的卓越人物。始皇帝十年灭六国,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廉颇与李牧,与白起、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蔺相如智勇双全;赵奢刚毅果敢;蔡文姬精通音律、博学多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千古传颂;罗敷不畏强权、以死捍卫贞节的精神永留史册……这么多的武将、文臣,不胜枚举;那么多的豪迈事、英雄事,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  邯郸,古时写作“甘丹”,后来右边各加了“邑”,遂写成了“邯郸”。早在商朝——南朝歌,北沙丘,邯郸居中。那时的邯郸冶炼、纺织、商业等俱发达,已成为纣王北巡重要的离宫别馆。邯郸,不仅是非凡人物的摇篮,更是成语典故的沃土。诸如“负荆请罪”的明理与勇气,“邯郸学步”的谦逊与好学,“胡服骑射”的开拓与创新,这些成语已成为了邯郸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如今邯郸人,正是继承了先贤遗风——顶天立地、坚韧不拔,既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实干精神,又俱“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的意志品质,正是这些传承成就了邯郸人的性格。古诗云:燕赵多壮士,志气浩无边。俯瞰这片古老的土地,邯郸人正在用智慧、淳朴与坚韧书写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华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  我,喝邯郸水、吃邯郸饭长大。做为大学生,讲好家乡故事责无旁贷。吾愿深入系统学习邯郸的历史文化,将邯郸三千年历史智慧广泛传扬,让更多人了解邯郸、热爱邯郸,乐居邯郸。当下,邯郸发展正逢时,吾高呼,吾倡导,青年一代应与故乡同心同向同行,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邯郸场景献智出力。</p> <p class="ql-block">作者:湖北文理数学与统计学院2311班 陈晓冉</p>